跳转到内容

加帛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帛省
Bahagian Kapit
加帛省官方標誌
砂拉越
加帛省的位置
坐标:2°10′00″N 113°45′00″E / 2.1667°N 113.75°E / 2.1667; 113.75
国家 马来西亚
州属 砂拉越
省会加帛
地方政府加帛区议会 Kapit District Council (MDK)
桑坡区议会 Song District Council (MDS)
巫拉甲区议会 Belaga District Council (MDB)
面积
 • 总计38,934 平方公里(15,033 平方英里)
人口(2010)
 • 總計112,762人
 • 密度2.9人/平方公里(7.5人/平方英里)
车俩号牌QP
族群伊班人 (60.48%), 华人 (5.6%), 马来人 (3.3%) 与 其他 (30.62%)
網站Kapit Division Resident's Office

加帛省英語:Kapit Division 馬來語Bahagian Kapit),也称第七省,是婆罗洲砂拉越其中一个省份。加帛省是全砂州最大的省份,总面积38,934 平方公里,人口约有11.2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1],而伊班族占了一半以上。
加帛省经济主要来源于农业,木材业,油棕业,橡胶业及胡椒业。砂拉越最大的水坝,装机240万千瓦[2]巴贡水坝 (Bakun Dam)就坐落于加帛省的巴鲁伊河(Balui River)。

历史

19世纪中叶之前,加帛省地区由文莱王朝所统治;1861年,布鲁克王朝首任拉惹詹姆士·布鲁克汶莱蘇丹手中接管[3]

1873年,加帛省地区由当时的第三省(后改称“诗巫省”)所管辖;1973年4月2日,加帛省地区被分割出來,成立为第七省,后于1987年改称加帛省[4]

1880年,布鲁克王朝次任元首查爾斯·安東尼·約翰遜·布魯克英语Charles Anthoni Johnson Brooke在加帛省建了加帛堡(Fort Kapit),主要为了防止当时的伊班人拉让江(Rejang River)上游的乌鲁人领土进一步扩张。1925年,加帛堡改名为丝维雅堡(Fort Sylvia),以纪念第三位王公查爾斯·維納·溫特·布魯克英语Charles Vyner de Windt Brooke妻子的离世[3][4]。时至今日,堡垒已被改建为博物馆

地理

加帛省南面和东面与印尼加里曼丹为界。北面是民都鲁省,东北边是美里省,西面是诗巫省,西南与泗里街省和成邦江省接壤。该省是砂拉越最大的省,占砂拉越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5]
加帛省大多是山丘地区,有约80%是原始森林。低洼地区只有在都恼河(Sungai Tunoh),美丽瑙河(Sungai Melinau),姆棕河(Sungai Mujong)和南嘉摩利(Nanga Merit)一带。

行政区划

加帛省下分了三个加帛县(Kapit District),桑坡县(Song District) 与巫拉甲县(Belaga District)。加帛县下分一个副县:南嘉摩利副县(Nanga Merit Sub-District)。巫拉甲县下分一个副县:双溪阿刹副县(Sungai Asap Sub-District)。

加帛省行政区划
加帛省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2010年)
加帛 加帛 15,595.60 56,053
南嘉摩利副县
巫拉甲 巫拉甲 19,403.20 36,114
双溪阿刹
桑坡 3,935.20 20,595
总计 38,934.00 112,762

武吉玛邦县于2016年从巫拉甲县脱离成新县。

参考文献

  1. ^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of Malaysia 2010: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Basic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PDF).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 2010 [24 November 2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年11月13日). 
  2. ^ 党工部. 巴贡水电站. 中国水电八局. 2011-01-04 [2012年2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中文)
  3. ^ 3.0 3.1 加帛(KAPIT). 卫里报. [2012年2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9月5日). (中文)
  4. ^ 4.0 4.1 加帛省公署历史. 加帛省公署. [2011年11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11月18日). (马来文)
  5. ^ 加帛省概况. 加帛县议会. 2012年更新 [2012年2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13日).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