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达拉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爱德华·达拉第,1930年

爱德华·达拉第Édouard Daladier,1884年6月18日—1970年10月10日),法國政治家,激進共和黨人。1919年以激進黨員身分當選眾議員,1930年代兩次短暫組閣。擔任法国總理時,為避免戰爭而與德國簽定《慕尼黑協定》。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被德國攻陷後被逮捕,被德國人囚禁至1945年。

生平

早年生活

1924年的爱德华·达拉第议员

爱德华·达拉第是卡庞特拉一名面包师的儿子,他在里昂的昂佩尔中学学习爱德华·赫里欧的文科预备课程。他在历史地理专业获得第一名。1909年,他被任命为尼姆男子中学(现在的阿尔方斯·都德中学)的历史教授,随后被任命为马赛圣夏尔中学(帝国中学附属学校,未来的梯也尔中学)的历史和地理助理教授。

1919年,他在巴黎与马德琳·拉冯结婚,女画家昂热勒·德拉萨尔见证了这场婚礼。

从政生涯

1912年,他当选为卡庞特拉市长。1914年11月,他作为外籍第1步兵团的中士前往前线,并于1916年1月晋升为第209步兵团。1916年4月10日被任命为少尉,1917年4月被分配到第83步兵团。1918年,他以中尉军衔返回,并三次被授予第34师勋章。1928年12月,他被授予预备役上尉荣誉军团勋章

1914年第一次失败后,达拉第于1919年至1940年当选为沃克吕兹省激进党议员。1927年至1930年和1936年至1938年,他担任激进党主席。达拉第生性好斗,在政治上被昵称为“沃克吕兹的公牛”。

他参加了左翼卡特尔联合政府(1924-1926年),并在随后几年担任殖民地部长(1924年)、战争部长(1925年)、公共教育部长(1926年)和公共工程部长(1930年至1932年期间三次)。他本人于1933年和1934年被任命为部长会议主席,但在1934年2月6日暴乱后,他不得不辞职。

1934年在南特举行的激进党大会上,他提出了“两百个家庭”的理念,这一主题被极右翼共产主义者采纳:“两百个家庭是法国经济的主人,事实上也是法国政治的主人。

作为激进党领袖,他参加了1936年6月选举的左翼集会,从而促成了共产党(PC-SFIC)、工人国际法国支部(SFIO)和激进党的联盟。1936年至1937年,他担任人民阵线政府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1938年4月10日,他再次担任部长会议主席。他通过与美国和英国财政部达成协议,迅速干预了货币战线,将法郎降至179法郎兑1英镑(1938年1月1日为147.28法郎),然后稳定了平价

为了为法国工人保留就业机会,他颁布了1938年5月2日关于外国人警察的法律性命令,并于1938年11月12日补充了该法令。后者规定可拘留“不受欢迎的外国人”;

1939年11月18日的法律扩大了这项法令,允许拘留“任何被认为对国防或公共安全有危险的个人,无论是法国人还是外国人”,当时主要是中欧犹太人,一些人称之为“维希之前的维希”。自1939年以来,法国拘留营还关押了来自西班牙内战和旅行者的难民。

1938年11月,他颁布了被反对者称为“悲惨法令”的法令,这些法令推翻了人民阵线的措施。达拉第称40小时工作法为“懒惰和国家背叛法”。作为回应,北部、马赛里昂洛林发生了工人罢工雷诺管理层因“违反雇佣合同”解雇了28000名工人。CGT随后决定于11月30日举行大罢工。政府征用交通工具,并在工厂入口处派遣军队。12月1日,航空和军火库有36000名工人下岗,化学和汽车行业有8000名工人下岗。超过一半是CGT的工会成员。六个月后,40%的罢工者仍找不到工作。

慕尼黑协定

1933年6月7日,他发起了与英国德国意大利签署的“四方条约”,以促进希特勒总理的德国融入国际联盟。1938年9月30日,他代表法国作为部长会议主席与张伯伦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共和国的(“苏台德”)及其工业移交给希特勒。

达拉第签署《慕尼黑协定

在达拉第看来,与德国的战争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达拉第几乎不相信德国承诺结束其领土主张。然而,在他看来,法国似乎不可能参战,因为英国支持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伯爵的绥靖政策,法国公众舆论受到强烈和平主义潮流的推动。此外,法国总参谋部对其空军的弱点表示遗憾,这表明法国无法独自击败德国。所有这些都促使达拉第批准了这些协议,这些协议是他后来称之为“圈套”的会议的结果。

爱德华·达拉第(中)與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慕尼黑

协定签署回到法国后,达拉第想象他将因向希特勒投降而受到嘘声,慕尼黑协议从1938年11月1日起将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授予纳粹(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德语区的一部分,1918年11月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时成为捷克斯洛伐克人的前奥地利公民),没有任何重大补偿,只剩下和平的模糊承诺。令他惊讶的是,他在布尔歇下飞机时受到人群的欢呼,他们认为他是和平的救世主。然后,他在外交官亚历克西斯·莱热(圣琼·佩斯)面前喃喃自语:

“啊,混蛋!如果他们知道的话。”[1]

1939年初,承认佛朗哥政权,并封锁法国—西班牙边境。同年德国进攻波兰后,于9月3日向德国宣战,並兼任外交部长,但未采取任何军事行动援助波兰,坐视其覆亡,史称“奇怪战争”。同年9月26日,宣布法国共产党为非法,10月5日下令把法共议员交付法庭审判。同年底苏芬战争爆发后,试图通过瑞典援芬,同时命令魏刚加紧筹组东方军以从南方威胁苏联。 

1940年3月20日,《苏芬和约》签订后,被迫下台,但仍任国防部长。一贯支持莫里斯·居斯塔夫·甘末林和他的作战计划。同年5月复辞去国防部长职,改任外交部长。菲利浦·贝当出任总理时,未入阁。法国陷落后,与一众政要流亡至北非,并试图建立流亡政府,惟于维希政府令下在摩洛哥被逮捕。是年9月8日被囚禁。

1942年2—4月,出席里沃姆审判,被指控应对法国的失败负责。此后又被移往奥地利伊特爾堡英语Itter Castle囚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5月伊特尔堡之战後重获自由。

1946—1958年,回国后多次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他反对继续进行印度支那战争,不赞成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反对法国1958年的新宪法。

1957年,任激进社会党主席。次年任激进社会党名誉主席。

1959年,正式退休。

1970年10月10日,病故。[2]

参考文献

  1. ^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在1945年由加利马尔出版的小说《自由之路》(Les chemins de la liberté)第二卷结尾,将感叹词放在了达拉第的嘴里。 1990年12月,让·达拉第(Jean Daladier)写道,他的父亲在布尔歇以更简洁的形式发表了这篇长篇大论:“啊,混蛋!“他们相信我给他们带来了和平。同一天晚上,部长会议主席对他的小儿子说,他对冲突的前景越来越遥远感到失望:“战争,冷静点,你会的,它会持续比你想要的更长的时间。”。 让·达拉第在2008年9月17日在Arte播出的纪录片中再次证明了布尔歇的感叹。
  2. ^ Édouard Daladier.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2-06-14 [2022-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