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雷州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雷州市
分类民间文学
序号568
编号项目I-81
登录2008年

雷州歌是中国广东省雷州半岛地区的方言歌曲,使用雷州话演唱。雷州歌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

雷州半岛秦朝时是百越人的聚居地。南北朝以降,闽南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入,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当时的闽南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造就了现在的雷州歌。在宋代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雷州学教谕李仲光撰《重建御书楼上梁文》中,已经有「听取欢谣,敢陈善颂」的记叙,可见当时已有雷州歌传播[1]。由于时期雷州的文人名士的参与,雷州歌从民间的口头创作进化成了书面创作。明代晚期,雷州歌的对歌形式还演变出一种特殊的演唱形式,叫做姑娘歌,至清代雍正年间已颇为流行[2]。清末民初,有大批关于雷州歌的专著问世,为雷州歌的推广与繁荣作出了贡献。雷州的地方戏曲雷剧也是在雷州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3]

题材

雷州民歌有一部分是从农业谚语中发展来的,反映了民众在农业生产中总结出的经验。后来农谚逐步演化为民谣和民歌。[4]

雷州的姑娘歌由雷州歌的对歌形式演变而来,题材丰富,有祭祀的颂神歌,逞恶扬善的劝世歌,还有一些生活常识的问答和谜语等内容。[2]

表演形式

雷州民歌通常没有伴奏,歌手可以按照歌曲内容,自由发挥,或高歌或低唱。

姑娘歌的表演者则以女性为主,一般有三种形式:[2]

  • 祭祀式:在年例祭神时,歌手会跪在神台前,演唱祈祷歌和颂神歌;
  • 斗歌式:歌手之间在舞台上相互问答,一决高下。观众看得兴起时亦可登台发问,叫做「捞歌」。
  • 歌舞式:多发生在唱劝世题材歌曲时,由一男一女对唱,男称「相角」,女称「姑娘」。男女以扇、巾为道具,边舞边唱,每唱完一首就互相交换位置。

格律

雷州歌格律严谨,每首歌有四句,每句七字(不计垫字),其中一、二、四句押韵,只可押舒声韵不可押入声韵。第一句韵脚不能是阳平字,一般用仄声,第二句韵脚用阴平,第四句韵脚用阳平。第三句用仄声尾,且不能和一、二、四句韵脚相同,否则叫「四方韵」。除此之外,二、四两句的第四字须用阳平。

雷州话的所有舒声韵母均可用作韵辙,其中自成音节的ŋ̩合为一韵,其他舒声韵母均单独用作一韵。清末黄景星编写的《新编雷州歌韵谱》共收34韵,至20世纪末期蔡叶青编著的《海康方言志》时已合并为32韵[5]。雷州歌的韵辙名称用歌曲一、二、四句的韵脚代表字来表示,如i韵的韵辙叫「记机时」,三个字的声调分别为阴去、阴平、阳平。20世纪后期,部分歌谣收集者和方言工作者又根据实际韵辙的混用情况,将主元音相同而介音或韵尾相异的部分韵辙进行精简合并。[4]

雷州歌在演唱时,一、三、四句通常按前四后三来断句,唯第二句会采用前五后二或前六后一的形式。[4]

音乐特征

雷州歌曲调的音域并不太宽,通常只跨越了四到五度音程,最多也只有六到七度。演唱时运腔多在第二句的中间而非结尾。雷州歌以五声调式中的商调式和徵调式为主,旋律大多下行,一般结尾于Re音。[4]

参考文献

  1. ^ 听取欢谣敢陈善颂之称的雷州歌. 茂名文化服务网. [202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3). 
  2. ^ 2.0 2.1 2.2 广东省文化馆. 姑娘歌.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2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3). 
  3. ^ 湛江日报. 一个地方戏剧的前世今生. 雷州壹网. [202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3). 
  4. ^ 4.0 4.1 4.2 4.3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 北京: 中国ISBN中心. 2005: 731–754. ISBN 7507602400. 
  5. ^ 蔡叶青. 雷州歌三十二韵辙. 海康方言志.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3: 284–287 [202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