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國立臺北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立臺北大學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老校名臺灣省立地方行政專科學校
臺灣省立法商學院
臺灣省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
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
校训追求真理,服務人群[註 1][1]
创办时间1949年11月1日,臺北市建校
1961年併入臺灣省立中興大學
2000年獨立設校
校庆日11月1日
学校类型國立大學
捐贈基金國立臺北大學校務基金
新臺幣 4,635,841,000元[2]
校长李承嘉[3]
副校长吳泰熙(學術)[4]
陳達新(行政)[5]
陳俊強(財務暨永續發展)[6]
教務長張仁俊[7]
教师人數361名[8]
职工人數369名[8]
学生人數10,236名(2021年10月15日)
本科生人數8,025名[9][10](2021年10月15日)
(含進修學士班)
研究生人數2,211名[11][12](2021年10月15日)
(含碩士在職專班)
校址臺灣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24°56′44″N 121°22′20″E / 24.94556°N 121.37222°E / 24.94556; 121.37222坐标24°56′44″N 121°22′20″E / 24.94556°N 121.37222°E / 24.94556; 121.37222
校區民生校區:
臺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三段67號
建國合江校區:
臺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二段69號
总面积59.15公頃
(不含北大高中2.7公頃)[13]
體育聯盟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昵称臺北大、北大、NTPU
吉祥物飛鳶(校徽象徵)
大北熊(學生票選)[14]
所屬法人中華民國教育部
隶属臺北聯合大學系統[15]
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16]
AWS Educate 成員機構[17]
亞馬遜AWS大數據合作計畫[18]
桃捷產學聯盟[19]
AI金融科技聯盟[20]
網站new.ntpu.edu.tw

國立臺北大學,簡稱臺北大學北大英文校名縮寫NTPU,是中華民國臺灣)一所國立大學,擁有位在新北市三峽區(校本部)與臺北市區的兩個校區。

國立臺北大學的前身是1949年創立的「臺灣省立地方行政專科學校」,最初創校任務是負責培養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所需的地方行政幹部,其後1955年改制「臺灣省立法商學院」、1961年整併成立臺灣省立中興大學的法商學院(中興法商)與臺北進修部[21],2000年時脫離國立中興大學獨立設校,並改為現名[22][23],發展為人文學科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大學[24][25]

國立臺北大學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組成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建立學術合作關係[15]

校史

國立臺北大學最初是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前後,為了培育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所需要的地方行政幹部人才,在1949年設立的「臺灣省立地方行政專科學校」(行政專校)[26][27][28][29]。當時因為政府財政窘困,行政專校先後借用位在臺北市省立成功中學省立工業專科學校校舍上課,1950年底才遷至臺北市長春路一帶的校址,也就是後來合江街53號的臺北大學建國校區、合江校區[30]。同一時期,政府為了安置隨同遷臺的失學大專青年、流亡學生,自1950年6月起,委託臺灣省青年服務團在中山北路的團址(後來的中山足球場位置)內附設「行政人員專修班」(行政專修班),教育部並承認行政專修班作為專科學校的學歷[31][32]。行政專修班在隨著青年服務團遷往大直一帶(後來的臺北市立北安國民中學校址)後[33],於1955年併入行政專科學校,升格改制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34][35]。為了讓行政專校及行政專修班以專科學歷畢業的學員補修學分,取得學士學位,省立法商學院在1955年10月設立夜間部,是全國第一所大專院校開設夜間部的先例,即後來國立臺北大學進修暨推廣部的前身[36][37]

1961年7月,設在臺中市的臺灣省立農學院規劃升格為大學,為了滿足當時一間大學需要有三個學院的法令,政府便將臺灣省立法商學院與農學院合併,再增設另一學院,成立「臺灣省立中興大學」;十年後,1971年升格改制為「國立中興大學」[38]。中興大學的校本部設於臺中市原省立農學院校址,但所屬「臺灣省立(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仍然位於臺北市的原址[39]。因為距離遙遠,為了讓事務推行順暢,中興大學臺北校區的法商學院與臺北夜間部兩個單位擁有獨立的人事、經費預算權限[40]。這個時期,學生人數也逐漸增加,原有合江街院區不敷使用,於是向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購得位於臺北市民生東路北側的9,000坪土地,陸續興建球場、集會場所,即後來的臺北大學民生校區[41]

臺北校區的法商學院鑒於校地仍然狹小,且與臺中校本部相隔過於遙遠,事務推行不便,不斷有遷址及「獨立設校」的呼聲。教育部於1986年同意遷至臺北縣三峽鎮(今新北市三峽區)新址,行政院並於1992年核准中興大學臺北校區的法商學院及臺北夜間部改組為「國立臺北大學發展計劃」[42]。至2000年2月1日,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正式改制,脫離校本部獨立為國立臺北大學。2001年11月三峽校區第一棟建築物人文大樓完工後,三峽校區持續建設,各學術與行政單位也陸續遷至三峽校區。至2009年8月,日間學制所有師生都遷至三峽校區,臺北校區則留由進修學制的進修學士班、碩士在職專班與推廣教育使用。也在這年,臺北大學與臺北醫學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等三所專業型異質大學倡議共組臺北聯合大學系統(2014年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加入),是臺灣第二個大學系統,同時開放三校各學系相互雙主修、輔系,為各大學系統首創[15]

臺北大學的歷任校長如下表所列:

臺灣省立地方行政專科學校

任次 姓名 任職日期 離職日期
01 左潞生 1949年 1955年

臺灣省立法商學院

任次 姓名 任職日期 離職日期
02 周一夔 1955年 1961年
03 左潞生 1961年 1961年

臺灣省立中興大學、國立中興大學校長,參見國立中興大學條目。

國立臺北大學

任次 姓名 任職日期 離職日期 任教系所
1 李建興 2000年 2004年 (無,教育部政務次長調任)
2 侯崇文 2004年 2011年 社會科學學院 犯罪學研究所
3 薛富井 2011年 2015年 商學院 會計學系
4 何志欽 2015年 2016年 社會科學學院 經濟學系
代理 林道通 2016年 2017年 電機資訊學院 資訊工程學系
5 李承嘉 2017年 至今 公共事務學院 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象徵

臺北大學設立最初的目的,即為政府培養行政管理人才,其後校本部又遷至三峽,因此在校徽、校旗及校歌各方面都與三峽在地意象與科系傳統有關,例如鳶山、鳶鳥、法商科系等元素。至於大學的校園精神「追求真理,服務人群」,則由學生會辦理投票選出,於2008年12月23日通過,取代原本的校訓。[43]校歌〈如鳶高飛〉約創作於2011年,由當時的校長侯崇文和歷史系校友、音樂製作人馬嵩惟作詞;作曲者為另一位音樂製作人陳冠甫[44][45][46]。校徽元素由學校建築風格、鳶山鳶鳥、北字的強調等構成,並繪製於校旗上。校花「天堂鳥」也是因為相似校徽上所代表的圖案意象,故選定為校花[47]

校園

行政專校時期至中興大學時期,校區位在台北市,國立臺北大學正式成立後,校本部遷往三峽校區,形成共三個校區的規模。

校區 所在地址 面積(公頃
三峽總校區 23741 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54.53
建國合江校區 10433 臺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二段69號 2.97
民生校區 10478 臺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三段67號 1.65

三峽校區(校本部)

臺北大學主校區三峽校區位於新北市三峽區,總面積約54.53公頃;三峽都市重劃區以此為中心,1997年設立「臺北大學特定區」,形成「臺北大學城」。由於是新興社區的的關係,所以校園周邊是完整棋盤格式的林蔭大道與大量的新住宅社區[48][49]。除了北大特區之外,也鄰近當地觀光景點「三峽老街」、 「三峽祖師廟」、「鳶山」。

校園內部環境:進入校門後是中央綠帶的大草坪和綠帶旁邊的欒樹隧道,中心位置是由聖嚴法師所命名的湖泊「心湖」[50],湖旁有露天表演區與櫻花步道[51][52][53]。在教學區與運動區間,是種植榕樹的鳶園和有櫻花桃花李花杏花的人行步道[54][55]。校園末端靠近三鶯交流道的位置是飛鳶廣場,有由藝術家江沖默所設計的巨大的飛鳶雕像[56]

三峽校區在2015年DailyView網路溫度計中北大被票選為全台10大最美校園[57],在2017年DailyView網路溫度計中,臺北大學被票選為臺灣北部最美的大學[58][59]

目前校區內主要建築有行政大樓、各學院大樓、學生宿舍、圖書資訊大樓(由圖書館總館與資訊中心組成)、簡易多功能場館(因部分設備由崇越集團捐贈,又稱「崇越館」)、綜合體育館暨學生活動中心,及學生餐廳心湖會館等建築。

YouBike微笑單車在三峽校區校園內設有十餘座合作租賃站。[60]校區旁有尚未通車的新北捷運 三鶯線經過,設有臺北大學站(副站名恩主公醫院)[61]臺北聯營公車在校區附近有「臺北大學正門」、「大學學勤路口」、「大學學成路口」、「學成路」、「臺北大學宿舍」、「臺北大學三峽校區」、「恩主公醫院」等站牌,停靠路線多由臺北客運首都客運營運。國道客運桃園客運大有巴士統聯客運的「恩主公醫院」、「三峽」、「三峽總站」等站牌也臨近三峽校區。透過公車轉乘,可以抵達最接近臺北捷運鄰近車站是 板南線頂埔站永寧站,及臺鐵鶯歌車站

臺北校區

民生校區、建國校區、合江校區都位於臺北市中山區,後二者隔合江街相望,步行至民生校區,時間約5分鐘。

建國合江校區北大牌樓

建國合江校區是合江校區(東院)、建國校區(西院)合稱,舊稱合江校區,位於臺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二段69號以及臺北市中山區合江街53號,近臺北捷運中和新蘆線行天宮站,民生校區西南方約350公尺處。兩區僅隔合江街,在兩區相對建築物(自強大樓、莊敬大樓)中有地下道相通。建國校區建築物為了BOT,已經拆除既有建物,未來將建設校友會館、產學中心等;合江校區現作為學生宿舍區使用,部分宿舍曾出借給國立臺北科技大學[62]東吳大學[63][64]。校務會議一度通過將合江校區全權交由教育部處理,以讓該部將合江校區用地交給台灣大學,換取台大不再追討被教育部占用興建教育部大樓的校地[65]

民生校區位於臺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三段67號,近台北捷運文湖線中山國中站,未來台北捷運民生汐止線亦將在民生東路上設置北大台北校區站[66][67]。校區內原有建築,僅教學大樓保留,其餘因BOT工程,截至2024年4月均已拆除,未來將由宏匯集團建設產學合作中心、運動場館及校友會館等建築[68]

學術發展

學術單位

在行政專校、法商學院時期,為培育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所需之各級地方行政幹部,各學術單位多與政府機關部門對應,如財政學系、公共行政學系、不動產學系(地政學系)系等,在臺灣均屬少見,為臺北大學特有的學術單位[69]。現在的臺北大學設有七個學院,以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為主,另為配合政府產業發展政策,設有電機資訊方面院系。這七個學院是:法商學院時期相關系所改組而成的社會科學學院公共事務學院商學院法律學院,以及臺北大學成立後增設的人文學院電機資訊學院[70][71]永續創新國際學院

另外,還設有數個跨領域的校級研究中心、各學院下設的院級研究中心,及通識教育中心、語言中心等教學單位。至於屬於行政單位的進修暨推廣部,前身是國立中興大學臺北進修部,於2000年2月國立臺北大學成立後,更名為「國立臺北大學進修暨推廣部」,現在負責進修學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及推廣教育課程的行政事宜。雖然名稱有所變易,但在辦理夜間大學教育與進修學士班方面,是於臺灣地區各大專院校中歷史最悠久之國立大學[25][72][73]

圖書資源

圖書資訊大樓

臺北大學圖書館館藏目前約有47萬冊圖書館藏(含電子書、影音資料、圖冊)、訂閱紙本期刊296種(不含贈刊)、學校紙本碩博士論文、參考資料等提供館內閱覽[74]。現與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圖書館、北一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夥伴學校圖書館有館際合作服務,並與包含中央研究院人社科學聯合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等多所學術機構圖書館簽訂圖書互借協定[75]

臺北大學的圖書館最初是1951年在合江校區西院設置,2013年圖書資訊大樓完工後,完全遷至三峽校區。現在三峽校區設有總館,臺北校區設有博雅書房[76][77]。不屬於圖書館管轄的,還有人文學院實習圖書館[78]、法律學院比較法資料中心及各學系圖書室。

位於三峽校區圖書館總館6樓B棟的國立臺北大學校史館,陳列該校自民國38年的前身臺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創立以來之歷史資料,記錄了多次改制的歷史淵源,並展示了許多歷史檔案及學校文物。校史館展區全名為「鳶飛三角湧」,並設置五大主題作為展區的主軸,分別作為不同時期的展示。[79]此外,6樓A棟設有海山學文物展覽館,是常設展覽空間,規劃以開墾史為脈絡,談族群、產業、文化和藝術等主題區,透過相關的文物資料以展示海山地區文史、族群衝突社會學、城鄉發展的都市計畫和公共行政等面向,作為文史工作者交流的基地和校內外教學場地。[80]

合作交流

國內學術合作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是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成員,系統內包含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各校,在通識和輔系及雙主修課程方面,目前相互合作[15]。此外,臺北大學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自2013起辦理跨校「文創產業管理行銷學士學分學程」,以配合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潮流及產業趨勢[81];2019年起與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推動學分相互承認、交換學生與教師交流,整合國防、外交、戰略與安全研究能量的合作協議[82][83]。另外,也與國立中興大學是永久姊妹校。

海外學術交流

在海外學術合作方面,臺北大學與全球各地高等教育機構締結學術交流合約。2021年2月止,締約學校及機構總計共192間,締約國家及地區總計共38個,跨越五大洲[84]

產學合作

創新創業中心

國立臺北大學自2014年起設新創產學發展中心(原稱創新創業中心),主要目的為推動服務創新、促進數位人文創新和培育臺北大學創新事業團隊,目前提供「創業基地」等實體空間予有登記的學生使用。[85]

恩主公醫院

具體合作上,國立臺北大學與位在該校三峽校區旁的恩主公醫院,在2016年間簽定學術合作合約,結合人文科學、醫療服務及醫學研究的資源[86]。具體合作內容:合作開設通識課程,與社會工作學系新開「老人多元照護」課程,並由高齡領域之多元實務專業者和醫療專業師資群共同教學,以利長照政策推行與服務資源認識[87]。另外自2018年起,院方也承租學生宿舍曉日樓地下室空間成立「恩主公健康學苑」,作為社區健康照護據點,促進整體社區健康[88][89]

此外,2017年起與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合作,結合雙方在企業永續與企業社會責任( CSR )之影響力,製作「台灣永續價值指數 TWNSI」[90][91][92][93][94][95];辦理CSR相關專業課程及證照訓練,培育CSR人才[96][97]。2015年開始,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辦「資誠國際租稅盃個案分析競賽」,提供兩岸財稅領域大學生組隊嘗試案例分析[98][99][100]

2019年起,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合作,規劃共同進行災害風險評估、防災調適、國土防災韌性等相關研究,期待臺北大學提供政策建議,災防中心開放學生實習、協助課程規劃[101][102]。2020年間與國泰綜合證券合作[103],運用臺北大學研發的SEED面向架構,推出台灣投資市場個股ESG研究報告[104][105]

懷德居文化基金會木藝教室

木藝教室是由懷德居基金會實物捐贈,可提供學生社團活動及展覽之空間,並有效提升全校師生之藝術氣息及對木工文化之了解[106][107]

學術出版

臺北大學各學術單位出版有以下學術期刊[108]

  • 經濟研究:由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發行 ISSN 1018-1245 TSSCI EconLit  EBSCO ProQuest
  • 臺北大學法學論叢(原中興法學):由法律學院發行 ISSN 1681-5939 TSSCI
  • 臺灣土地研究(原臺灣土地科學學報):由公共事務學院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共同發行 ISSN 1606-4682 TSSCI
  • 行政暨政策學報(原行政學報):由公共事務學院公共行政暨政策系發行 ISSN 1728-6425 TSSCI
  • 企業管理學報:由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發行 ISSN 1025-9627 ABI/INFORM EconLit  EBSCO ProQuest
  •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由人文學院中國語文學系發行 ISSN 1993-1638
  • 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由社會科學院犯罪學研究所發行 ISSN 1810-4045
  • 統計與資訊評論:由商學院統計學系發行 ISSN 1026-9614
  • 電子商務研究:由商學院資訊管理研究所發行 ISSN 1726-2364
  • 亞洲金融季報 :由亞洲研究中心發行
  • 新北大史學:由人文學院歷史學系發行
  • 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集刊(原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集刊):由人文學院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發行

國立臺北大學出版社成立於2008年,是教務處轄下設立機構[109][110]

附屬高級中學

北大附中占地約2.7公頃[111][112],校地緊鄰學府路和大義路,由龍埔國中改制的完全中學,學生證結合悠遊卡可借書在北大場館使用,推動大學扮演實驗教育的角色,提升附中教學品質、與三鶯地區緊密聯結、成為師培中心學生的教育實驗基地,原預計將於2017年9月改制為國立臺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然至今因公務員額問題,教育部尚未核准[113],現仍以市立北大高中為名[112][114]。北大附中選址過程曾考慮首選明德高中、文山國中,由市立高中改名所花費的經費與資源最少,然因為太遠而名不符實而被當地居民反對[114][115]

學生

組織團體

國立臺北大學學生自治會成立於2000年,為臺北大學全校的學生自治組織。由於臺北大學分為三峽校區與臺北校區(民生校區、建國合江校區),因此依據其組織章程,臺北大學學生會分作「三峽校區成員會」、「臺北校區成員會」分別運作、分別代表該校區學生,兩校區成員會各設有「行政部門」與「學生議會」,兩校區成員會亦分別置有各自的學生會會長、學生議會議長。此外,臺北大學學生會並設有不分校區的「學生法庭」職司解釋等職權[116]

學生活動

北韻獎是國立臺北大學吉他社所主辦的全國歌唱大賽,初賽在3月左右舉行,4月底5月初則舉行決賽,為國立臺北大學學生活動中的指標性大型全校活動。共有大學組獨唱組—國台語組、獨唱組—外語組、重唱組、創作組、高中獨唱組;另外有三特殊獎項:人氣獎、最佳詞曲創作獎、最佳伴奏獎[117]。過去有多位歌手從北韻獎出身,如郭采潔

在過去國立臺北大學尚未改制前的「中興法商」及存在著北韻獎的前身「興韻獎」。在國立臺北大學改制後,興韻獎也改為「北韻獎」,並且重新計算歷史。

住宿生活

臺北大學的日間學制學生,在三峽校區上課,居住於三峽校區的學生宿舍。三峽校區學生宿舍,長期不足。至校長李承嘉任內,並將第三期學生宿舍用地改為射箭練習場。於臺北校區上課的進修學制學生,則居住於臺北校區的學生宿舍,其住宿率趨向低落,男性、女性學生住宿率約在40%、60%上下。宿舍沿用法商學院時期建築,已屬老舊,如2024年間,學生居住的兩棟宿舍分別為1969年、1973年完工,均已超過50年。臺北大學擬將學生遷至較新的合江街55號(先前租給東吳大學為合樂學舍,2023年間收回)宿舍,男女合宿,並告知由行政單位選出的學生宿舍服務委員,但校區學生自治組織領導人稱大學並未與其它住宿生溝通,在2024年4月8日發動學生代表與立法委員一起到教育部前面召開記者會抗議。[118][119][120][121][122][123][124][125]

校友

第18屆傑出校友表揚大會

國立臺北大學從省立行政專科學校、行政專修班、省立法商學院、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至國立臺北大學,各時期校友[註 2]眾多,多活躍於政府及工商業等相關領域,包含擔任中華民國政府及外國政府的重要官職;大中華區各大企業的管理階層;多位學術界人士,均常見北大校友擔任要職,對臺灣社會具有貢獻[126]

在行政機關,如行政院等五院正副院長、中央銀行正副總裁[127]、內閣部長、地方政府首長及眾多高階事務官等官員;在民意機關,如多位立法院立法委員,及地方議會議員;在司法機關,如司法院大法官法官檢察官等機構也都多見北大校友擔任職務。國立臺北大學與國立政治大學中華民國政府機關內形成兩大校友集團,有所謂的「北大幫」與「政大幫」之稱[128][129][130][131][132]

此外,北大也培育出多位工商業界菁英,如華南金控董事長、兆豐金控董事長、元大金控董事長、玉山金控董事長、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董事長、La New創辦人、長榮集團副總裁、中信金控副董事長、震旦集團董事長、正崴精密董事長、德勤會計師事務所臺灣區總裁,等各大知名企業的重要人士與高階管理人才。

學術界方面,北大也培育出多位傑出人士,如天主教輔仁大學校長、中原大學董事長、文藻外語大學董事長等,也曾由北大校友任職。學術研究機構及智庫方面,如中央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金融研訓院、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等,也有多位北大校友擔任重要職務,亦有「北大幫」之稱[133][134]

藝術文化媒體界方面,北大也誕生了許多知名作家藝術家表演家、主播以及評論家,兩岸三地演藝圈內,亦不乏北大校友[135][136][137]

北大校友會網路設有各地校友分會,提供校友聯絡感情並凝聚向心力[138]

社會責任

臺北大學廣泛進行社區服務。例如,身為海山地區的教學重鎮,為配合歷史學系課程,推展在地化研究海山地區文史發展,於2015年5月設置校級海山學研究中心,並進一步於三峽校區圖書資訊大樓6樓A棟設立文物展覽館。

梅樹月

李梅樹教授

國立臺北大學和李梅樹紀念館、財團法人李梅樹文教基金會合辦「梅樹月」系列活動,紀念三峽當地畫家李梅樹[139][140]。藉由各種主題展演,使藝術融入生活[141][142][143]。臺北大學提供展覽場地,並由校內相關學術單位歷史學系、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海山學研究中心研究三峽文史,所屬學者也參與講解[144][145]

推廣教育

2021年,民主進步黨新北市黨部與國立臺北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合作,聯合主辦“2021公共政策研習班”,講師除該校公共行政暨政策系教授劉坤億呂育誠以外,更包含民進黨籍人士,如新北市議員及市黨部主委何博文、基隆市長林右昌、前駐美代表處組長趙怡翔,被質疑違反“黨政軍退出校園”以及《教育基本法[146][147][註 3]。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亦表示,大學不應該跟政黨合辦活動,此舉並不適當[148][149]

註釋

  1. ^ 於2008年12月23日經學生會舉辦投票選出作為臺北大學精神,取代原校訓「誠樸精勤」。
  2. ^ 臺北大學對於校友的定義見:國立臺北大學校友證申請暨管理辦法 第三條。
  3. ^ 教育基本法第6條第2項:學校不得為特定政治團體從事宣傳或活動。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亦不得強迫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參加任何政治團體或活動。

參考文獻

引用

  1. ^ 臺北大學精神.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08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2) (中文). 
  2. ^ 國立臺北大學. 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國立臺北大學校務基金 (PDF). 新北市: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21 [2021-06-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6-28) (中文). 
  3. ^ 校長. 國立臺北大學. [202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2). 
  4. ^ 學術副校長. 國立臺北大學. [202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5. ^ 行政副校長. 國立臺北大學. [202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6. ^ 財務暨永續發展副校長. 國立臺北大學. [202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1). 
  7. ^ 教務長. 國立臺北大學. [202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8. ^ 8.0 8.1 國立臺北大學111年3月教職員工人數統計表. 國立臺北大學人事室. 2022-03-07 [2019-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9. ^ 國立臺北大學教務處. 國立臺北大學學士班110/1各系在學學生人數統計表.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21-10-15 (中文). 
  10. ^ 國立臺北大學進修暨推廣部. 國立臺北大學110學年第1學期進修學士班各系在學學生人數統計表 (PDF). 臺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21-10-15 [2022-03-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28) (中文). 
  11. ^ 國立臺北大學教務處. 國立臺北大學碩博士班110/1各系在學學生人數統計表.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21-10-15 (中文). 
  12. ^ 國立臺北大學進修暨推廣部. 國立臺北大學110學年第1學期碩士在職專班各系在學學生人數統計表 (PDF). 臺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21-10-15 [2022-03-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28) (中文). 
  13. ^ 國立臺北大學主計室. 校地校舍面積明細表 (PDF).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6-09-13 [2022-06-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03) (中文). 
  14. ^ 國立臺北大學秘書室. 校園吉祥物票選出爐 暖心大北熊獲選.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9-01-02 [2019-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1) (中文). 
  15. ^ 15.0 15.1 15.2 15.3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 關於臺北聯大. 新北市: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中文). 
  16. ^ 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 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通過AACSB國際商管認證.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6 [2017-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1) (中文). 
  17. ^ Amazon Inc. AWS Educate Institution Lists (PDF). [2018-06-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1-11) (英语). 
  18. ^ 劉建邦. 台北市推大數據 攜手亞馬遜及7大學. 中央通訊社電子報 (臺北市: 中央通訊社). 2018-03-06 [2018-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1) (中文). 
  19. ^ 楊淑媛. 桃捷與四所大學籌組大數據產學聯盟 期升級智慧捷運. ETtoday 新聞雲 (桃園市: 東森新聞). 2018-07-10 [2018-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4) (中文). 
  20. ^ 普匯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最具號召力【 Ai 金融科技聯盟】蔚然成形-六大名校與普匯金融科技結盟. 臺北市: inFlux普匯金融科技. 2019 [2019-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21. ^ 呂芳上. 民國史論上冊. 新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13: 第141頁. ISBN 9789570528954 (中文). 
  22. ^ 李建興. 百年教育. 臺北市: 臺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第233頁. ISBN 9789862660379 (中文). 
  23. ^ 國立臺北大學校史館. 臺北大學簡史.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00 [2017-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2) (中文). 
  24. ^ 國立臺北大學教務處. 臺北大學概況.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00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2) (中文). 
  25. ^ 25.0 25.1 大專院校推廣教育課程入口網. 國立臺北大學簡介. 臺北市: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0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1) (中文). 
  26. ^ 臺灣省諮議會. 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暨省議會時期史料彙編計畫-蔡鴻文先生史料彙編(上). 臺北市: 臺灣省諮議會. 1996: 第127、128頁. ISBN 9860042691 (中文). 
  27. ^ 李建興. 汗水與掌聲: 國立臺北大學成立前後. 臺北市: 商鼎文化出版社. 2000: 第30頁. ISBN 9574630633 (中文). 
  28. ^ 黃大受. 興大七十年—行政專校之回憶. 臺中市: 國立中興大學. 1990: 第303-305頁 (中文). 
  29. ^ 高牧成. 大專院校簡介. 臺北市: 學毅出版社. 1978: 第29頁 (中文). 
  30. ^ 于右任. 自由中國大中學校簡介. 臺北市: 海外出版社. 1957: 第87頁 (中文). 
  31. ^ 徐震. 臺灣省青年服務團. 臺北市: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00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32. ^ 徐震. 臺灣省行政專修班. 臺北市: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00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33. ^ 潘振球,朱重聖,郭紹儀,張世瑛. 潘振球先生訪談錄. 臺北市: 國史館. 2004: 第91-95頁. ISBN 9570185732 (中文). 
  34. ^ 龎登龍. 興大七十年—台灣省立行政專修班之創立發展與合併. 臺中市: 國立中興大學. 1990: 第315-p317頁 (中文). 
  35. ^ 曹慶. 北大校訊-記憶迴廊 (PDF).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9 [2020-04-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5-26) (中文). 
  36. ^ 賴澤涵、黃俊傑. 光復後台灣地區發展經驗. 臺北市: 中研院中山人文社科所. 1991: 第208頁 (中文). 
  37. ^ 國立臺北大學秘書室. 北大校訊-回首七十 臺北大學是這樣來的 ... (PDF).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9 [2019-02-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09) (中文). 
  38. ^ 賴澤涵、黃俊傑. 光復後台灣地區發展經驗. 臺北市: 中研院中山人文社科所. 1991: 第235頁 (中文). 
  39. ^ 中興大學. 臺北市: 中華百科全書. 1983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1) (中文). 
  40. ^ 李建興. 汗水與掌聲--國立臺北大學成立前後. 臺北市: 商鼎文化出版社. 2000: 第31頁. ISBN 9574630633 (中文). 
  41. ^ 民國人物傳記史料編纂委員會.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三十輯. 臺北市: 國史館. 1988: 第73頁. ISBN 9789860077988 (中文). 
  42. ^ 李建興. 汗水與掌聲--國立臺北大學成立前後. 臺北市: 商鼎文化出版社. 2000: 第40頁. ISBN 9574630633 (中文). 
  43. ^ 國立臺北大學學生會. 臺北大學精神.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08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2) (中文). 
  44. ^ 中時電子報. 台北大學校歌 試唱《如鳶高飛》. 中時電子報. 2011-10-17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4) (中文(臺灣)). 
  45. ^ 國立臺北大學校史館. 如鳶高飛.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7 [2019-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46. ^ 國立臺北大學秘書室. 〈如鳶高飛〉臺北大學校歌出爐.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9-05-08 [2019-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中文). 
  47. ^ 國立臺北大學校史館. 臺北大學校花介紹.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00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2) (中文). 
  48. ^ 林芸蔓. 三峽「台北大學特定區」居住空間形式分析 (学位论文). 臺北市: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 2008 (中文). 
  49. ^ 曾子容. 台北大學特定區景觀變遷分析 (PDF). 新北市: 新北市立中和高中. 2013 [2022-06-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03) (中文). 
  50. ^ 法鼓山天南寺. 心之湖,湖之心,禪心,禪意. 新北市: 法鼓山. 2000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8) (中文). 
  51. ^ 陳俊雄. 台北大學校友 打造櫻花步道. 中時電子報 (新北市: 中時報系). 2018-01-29 [2018-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5) (中文). 
  52. ^ 邱書昱. 北大校友種600棵櫻花 增賞櫻景點. 自由時報 (新北市: 自由報系). 2018-01-29 [2018-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6) (中文). 
  53. ^ 施鴻基. 台北大學驚豔 百公尺櫻花映心湖. 聯合新聞網 (新北市: 聯合報系). 2018-03-09 [201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8) (中文). 
  54. ^ 蓋世報編輯小組. 一同欣賞三峽校區盛開的櫻花.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2016 [2017-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2) (中文). 
  55. ^ 國立臺北大學秘書室. 臺北大學 櫻花迎春盛開.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校史館. 2011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2) (中文). 
  56. ^ 李建興校長. 繽紛校園的故事.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4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8) (中文). 
  57. ^ 自由時報綜合報導. 網路票選全台10大最美校園. 自由時報 (新北市: 自由報系). 2015-11-30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4) (中文). 
  58. ^ 勞倫溼. 【百大口碑】全台最美大學排行榜出爐!北、中、南最美的大學分別是?. 網路溫度計 (新北市: 網路溫度計分析網站). 2017-03-10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4) (中文). 
  59. ^ 俞嘉琦. 這些學校都是美照拍攝天堂!台灣最美的9所大學,愛拍照打卡的你必造訪. 風傳媒電子報 (新北市: 風傳媒). 2017-04-02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4) (中文). 
  60. ^ 何玉華. YouBike2.0進駐台北大學 校園、社區共享.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3-01-10 [202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61. ^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三鶯線路線說明. 新北市: 新北市政府. 2016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2) (中文). 
  62.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學務處. 合江宿舍簡介. 臺北市: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20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3) (中文). 
  63. ^ 東吳大學學生住宿中心. 安住居 樂學業 校外學生宿舍「合樂學舍」揭牌. 臺北市: 東吳大學. 2017 [2017-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6) (中文). 
  64. ^ 東吳大學學生住宿中心. 【公告】因應學校遠距課程延長至期末(6月26日),學生住宿中心相關事項說明(五、合江學舍、合楓學舍因本學期租約到期)。. 臺北市: 東吳大學. 2021 [202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65. ^ 中時電子報. 北大建國校區萬坪地 擬成立研究機構園區. 中時電子報. [2014-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0) (中文(臺灣)). 
  66. ^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民生汐止線路線說明. 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 2011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 (中文). 
  67. ^ 國立臺北大學總務處. 國立臺北大學民生校區產學合作中心及校友會館BOT案公聽會 (PDF).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6 [2022-06-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9-22) (中文). 
  68. ^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5%8F%B2%E4%B8%8A%E6%9C%80%E5%A4%A7%E6%A0%A1%E5%9C%B0bot%E6%A1%88-%E5%90%88%E5%BA%AB%E9%8A%80%E4%B8%BB%E8%BE%A6%E5%AE%8F%E5%8C%AF%E6%B0%91%E7%94%9F239%E5%84%84%E8%81%AF%E8%B2%B8-083708380.html
  69. ^ 國立臺北大學校友中心. 司仲敖副校長訪談.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3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70. ^ 臺北大學跨領域高峰論壇 提升台灣人才競爭力 中央社訊息平台. [2017-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71. ^ 美國莫瑞州立大學代表 訪問臺北大學 中央社訊息平台. [2017-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72. ^ 閻光濤. 台北大學副校長陳銘薰但求問心無愧. 中央日報網路報 (新北市: 中央日報). 2014-05-01 [2017-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4) (中文). 
  73. ^ 國立臺北大學進修暨推廣部. 歷史沿革. 臺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2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4) (中文). 
  74. ^ 國立臺北大學圖書館. 館藏圖書分類統計.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9-01-28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75. ^ 國立臺北大學圖書館. 館際借書證服務.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7-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7) (中文). 
  76. ^ 總館簡史.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圖書館. [2017-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5) (中文). 
  77. ^ 博雅書房簡介. 臺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圖書館. [2017-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5) (中文). 
  78. ^ 實習圖書館簡介. 新北市: 人文學院歷史學系. [2017-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中文). 
  79. ^ 校史館簡介.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校史館. [2017-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2) (中文). 
  80. ^ 海山學研究中心. 海山學文物展覽館簡介.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6 [2017-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中文). 
  81. ^ 教務處課務組. 本校與臺藝大合辦跨校「文創產業管理行銷」學士學分課程將於102學年度實施!. 國立臺北大學. 2013年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3) (中文). 
  82. ^ 羅伊庭. 軍校與北大策略聯盟 提升競爭力. 臺北市: 青年日報. 2019-02-27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7) (中文). 
  83. ^ 國立臺北大學秘書室. 校際合作拓新局 臺北大學與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締約.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9-02-27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84. ^ 國立臺北大學國際事務處. 國際合作姊妹校.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00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中文). 
  85. ^ 國立臺北大學創新創業中心. 中心簡介.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4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4) (中文). 
  86. ^ 臺北大學與恩主公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 (PDF) (新闻稿). 國立臺北大學校訊. 2016-08-15 [2022-06-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03) (中文). 
  87. ^ 國立臺北大學社工系. 本系與恩主公醫院合作新開「老人多元照護」課程. 國立臺北大學. 2017年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3) (中文). 
  88. ^ 國立臺北大學秘書室. 攜手營造健康大學城 恩主公進駐校園成立據點. 國立臺北大學. 2018年6月20日 [2018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6月20日) (中文). 
  89. ^ 國立臺北大學秘書室. 打造健康社區 恩主公健康學苑進駐曉日樓. 國立臺北大學. 2018年9月21日 [2018年9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26日) (中文). 
  90. ^ 林良齊. 北大發布「台灣永續價值指數」 表現優於台灣50指數. 新北市: 聯合報. 2018-07-20 [2018-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1) (中文). 
  91. ^ 邱世婷. 結合國際與本土「台灣永續價值指數」首發布. 新北市: 經濟日報. 2018-07-21 [2018-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1) (中文). 
  92. ^ 黃台中. 台灣永續價值指數(TWNSI) 1月19日在德國指數公司Solactive平台正式上線. 新北市: 工商時報. 2019-01-24 [2019-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1) (中文). 
  93. ^ 邱世婷. 台灣永續價值指數於國際Reuters與Bloomberg上線. 新北市: 經濟日報. 2019-01-25 [2019-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5) (中文). 
  94. ^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台灣永續價值指數(TWNSI)正式於國際即時金融資訊平台Reuters與Bloomberg上線.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 2019-01-24 [2019-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5) (中文). 
  95. ^ 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 商學院「臺灣永續價值指數」登上S&P官網.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秘書室. 2019-11-29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96. ^ 蘇松濤. 2018企業永續菁英培訓班臺北大學場 啟動大學專班動能 深化學子CSR知能. 新北市: 中央網路報. 2017-12-07 [2017-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0) (中文). 
  97. ^ 教務處課務組. 臺北大學與TAISE簽約合作!. 臺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7-04-18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3) (中文). 
  98. ^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資誠國際租稅盃個案分析競賽. 臺北市: 資誠教育基金會. 2015年 [2019-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99. ^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資誠舉辦租稅盃競賽 聚焦貿易戰下的全球稅務策略. 臺北市: 中央通訊社. 2019-01-29 [2019-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 
  100. ^ 林昱均. CRS、關稅戰 國際租稅將是趨勢. 臺北市: 工商時報. 2019-01-28 [2019-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101. ^ 魏翊庭. 防災不能靠幸運 國家災防中心與台北大學締約. 新北市: 聯合報. 2019-04-19 [2019-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1) (中文). 
  102. ^ 中央社訊息服務. 強化災防研究 臺北大學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締約. 新北市: 中央通訊社. 2019-04-19 [2019-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 
  103. ^ 國立臺北大學秘書室. 引領企業永續 臺北大與國泰合作ESG研究. 臺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20-05-15 [2020-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中文). 
  104. ^ 周克威、葉憶如. 國泰創舉 秀出ESG報告. 臺北市: 經濟日報. 2020-07-16 [2020-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中文). 
  105. ^ 巫其倫. 國泰攜手台北大產學合作 盼台企ESG優秀個股被市場看見. 臺北市: 自由時報. 2020-07-15 [2020-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中文). 
  106. ^ 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 木藝教學進北大 十年大計已敲定. 新北市: 懷德居基金會. 2014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 
  107. ^ Brain.com全民報新聞. 木藝通識教育首進大學. 新北市: 動腦雜誌. 2014-05-20 [201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3) (中文). 
  108. ^ 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學術期刊查詢. 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 2000年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中文). 
  109. ^ 國立臺北大學教務處. 國立臺北大學出版社設置辦法.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7-11-08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110. ^ 中央通訊社. 國立臺北大學中語系袁光儀老師出版《李卓吾新論》一書. 中央通訊社電子報. [2008-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6) (中文(臺灣)). 
  111. ^ 中時電子報. 明年9月 北大高中變附中. 中時電子報.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2) (中文(臺灣)). 
  112. ^ 112.0 112.1 新北市立龍埔國中. 新北市立龍埔國中校務發展計畫 (PDF). 中華民國一 O 一年十一月八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0-04). 
  113. ^ 胎死附中 北大高中改制卡關. [201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8). 
  114. ^ 114.0 114.1 中時電子報. 雙語教學 北大附中將成亮點. 中時電子報.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1) (中文(臺灣)). 
  115. ^ 〈台北都會〉設北大附中 市府選定龍埔國中現址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116. ^ 國立臺北大學學生會. 學生法規. https://su.ntpu.org/. [202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1). 
  117. ^ 課外活動指導組. 北韻獎歌唱比賽. 國立臺北大學學務處. [2017-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1) (中文). 
  118. ^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405700525-431401
  119.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台北大學宿舍爭議擴大 學生赴教育部前陳抗 - 自由電子報影音頻道. video.ltn.com.tw. 2024-04-08 [2024-04-08] (中文(臺灣)). 
  120. ^ NOWnews今日新聞. 不滿台北大學強迫搬宿舍「學代發言遭關麥」 學生今赴教育部陳抗 | 生活焦點 | 要聞. NOWnews今日新聞. 2024-04-08 [2024-04-08] (中文(臺灣)). 
  121. ^ 聯合新聞網. 宿舍被搬遷卻遭校長嗆不用討論 北大學生教育部前抗議. 聯合新聞網. [2024-04-08] (中文(臺灣)). 
  122. ^ 台北大學住宿生不滿被強制搬遷!校方:住宿率偏低且屋齡老舊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ettoday. 2024-04-05 [2024-04-08] (中文(繁體)). 
  123.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把宿舍當恩賜?遭控搬遷「不用找學生討論」 台北大學:已儘量讓代表發言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24-04-05 [2024-04-08] (中文(臺灣)). 
  124. ^ 聯合新聞網. 校長冷回「不用找學生討論」住宿生控遭強制搬離 台北大學回應. 聯合新聞網. [2024-04-08] (中文(臺灣)). 
  125.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408002747-260405?chdtv
  126. ^ 國立臺北大學校史館. 傑出校友.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00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中文). 
  127. ^ 陳怡樺. 全球僅5人 彭淮南獲終身成就獎 母校台北大學特地為他開講座. 新北市: 信傳媒. 2018-03-05 [2018-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5) (中文). 
  128. ^ 廖君雅. 透視「賴幫」大師兄曾銘宗的金融人脈. 臺北市: 中時電子報. 2014-09-10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1) (中文). 
  129. ^ 陳怡樺. 擊敗「財政幫」 綠營財經界「北大經濟幫」正式浮出檯面!. 臺北市: 信傳媒. 2017-11-22 [2017-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2) (中文). 
  130. ^ 盧宏奇. 綠營執政「政大財政幫」退駕 「北大經濟幫」出頭天?. 臺北市: 中時電子報. 2017-11-23 [2017-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3) (中文). 
  131. ^ 陳怡樺. 北大幫蘇建榮升任財長 政大財政幫大權逐漸釋出. 臺北市: 信傳媒. 2018-07-13 [201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4) (中文). 
  132. ^ 陳碧芬. 台北大學經濟論壇 北大幫人脈浮現. 臺北市: 工商時報. 2019-11-14 [2019-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5) (中文). 
  133. ^ 葉佳華. 北大幫青壯派出頭!3位昔日同窗各自接下智庫圈「院長」. 臺北市: 信傳媒. 2019-02-11 [2019-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中文). 
  134. ^ 林于蘅. 中生代、北大幫 嶄露頭角. 臺北市: 經濟日報. 2019-02-13 [2019-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135. ^ 張安蕎. 鄭愁予數位文學館 台北大學成立. 新北市: 自由電子報. 2015-09-22 [2017-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6) (中文). 鄭愁予畢業於台北大學統計學系,其詩作《錯誤》收錄於高中國文課本,廣為國人所熟悉,北大為感念其傑出貢獻,建置「鄭愁予數位文學館」,收錄其80首經典詩作,搭配精美動畫,呈現獨特的視覺風格。 
  136. ^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座談會】傅達仁給學弟妹最後的一堂課.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17-10-30 [201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137. ^ 李潤茵. 習馬會送給習近平的伴手禮,策劃人告訴你「台灣藍鵲」如何取悅兩岸人民. 臺北市: 信報財經月刊. 2016-02-26 [2017-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6) (中文). 
  138. ^ 國立臺北大學校友中心. 國立臺北大學校友總會. 新北市: 國立臺北大學. 2000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中文). 
  139. ^ 陳婉真. 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 民報 (新北市). [2017-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中文). 
  140. ^ 館長李景光先生. 梅樹月緣起. 李梅樹紀念館. 2016年2月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中文). 
  141. ^ 李梅樹文教基金會. 三峽梅樹月藝術紀. 李梅樹紀念館. 2012年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142. ^ 李梅樹文教基金會. 2017梅樹月. 李梅樹紀念館. 2017-03-11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中文). 
  143. ^ 余虹儀. 觀察力、同理心與專業的重要-我所看到的「三峽梅樹月」. Cheers 雜誌. 2015-04-14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中文). 
  144. ^ 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2017梅樹月」─國立臺北大學校園展覽. 國立臺北大學. 2017-03-08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中文). 
  145. ^ 海山學研究中心. 2017梅樹月系列活動「走過七十年,三峽祖師廟的古往今來」文化資產保存座談會. 國立臺北大學. 2017-04-05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中文). 
  146. ^ 潘維庭. 政黨進入校園?民進黨於台北大學開課 他批結業有北大樣章證書:扎扎實實「洗學歷」. 風傳媒. 2021-11-09 [2021-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147. ^ 陳彥宇. 【政黨入校園】綠找大學辦政治營 限黨員還送證書稱「學歷更加分」. 上報. 2021-11-08 [2021-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中文). 
  148. ^ 劉玉秋. 民進黨地方黨部與大學合辦研習營引爭議 蘇揆:不妥適. 中央廣播電臺. 2021-11-12 [2021-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149. ^ 簡惠茹. 政治進校園!藍委批民進黨與大學合辦研習 蘇貞昌:不適當. 自由時報. 2021-11-12 [2021-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9) (中文). 

来源

書籍
  • 李建興教授. 百年教育. 臺北市: 臺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1月. ISBN 9789862660379 (中文). 
  • 呂芳上. 民國史論上冊. 新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13-12-01. ISBN 9789570528954 (中文). 
  • 李建興教授. 汗水與掌聲--國立臺北大學成立前後. 臺北市: 商鼎文化出版社. 2000-11-15. ISBN 9574630633 (中文). 
  • 中華民國史學術志編纂委員會. 中華民國史學術志(初稿). 臺北市: 國史館. 1996-06-01. ISBN 9789570073492 (中文). 
  • 潘振球,朱重聖,郭紹儀,張世瑛. 潘振球先生訪談錄. 臺北市: 國史館. 2004年10月. ISBN 9570185732 (中文). 
  • 張玉法. 山東人在台灣-教育篇. 臺北市: 財團法人吉星福張振芳伉儷文教基金會. 1998-06-10. ISBN 9787770535093 (中文). 
  • 于宗先. 山東人在台灣-工商篇. 臺北市: 財團法人吉星福張振芳伉儷文教基金會. 2000-06-15. ISBN 9787770535154 (中文). 
  • 民國人物傳記史料編纂委員會.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 第三十輯. 臺北市: 國史館. 1988年. ISBN 9789860077988 (中文). 
  • 臺灣省諮議會. 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暨省議會時期史料彙編計畫-蔡鴻文先生史料彙編(上). 臺北市: 臺灣省諮議會. 1996-06-01. ISBN 9860042691 (中文). 
  • 陳清義. 興大七十年. 臺中市: 國立中興大學. 1990-12-01 (中文). 
  • 謝鴻儀. 中國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一甲子年史:民國二十九年至民國八十九年. 臺北市: 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 2000年 (中文). 
  • 于右任. 自由中國大中學校簡介. 臺北市: 海外出版社. 1957年 (中文). 
  • 賴澤涵、黃俊傑. 光復後台灣地區發展經驗. 臺北市: 中研院中山人文社科所. 1991年10月 (中文). 
  • 阮毅成. 八十憶述. 臺北市: 聯經出版. 1984年 (中文). 
  • 高牧成. 大專院校簡介. 臺北市: 學毅出版社. 1978年 (中文). 
論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