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村上英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村上英夫(1900年12月22日—1975年9月27日),号无罗,日本爱媛县西条市人,身兼画家、诗歌创作者、美术老师身份,于日治时期的台湾多次入选参与官方美术展览会,并加入栴檀社等东洋画会的组织。二战后返回爱媛县,持续参与当地画会活动,享年75岁。

生平

求学时期

村上英夫,1918年西条中学校毕业,1921年进入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师事川合玉堂(1873-1957)、结城素明(1875-1957)。毕业制作为〈爱禽图〉,现藏于东京艺术大学。1926年自该校毕业,隔年抵达台湾。[1]

来台时期

抵达台湾后,村上于1927年至1944年任职于基隆中学校基隆高等女学校,陆续担任嘱托、教谕等职。[2]任教期间指导学生美术创作,其指导学生小野郁子作品〈姊妹〉入选第一回台湾美术展览会(台展)[3];亦为基隆高等女学校校友图画班指导老师。[4]

在台居住期间,村上担任美术教师的同时也参与官方展览台展与府展,多次获得特选以及取得无鉴查资格,成为日治时期东洋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入选官展的作品多以居住地基隆作为写生对象,在官展展出的15件作品中,有明确地点的有10件,包含基隆地区风景4件,高雄风景3件、花莲风景2件、中国东风景北1件。

除了参与官方美术展览会之外,也加入画会组织,如栴檀社、基隆亚细亚画会[5]台阳美术协会等。入选台展第二年,便于基隆公会堂举办个人展览;战争期间为募资国防的献金,村上无罗也有开办个展的纪录。[6]在台居住期间,村上无罗除了画业有长足的发展外,也与台湾仕绅交好,如基隆颜家[7]另外透过同为基隆女子高等学校的同事妹尾丰三郎(1898~1988)介绍,参加诗歌社团“あらたま”,将在台的生活与美术教育的感想借由短歌进行创作,投稿至“あらたま”的会志。[4][7]

返日时期

1945年村上无罗返日,并于1948年至1957年任教于爱媛县立三岛第一高等学校(现爱媛县立三岛高等学校)、1952年至1957年亦于母校西条北高等学校任教。除了持续于地方发展美术教育外,村上无罗亦参加地方美术团体爱媛美术协会、爱媛县美术会等。[4]

画风

村上无罗早期于台展之入选作品,以描绘基隆祭典或是基隆风景特色为主。如〈基隆燃放水灯图〉、〈暖暖的春日〉、〈澳底之海〉、〈林泉庙丘〉等。同时,在描绘其他地点的风景时,无罗所选择的地点,多与日治时期的建设事业和都市计划密切相关,如〈南隆之朝〉、〈马兰社印象〉等。[7]

台、府展获奖纪录

1927年,第一回台展东洋画部〈基隆燃放水灯〉特选、〈七面鸟(火鸡)〉入选。

1928年,第二回台展东洋画部〈逝秋〉无鉴查、〈澳底之海〉无鉴查。

1929年,第三回台展东洋画部〈暖暖的春日〉入选。

1930年,第四回台展东洋画部〈雨后〉、〈后庭〉入选。

1931年,第五回台展东洋画部〈南隆之朝〉入选。

1932年,第六回台展东洋画部〈林泉庙丘〉入选。

1933年,第七回台展东洋画部〈满洲所见〉特选、朝日赏。

1934年,第八回台展东洋画部〈马兰社印象〉入选。

1935年,第九回台展东洋画部〈旗尾山〉特选、推荐。

1936年,第十回台展东洋画部〈南国海村〉入选。

1940年,第三回府展东洋画部〈台风余波〉特选。

1941年,第四回府展东洋画部〈八通关〉入选。

参考资料

  1. ^ 村上无罗. 木下靜涯論. 台湾时报. 1936-11月. 
  2. ^ 国立中央研究院. 台灣總督府職員錄. [2018-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3. ^ 村上基隆高女敎師が 臺展を瀆した……との噂の眞相. 台湾日日新报. 1927-10-25. 
  4. ^ 4.0 4.1 4.2 萧亦翔. 教師.歌人.藝術家──村上無羅及其時代. 扶桑之南. [2023-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5). 
  5. ^ 基隆亞細亞畫會 力作七十點展覽 臺展を前にして 公會堂に華華しく公開. 台湾日日新报 汉文版. 1926-10-29. 
  6. ^ 繪筆一本で 國防獻金 村上敎諭の計畫. 台湾日日新报. 1938-03-27. 
  7. ^ 7.0 7.1 7.2 郭, 懿萱. 美術館中的美術史:群眾‧知識的全球化流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探寻台展东洋画的“时代味”─从村上无罗〈满洲所见〉出发 (国立台湾美术馆、台湾艺术史研究学会). 2021: 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