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语人名
命名习俗 | |
语言 | 泰语 |
---|---|
使用情况 | 现存,为泰国诸多民族所使用 |
受影响于 | 梵语人名 |
结构 | |
名字 + 姓氏 | |
次要结构 | 小名 |
说明 | 泰语姓氏繁多,几乎每个家庭的姓氏都不同,因此泰国人常用小名相称。 |
示例 | |
颂猜·提拉威 | |
Somchai Theeravit | |
说明 | 颂猜是名字,提拉威是姓氏。 |
家庭关系 | |
传承方式 | 子女承父姓 |
婚后改姓 | 传统上已婚女子从夫姓 |
尊称 | |
通用尊称 | คุณ(Khun) |
泰语人名的次序与西欧相同,即先名后姓,不同于柬埔寨、越南及东亚各国的先姓后名。泰文姓名较长,且每个家族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姓氏,因此姓氏的种类十分繁多。此外泰国人在出生时还会被赋予一个音节短、方便使用的小名,其被频繁运用在学校、工作场所等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情况下小名比本名更优先使用,名字通常作为正式用途[1]。
以前的暹罗人没有姓氏。暹罗政府在拉玛五世在位期间开始记录包括出生、死亡日期及家庭成员等公民的资料,但因为有相同名字的人太多而难以区分。1912年,拉玛六世建立了出生、死亡及婚姻的登记制度,隔年颁布姓氏法案,开始规定每位公民都必须拥有姓氏,他认为有名无姓会造成近亲血统混乱[1][2]。
根据研究,以45,665个姓名样本作为泰语人名多样性的衡量标准,其中有81%的姓氏具有家族指标性,另外则有35%的名字是独一无二的。同姓的人皆来自同个家族,而名字的多样性则是惯例[3]。
姓氏
泰国人姓氏常含有积极的意义,而且较长,尤其是华裔泰国人的姓氏。例如泰国前总理他信·西那瓦(汉名丘达新),其姓氏“西那瓦”取用于1938年,意为“多多行善”。根据泰国现行人名法[4],泰人姓氏不能多于10个泰语字母,不包括元音符号和变音符号。该法律还规定新的姓氏不能与任何其它姓氏相仿,但这个规定在过去是无法完全落实的,因为当时并不存在电脑数据库,因此也有极少数互相毫无关系的泰人拥有相同姓氏[5]。为了方便区分,有些地名会以后缀的形式出现在姓氏之中。
1913年颁布的姓氏法案第六条指出:“已婚女子可以选择从夫姓或保留其原本的姓氏”,但这项权利在1941年的个人姓名法中被剥夺,该法案第13条限制女性在婚后必须从夫姓。1962年其经过修订,又允许离婚的女子可以恢复娘家姓,若是丧夫的寡妇则可选择是否改回原本姓氏。2002年的个人姓名法再度恢复了已婚女子选择是否从夫姓的权利,女性在婚姻登记时就必须决定更改与否[1][6]。
小名
泰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用小名(泰语:ชื่อเล่น)称呼对方,非正式的小名在出生时就被赋予,其使用的程度十分广泛,以致有时需要透过身份证明文件才能得知一个人正式的姓名。小名通常仅有一个音节、或是由两个音节缩减而成,可能有日常用品或颜色、乐器等意义。除非是本名的缩略语,否则小名和本名几乎没有关联[7]。所有泰国人都有自己的小名,有时也被同事或朋友取额外的绰号,其可能和某些身体特征或行为有关。
泰国小名的历史可追溯到素可泰王国时代,当时人们用名字来标记孩子的出生顺序,比如以Ai(อ้าย)、Yee(ยี่)和Sam(สาม)命名儿女为一、二、三。后来到了阿瑜陀耶王国和拉达那哥欣王国时期,人们开始以身体特征或理想的物品命名,例如Daeng(แดง,红)及Thong(ทอง,黄金)。相反地一些不讨喜的昵称诸如Mah(หมา,狗)、Moo(หมู่,猪)或Gop(กบ,青蛙)则被用来防止恶灵对孩子们的觊觎。人民也因拉玛四世而产生依据古代经文Namtaksapakorn中概述的占星术原则为婴儿命名的兴趣[8]。銮披汶·颂堪统治时引入了基于性别的命名方式,“-sak(-ศักดิ์,权威)”、“-chai(-ชัย,胜利)”和“-yot(-ยอด,顶峰)”结尾的名字适用于男婴,“-porn(-พร,礼物)”或“-sri(-ศรี,荣耀)”适用于女婴。21世纪后命名虽然很大程度仍依赖占星术信仰,但也会随着潮流与时俱进。[9]
受到西洋文化影响,近代的泰国父母为儿女取英文小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项调查显示,泰国高达五成六的小学生使用英文名字,中学生有四成,大学生则仅占百分之六[9][10]。泰国文化部为了多加推广传统的泰语小名,曾经将数千个小名案例收集成册,供普通家庭参考[11]。
称谓
过去男女以不同的称谓区分,Nai(นาย)或Ay(ไอ้)被用在男性名字之前,妇女的名字前则是使用Am daeng(อําแดง)或Ii(อี)。此为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律并无强制规定[6]。
1917年,拉玛六世颁布了有关妇女称呼的法案。该法明定两个新的称谓形式:未婚妇女的Nangsao(นางสาว)和已婚妇女的Nang(นาง)。女子一旦结婚,余生就必须在名字前使用“Nang”的称谓,若离婚或丧偶亦然。这种称呼方式仅适用于平民,王室及贵族并不在规定范围内[6]。2008年此法案重新颁布,更改为已婚或离婚妇女可自行决定使用Nang还是Nangsao作为称谓[6][12]。
而今日泰国人会在对方的名字之前加上礼貌性的称谓Khun(คุณ),此称谓则是男女通用[13]。
参见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杨俊业. 泰國姓名學問大:你知道直至1913年,泰國國王才下令要臣民自訂「姓氏」?.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 2018-09-12 [202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5).
- ^ Baker, Christopher J.; Phongpaichit, Pasuk. A History of Thailand 2nd. Melbour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97 [2014-09-08]. ISBN 978-0-521-767-682.
- ^ Doug Cooper. 45,665 Thai names: Examining passlist.96 (PDF). [2021-07-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8-02-26) (英语).
- ^ รศ. ดร.นิตยา กาญจนะวรรณ. เรื่องของนามสกุล (๑). Royal Institute of Thailand. [2014-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8) (泰语).
- ^ รศ. ดร.นิตยา กาญจนะวรรณ. เรื่องของนามสกุล (๒). Royal Institute of Thailand. [2014-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8) (泰语).
- ^ 6.0 6.1 6.2 6.3 Shigetomi, Supaporn. Marriage and Marriage Registration in Thailand (PDF). Kanda Gaigo Group. Kanda University. 2014 [2019-08-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7).
- ^ VISION THAI 看见泰国. 同名泰星大盤點!相同名字在泰國娛樂圈發展如何?. 2021-04-17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
- ^ Wongsantativanich, Mingkwan. What's in a Name?: An Analysis of English Nicknames of Thai People (PDF). Humanities Journal (Kasetsart University). 2013, 20 (Special Issue): 133–166 [2016-11-02]. ISSN 0859-348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31).
- ^ 9.0 9.1 Pongpipat, Kaona. What's in a Name?. Bangkok Post. 2016-11-02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9).
- ^ 鼓勵傳統小名 泰推正名運動. 人间福报. 2007-09-06 [202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
- ^ 五花八门的泰文小名文化. 多维新闻. 2015-01-15 [2021-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5).
- ^ Form of Address for Woman Act, B.E. 2551 (2008) (PDF). thailaws.com. [2021-07-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31) (英语).
- ^ Thailand. ediplomat. [202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链接
- Peansiri Vongvipanond. Linguistic perspectives of Thai culture.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to a workshop of teachers of social science organized by the 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Summer 1994). Thai Lanuguage Audio Resource Center. 2009-09-27 [201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