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德意志帝國占領下的愛沙尼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愛沙尼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被德意志帝國軍事占領。1917年10月11日至21日,德意志帝國軍隊占領了西愛沙尼亞群島

在就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條約進行談判時,愛沙尼亞的戰鬥停止了。此前的談判在1918年2月破裂,為了向蘇俄布爾什維克新政權施加壓力,要求其簽署《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條約》,德國人於1918年2月18日登陸愛沙尼亞大陸並進軍哈普薩盧於1918年2月21日。德軍於2月22日占領了瓦爾加,並於2月24日占領了派爾努(佩爾瑙)、維爾揚迪(費林)和塔爾圖(多爾帕特)。塔林(雷瓦爾)於1918年2月25日被占領,而在愛沙尼亞大陸的其他地區,德軍占領的最後一個城鎮是1918年3月4日的納爾瓦。德國的軍隊終結了1918年2月24日在塔林宣布該國獨立的愛沙尼亞臨時政府,以及愛沙尼亞剩餘的布爾什維克赤衛隊。1918年3月5日,最後一批蘇俄赤衛隊越過了納爾瓦河逃回俄羅斯。

阿道夫·馮·薩肯道夫(Adolf von Seckendorff)中將於1918年2月28日抵達塔林。他曾擔任西愛沙尼亞群島德國軍事管理局首領的第3指揮官。1918年晚些時候,隨着《布列斯特-利托斯克條約》的簽署,俄羅斯布爾什維克政府放棄了對愛沙尼亞的所有主權主張,正式賦予德意志帝國吞併愛沙尼亞或在愛沙尼亞建立附庸國的權利。愛沙尼亞成為了德國東部領地庫爾蘭愛沙尼亞利沃尼亞薩雷馬里加的軍事行政機構)的一部分,直到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納粹德國佔領波羅的海國家一戰時德意志帝國占領下的愛沙尼亞聖母之土聖母之土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立窩尼亞總督府瑞屬愛沙尼亞立窩尼亞公國立窩尼亞公國立窩尼亞總督府瑞屬愛沙尼亞瑞屬愛沙尼亞丹屬愛沙尼亞丹屬愛沙尼亞愛沙尼亞古代愛沙尼亞愛沙尼亞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