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汝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呂汝驥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96年
天津市靜海縣
逝世1979年5月30日
河北省保定市
籍貫天津市靜海縣李家院村

呂汝驥(1896年—1979年5月30日),字季良天津市靜海縣李家院村人,中國近代軍事將領、政治人物。

生平

早年生涯

其父呂印黃是清末秀才,頗通儒學,對幼年時期呂汝驥的學習十分重視。他少年時就讀於府君廟小學、獨流鎮高級小學。1908年,入天津官立中學(即鈴鐺閣官立中學)讀書,1916年,畢業於直隸高等工業學校。畢業時恰逢軍閥混戰,在家賦閒二年。隨後為求出路,於1918年考入直隸軍官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直隸軍官教導團騎兵科、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四期。1920年畢業後,進入軍界,歷任直隸陸軍第十五混成旅(旅長孫岳)步兵第二團(團長徐永昌)第一營見習,後歷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于右任)步兵團排長、連長等[1]。1924年6月,任國民第三軍暫編第一混成旅第二團第一營營長、代理團長,參加第一、第二次直奉戰爭。1925年8月,任第一師步兵第二團團長,兼任陝西警備司令部警備第二團團長,與晉軍交戰。先後任陝西省靖國軍中尉排長,河北省陸軍十五旅連長,河北第三軍二師營長、少校團長。1926年春,任國民聯軍第三軍暫編騎兵第一團團長。同年9月任國民聯軍(總司令馮玉祥)第四軍騎兵第一旅副旅長,率部駐軍陝西榆林,參加五原誓師[1]

同年閻錫山聯合直系、奉系軍閥,在晉北戰役中擊敗馮玉祥的國民聯軍,並占領山西雁北地區、將晉系勢力擴展到綏遠。閻錫山在占據綏遠後,晉軍改為晉綏軍,擴編為十七個師,並另收編國民軍第三軍(徐永昌任軍長),並轄兩個步兵旅、一個騎兵旅,呂汝驥擔任騎兵旅旅長,轄兩個團[2]。1929年,蔣桂戰爭蔣馮戰爭相繼爆發,蔣介石力主削藩之時,晉綏軍開始繼續擴軍,呂汝驥擔任晉綏軍第騎兵第三師師長[3],並參與到1930年中原大戰[4]。中原大戰中,閻錫山的晉綏軍不敵蔣介石的中央軍和張學良的東北軍,戰敗後的晉綏軍被張學良改編,1931年,呂汝驥擔任改編後的騎兵第二旅旅長[5]

1934年四馬拒孫之役,呂汝驥率領所部一個旅在石嘴山北側的尾閘一帶布防,將撤退至石嘴山到三盛公一帶的孫殿英殘部全部繳械收編,宣布了四馬拒孫之役的結束[6]:119[7]:215,孫殿英的部隊被「徹底解決」[8]:19。1935年4月,授國軍少將軍銜[1]

抗日戰爭與二次國共內戰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晉綏軍騎兵由三個旅整編為兩個師,騎二旅編餘[9],呂汝驥改任騎兵司令部副總指揮,綏遠抗戰中曾指揮所部擊退日軍多次進攻。1939年,閻錫山發動了十二月事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呂汝驥與閻錫山產生不和。1940年6月,傅作義擴建出國軍暫編第4軍,軍長董其武唐俊德、呂汝驥擔任副軍長,隸屬第八戰區綏西指揮部[10];期間率部參加包頭戰役綏西戰役五原戰役[1]。1945年,國軍暫編第4軍改為國軍騎兵第4軍,軍長袁慶榮,呂汝驥擔任副軍長,同年八月被裁撤[10]

此時,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任命呂汝驥為軍事委員會高級參謀,調往寧夏駐軍述職,呂汝驥被晉綏軍解除軍權。呂汝驥因不滿內戰,回家探親,並分家田給同村貧苦人群。1948年10月,起用為中華民國國防部高級參謀,調到北平協助傅作義處理軍務。當時遼瀋戰役正在激烈進行,呂汝驥力勸傅作義以民族利益為重,儘早率部投誠解放軍。平津戰役中,解放軍相繼攻克張家口、天津,北平孤立無援。傅作義在會晤高參議事時,呂汝驥再次力主停戰。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1]

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2月,擔任甘肅天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高級步兵學校戰術系教員。1954年春轉業地方工作。1955年3月,轉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河北省委委員、保定市民革主任委員。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1979年5月30日,病逝於河北保定[1]

1980年代後,被平反昭雪,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陵園[11]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陳予歡. 保定军校将帅录. 廣州:廣州出版社. 2006年12月: 150–151. ISBN 7-80731-388-9. 
  2. ^ 山西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 125–126. 
  3. ^ 戚厚傑. 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 185–186. ISBN 7-202-02814-X. 
  4. ^ 李茂盛主編. 2011.10 , 編. 民国山西史.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194. ISBN 978-7-203-07443-4. 
  5. ^ 曹劍浪. 2004 , 編. 国民党军简史 上.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 196. ISBN 7-5065-4497-0. 
  6. ^ 寧夏通志編纂委員會編. 宁夏通志·军事卷.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04-02-01: 513. ISBN 7-80192-144-5. 
  7. ^ 吳忠禮,劉欽斌主編. 西北五马.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07-01: 459. ISBN 7-215-02183-1. 
  8. ^ 《傅作義致汪精衛等電》,1934-3-3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孫殿英部青海屯墾檔案史料選(續)》,《民國檔案》1995年第1期
  9. ^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 15 军事机构 上.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2: 884. ISBN 7-5034-1254-2. 
  10. ^ 10.0 10.1 曹劍浪. 中国国民党军简史 中册.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10: 850–851. ISBN 978-7-506-55828-0. 
  11. ^ 政協靜海縣委員會文史工作委員會 【出版發行】 政協靜海縣委員會文史工作委員會. 静海文史资料 第3辑. 1992年10月: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