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州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均縣民國時期地圖

均州城或稱均州古城是一座淹沒於湖北省丹江口市附近的丹江口水庫下的歷史名城。隋朝開皇五年(585年),取均水之名而設均州。有「紙糊的鄖陽,鐵打的均州」之美譽,曾是均縣人民政府的駐地。

歷史

古代史

均州遠古時期屬『三苗』之地,名為均陵。夏代屬於荊州,商稱「南土」,西周為豫州轄。春秋屬麇國,戰國屬楚及韓。秦昭王九年(前298年),秦大將白起率兵攻取均陵,因有武當名山,昭王在均州置武當縣。秦昭王33年(前274年)置南陽郡,武當縣屬南陽郡。

新朝末年,天下大亂,大將延岑造反屯兵於均州,在此築土城,史稱「延岑城」。漢光武帝四年(28年)春,鄧禹率護復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於匡在均州交戰,延岑戰敗,均州土城被廢,武當縣治駐地移往梅溪莊(今老營宮)。

南北朝宋武帝在永初元年(420年)將始平郡郡治駐地從襄陽移至均州城,史稱「南始平郡」。宋文帝元嘉末(452年),武當縣治所從梅溪莊(老營宮)又移到延岑城。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令狐整請旨將豐州州治駐地移到延岑城。

隋朝開皇五年(585年),改豐州為均州。605年(大業元年),均州廢止,所屬縣由淅州移管。唐朝顯慶4年(659年),武當縣縣治駐地移至梅溪莊。武當縣隸屬於均州。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武當縣入均州,均州管轄鄖縣和上津縣。成化十二年(1476年)屬襄陽府,沿至清末。

近代史

1911年,均州改為均縣。1948年均縣被中國共產黨占領。1967年11月,丹江口大壩下閘蓄水,將均州古城淹沒。

地理環境

均州位於東經111°11´,北緯32°41´。丹江水從均州城北邊的沙洲(滄浪洲)經過槐樹關和滄浪亭向南經過均州城東南部的於龍山腳下向東流去。均州城呈正子午向。西臨關門山,關門山與均州城之間有約1.50千米史稱西崗的黃土台地。

古城風貌

均州古城,周長七公里,高二丈五尺,寬一丈二尺,城牆全部用十五公斤一塊的青磚砌成。城池結構堅固。位於城內的淨樂宮作為武當山古建築群中「八宮」之首,與北京故宮同時建造。

古均州八景

「古均州八大景」是均州最為著名的自然景觀,傳說,清道光皇帝曾聽說均州城有「八大景」,風景自然天成,神奇瑰麗,且瀰漫武當仙氣,道光帝便想前去觀光,後有大臣進諫說均州正值災荒,盜賊橫行,恐有安全之憂,道光便打消了前往均州的念頭。均州八景如下:

龍山煙雨是指發生在龍山上的一種奇特自然景觀,據《均州志》記載:「山雨欲來風滿樓,均州有雨觀龍山。」即每當天氣將要發生變化時,龍山上便升騰起裊裊煙霧,這就預示雨天即將來到。此刻,山如煙霧中騰,塔似海市蜃樓,宛如仙境一般。

滄浪綠水,均州東山有滄浪亭,隔漢水即與滄浪洲相對,滄浪亭與均州城隔漢水遙遙相望,此地山林青翠,鳥語花香,相映漢水,被稱為「滄浪綠水」。

天柱曉晴,均州城南與南川平相連。站在南城門樓上遠眺,天柱峰盡收眼底,特別是晴天的黎明,大地一片漆黑,唯天柱峰清晰可見,一柱擎天的雄姿歷歷在目,是因太陽光已照在峰巔的金殿上,霞光四射,故曰「天柱曉晴」。剩餘幾景是東樓望月,槐蔭古渡,黃峰晚翠,雁落蓮池和方山晴雪。

參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