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隆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拉隆寺
威利轉寫lha lung dgon pa
基本資訊
國家中國
位置 中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洛扎縣
坐標28°22′45.70″N 90°42′33.34″E / 28.3793611°N 90.7092611°E / 28.3793611; 90.7092611座標28°22′45.70″N 90°42′33.34″E / 28.3793611°N 90.7092611°E / 28.3793611; 90.7092611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魯派
建築詳情
建立者都松欽巴
開山時間1155年
地圖
地圖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拉隆寺
所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洛扎縣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7-1399-3-697
登錄2013年

拉隆寺藏語稱「拉隆貢巴」(:威利轉寫lha lung dgon pa)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洛扎縣,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2]

歷史

拉隆寺位於山南市洛扎縣扎日鄉洛扎努曲河北岸,東距洛扎縣城20公里,坐落在一片開闊的河谷台地之上,海拔3700米,洛扎努曲在拉隆寺前向東流去。該寺面河背山,坐北朝南偏東方向,寺周圍古樹繁茂。[1]

傳說,拉隆寺起初和松贊干布時期興建的鎮魔寺有關。吐蕃末期刺殺贊普朗達瑪的僧人拉隆·白吉多吉便是該寺的註冊僧人,宗教神舞中的「黑帽神供獻神飲」舞,便是根據該史事發源於拉隆寺。根據拉隆寺志記載,藏曆第三繞迥木豬年(1155年),都松欽巴正式興建拉隆寺,使其成為洛扎地區知名的噶瑪噶舉派道場。16世紀中葉,噶舉派學者巴臥·祖拉陳瓦對拉隆寺加以修繕,形成了如今的格局。根據拉隆寺志記載,巴臥·祖拉陳瓦按照壇城的形狀布置該寺格局,他圓寂之後,寺院開始活佛轉世制度。[1]

拉隆寺從建寺開始,便經常派僧人赴中國內地朝廷進貢,該寺的大門上也曾懸有明朝皇帝所賜的橫匾,寺院壁畫中也有明顯的中國內地青綠山水畫風格的影響。[2]

到第三世活佛崔稱多吉時,五世達賴將拉隆寺改宗格魯派,並且為該寺冊封了莊園、土地、屬民。該寺寺志引用封文稱:「凡是太陽可以照到的地方,凡是有流水的地方,凡是有牧草生長的地方,都是拉隆寺權勢可濟的領地。」根據見過此封文的老僧人稱,封文是用藏文漢文兩種文字書寫,蓋有五世達賴及中國內地皇帝的印章。[1]

自五世達賴時期之後,雖然拉隆寺改宗格魯派,但其噶舉派傳承仍然存在,所以寺內便有了五個不同的轉世活佛系統,以分管該寺在不丹康區後藏等地的教務。拉隆寺主持活佛實行金瓶掣籤,並在中國內地中央政府及西藏噶廈處備案。[1]

21世紀初,該寺仍然屬於格魯派寺院,但同時也有噶舉派寧瑪派的教法傳承,各派均有一名活佛傳承。每年藏曆五月,在拉隆寺舉辦跳神活動時,都會有從不丹專程趕來的商人云集。[2]

建築

拉隆寺建築群位於一座不規則且略微呈「亞」字形的長方形大院之中,大院圍牆東西寬約120米,南北長約200米,寺院圍牆是二層空心建築,牆頭以小佛塔作頂,牆體通高6.5米(其中小佛塔高2.1米)、寬1.8米。[1]

拉隆寺的經堂主殿一層內,立有二十根立柱,立柱上方頂着一排排木構斗拱,斗拱的式樣各有不同:有的為十字形,有的為一字形;有的斗拱為單層,有的斗拱由三層斗拱重壘而成,還有的斗拱是在十字形斗拱上再承接一層一字形斗拱。斗拱各個拱翼上,繪有佛像、團花、卷草、蓮荷等圖案,斗拱頂端有的還用梵文蘭查體描金鈎寫吉祥語。[2]

主殿一層的四壁有色彩鮮艷的壁畫,其中一幅壁畫繪有該寺歷史上的高僧及祖師傳承,這些人物神態安詳,有的正坐,有的側坐,均身着紅色袈裟,頭上有的戴黑色鑲金邊僧帽,有的戴紅色僧帽,均為噶舉派僧人的衣着特徵。該壁畫中有位高僧居於壁畫中心,在紅色僧衣外披有一件白地紅花外袍,可能是拉隆寺歷史上的知名活佛。從一層沿陡峭的木質樓梯可登上二層。[2]

主殿二層的四壁也繪有壁畫。其中一幅拉隆寺全景圖壁畫,用色清淡,全景式描繪了拉隆寺鼎盛時期各個殿堂、僧人修行處,壁畫風格與漢地的青綠山水畫很相似。[2]

從主殿二層向上,可登上該寺最高的金頂,眺望周圍的山水及村落。[2]

主殿西側為喜珠拉康(又譯「寫追拉康」),是由不丹王室專門撥出資金修建,為四柱殿堂,專供不丹王國的僧人來此做法事。喜珠拉康內的壁面並非繪製壁畫,而是用大批石刻貼在牆上,形成了「立體壁畫」,其中的石刻骷髏最有特色。壁畫上雕刻有佛、菩薩、祖師、弟子等形象,周圍環繞着青山綠水及樹林,後世給石刻塗繪了彩色。[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