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勒費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
比勒費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 | |
---|---|
成立 | 1906 |
地址 | 比勒費爾德,德國 |
類型 | 自然歷史博物館 |
館長 | 伊索爾德·弗拉齊德洛 |
網站 | www |
地圖 | |
比勒費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德語:Naturkunde-Museum Bielefeld)是德國北威州比勒費爾德市的一座自然歷史博物館。[1]自2003年以來,它被賦予了額外的名稱namu,它代表了德語單詞Natur(自然)、Mensch(人類)和Umwelt(環境)。博物館坐落於斯皮格爾莊園,這是一座建於14世紀的歷史建築。
歷史
比勒費爾德市立博物館成立於1889年。1906年,該博物館更名為市政博物館,包含歷史和自然歷史部門。1930年,一個獨立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在卡塞洛斯基別墅內開放。二戰後,1946年至1964年期間,自然歷史博物館沒有固定的館址,但在1964年於施塔本霍斯特大街建立了臨時展覽空間。礦物學家兼博物館長期館長馬丁·比希內爾以及比勒費爾德及周邊地區自然歷史協會的其他成員為新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並策劃了許多特別展覽。1977年,博物館在克魯茲大街38號(現為阿登納廣場)得到了額外的臨時場地。最後,在1986年,博物館搬到了斯皮格爾莊園,此後用作展覽大樓。1994年,比勒費爾德市自然歷史博物館之友協會成立。馬丁·比希納爾退休後,伊索爾德·弗拉齊德洛於1999年接任博物館館長。[2]
2003年,博物館獲得了新的標誌和附加名稱namu。隨後的活動包括2003年及2004年的翻新和改建、博物館100周年慶典,以及同時的特展「輕軌及其自然歷史」的舉辦,新的常設展覽「滅絕–生存」的開幕,博物館外部場地的擴建和翻新。2014年,博物館的地下室被改造成「Geostollen」,這是一個類似於採礦隧道的地質類永久性展覽。[3][4][5][6]
展品
比勒費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展品分為三個部分:生物、地質和考古。[7]
生物類包括大約四十一萬件展品。[8]
- 蝸牛和貝殼展品包括7000個標本,其中涵蓋了657個不同的物種,概述了歐洲海岸的生物多樣性。
- 鳥類展品包括了500種標本,其中涵蓋了德國250隻繁殖鳥類中的幾乎所有標本,其中包括圃鵐、穗䳭和斑腹沙錐等稀有標本。
- 包括甲蟲、蝴蝶、昆蟲、蜜蜂和黃蜂在內的大量昆蟲採集包含大約四十萬個標本。大多數是本地物種,其中有五萬隻來自威斯特法倫的蝴蝶。昆蟲收藏中最大部分是由甲蟲組成的,有超過二十二萬件物品。[9][10][11][12]
地質類包括不同學科的六萬件展品。[13]
- 地層類包括三萬件展品。基本上是來自比勒費爾德區域的中生代露頭的化石和岩石,包括如離片錐目兩棲類的布氏環龍[14]和蛇頸龍目的Arminisaurus schuberti的正模標本,[15]其均於比勒費爾德的城區範圍內發現。古生物學收藏品還補充了更新世哺乳動物的化石,例如在該地區發現的幾乎完整的披毛犀牛骨架。
- 礦物岩石學收藏包括來自威斯特法倫和荷蘭鄰近地區的約三萬個標本。[16]
考古類包括大約十萬件物品。[17]
- 博物館擁有箭頭、矛頭、新石器時代的匕首、鐮刀、鑿子、帶鑽孔的手斧、刀片等物品。
- 考古展品的重點是來自比勒費爾德地區的當地早期、中期和晚期新石器時代的發現。[18]另外還有來自黑森、波羅的海地區和北美的展品。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現代物品也補充了這個分類的展品。[19]
展覽
常設展覽
常設展覽「滅絕–生存」於2007年開幕。[20]參觀者首先進入一個設計為2525年虛構博物館的展廳,講述21世紀初物種的滅絕和自然保護。其他房間從未來的角度詮釋當今發生的問題。展覽的第三部分介紹了地球歷史,並解釋了化石在理解當今即將發生的物種大滅絕的重要性。另一個展廳專門用於博物館教育,讓孩子們可以有趣地接近展覽的主題。地下室的Geostollen通過重建的採礦隧道展示地球科學的對象和主題。[5]
城市中的展示
博物館以「很久很久以前」為標題於比勒費爾德市火車站地鐵站中展出。該裝置是在2006年博物館慶祝成立100周年時發布的。車站地板內的陳列櫃展示了例如布氏環龍、魚龍或披毛犀牛的化石模型。地鐵隧道建成時的鑽孔岩芯陳列於地下車站的電梯旁邊,展示了比勒費爾德2.2億年地球歷史的地層。[6]
特別展覽
不同主題的各種特別展覽(每年3至5次)定期補充常設展覽。[21][22][23]
教育
教育工作側重於思考和行動的可持續性。它的指導方針是「我們只能保護我們所知道的」。
博物館之友協會
比勒費爾德市自然歷史博物館之友協會成立於1994年。協會資助教育服務、收藏、展覽,並與成人教育中心合作實施年度系列講座。2008年,協會獲得了比勒費爾德市的環境獎。[24]
參考文獻
- ^ Museums. Stadt Bielefeld (city council). [22 Sept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8).
- ^ Die Jahre 1930 - 2010. Naturkunde - Museum namu. [22 September 2017].[失效連結]
- ^ Wrazidlo, I. & Keiter, M., Untertage auf kleinstem Raum: die neue geologische Dauerausstellung im namu Bielefeld, Natur im Museum, 2016, 6: 58–59 (德語)
- ^ 2011 bis heute. Naturkunde - Museum namu. [22 Sept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8).
- ^ 5.0 5.1 Dauerausstellungen. Naturkunde - Museum namu. [22 Sept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 ^ 6.0 6.1 Museumsschaufenster. Naturkunde - Museum namu. [22 Sept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 ^ Sammlungen. Naturkunde - Museum namu. [22 Sept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 ^ Homepage of the Museum, subpage Biological collection. [2022-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4).
- ^ Schulze, W. Die Käfersammlung von Gerhard Jankowski und Michael Flörkemeyer im Naturkunde-Museum der Stadt Bielefeld. Mitt. Arb. Gem. Ostwestf.-lipp. Ent. 1996, 12: 45–46.
- ^ Schulze, W. Entomologische Sammlungszugänge (Coleoptera, Lepidoptera) für die Arbeitsgemeinschaft westfälischer Entomologen und das Naturkunde-Museum (namu) der Stadt Bielefeld mit Hinweisen zur mitteleuropäischen Käferfauna. Mitt. ArbGem. Westf. Entomologen. 2009, 25: 17–24.
- ^ Schulze, W. Die Käfersammlung von Jörg-D. Rothe im Naturkunde-Museum (namu) in Bielefeld (Coleoptera). Mitt. ArbGem. Westf. Entomologen. 2012, 28: 113–117.
- ^ Die biologische Sammlung. Naturkunde - Museum namu. [22 Sept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6).
- ^ Homepage of the Museum, subpage Geological collection. [2022-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4).
- ^ Witzmann, F.; Sachs, S.; Nyhuis, C.J. A new species of Cyclotosaurus (Stereospondyli, Capitosauria) from the Late Triassic of Bielefeld, NW Germany, and the intrarelationships of the genus (PDF). Fossil Record. 2016, 19 (2): 83–100 [2022-01-04]. doi:10.5194/fr-19-83-20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7-20).
- ^ Sachs, S.; Kear, B. A rare new Pliensbachian plesiosaurian from the Amaltheenton Formation of Bielefeld in northwestern Germany. Alcheringa. 2017: 1–14. doi:10.1080/03115518.2017.1367419.
- ^ Die geologische Sammlung. Naturkunde - Museum namu. [22 September 2017].[失效連結]
- ^ Homepage of the Museum, subpage Archaeological collection. [2022-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4).
- ^ Glaw, J. Die Steinzeit im Raum Gütersloh. Archäologische Funde und Befunde aus dem Kreisgebiet. Heimatkundliche Beiträge. 2009, 17: 59.
- ^ Die archäologische Sammlung. Naturkunde - Museum namu. [22 September 2017].[失效連結]
- ^ Wrazidlo, I. Blick zurück aus der Zukunft: Naturkunde-Museum als Lernort für Nachhaltigkeit. Berichte Naturwiss. Verein Bielefeld und Umgegend. 2008, 48: 222–227.
- ^ Sonderausstellungen. Naturkunde - Museum namu. [22 Sept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 ^ Tarek Chafik. Das Naturkundemuseum Bielefeld hat Körpergrößen im Blick. Neue Westfälische. 18 March 2017 [22 September 2017].
- ^ Kurt Ehmke. Ausstellung im Namu: So macht Mathe richtig Spaß. Neue Westfälische. 3 February 2017 [22 September 2017].
- ^ Geschichte des Fördervereins. Naturkunde - Museum namu. [22 Sept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