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諸葛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諸葛爽
出生9世紀
唐朝
逝世886年
唐朝
職業唐朝將領

諸葛爽(9世紀—886年),青州博昌縣(今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人,唐朝將領,一度控制河陽,在朝廷和黃巢民亂軍建立的大齊政權之間搖擺不定。

背景和早期經歷

諸葛爽曾在家鄉當過伍長,因故被縣尉杖責後開小差,淪為乞丐。咸通九年(868年)龐勛之變,變軍攻占徐州[1]諸葛爽加入了龐勛軍,積累軍功成為龐勛的小校,聚徒於青、棣之間,劫掠郡縣,臨沂王虔裕跟隨之。[2]龐勛戰敗後,諸葛爽和泗州守將陽群率百餘士兵向朝廷投降。乾符元年(874年)四月,朝廷下詔討民變首領王仙芝,褒獎諸葛爽等反正之人。[3][4]才子羅隱也上書招討使宋威,舉諸葛爽反正事。[5]諸葛爽累遷汝州防禦使[6][7][8]

廣明元年(880年),朝廷又面臨沙陀首領李國昌及其子李克用的叛亂。二月,沙陀叛軍威脅重鎮河東太原府,諸葛爽奉命率領東都洛陽守軍北上赴代州救援,[8]四月被北面行營招討使李琢表為副招討,[6][9]與其他東北面行營兵馬歸李琢統屬,[3]五月,被任為蔚、朔招討副使,[10]又取代被召回長安左金吾大將軍吳師泰振武節度使,但吳師泰抗命,指使軍民上表挽留自己。十月,唐僖宗無法迫使吳師泰從命,只得允許他留任振武,改任諸葛爽為夏綏節度使[11]加檢校尚書右僕射。[7][12]

十一月,僖宗命河東節度使鄭從讜將軍隊交給諸葛爽和代州刺史北面行營馬步都虞候後院軍使朱玫等軍,由後者率代北行營兵馬赴長安阻擊黃巢,[13][14]鄭從讜遣牙將論安率軍五千跟隨諸葛爽。[15]但在長安陷落之前,諸葛爽和朱玫並沒能及時救援,十二月,僖宗被迫逃往成都。黃巢稱帝,建立大齊政權。時任代北行營兵馬使的諸葛爽與朱玫、左武衛將軍權知夏綏銀節度事拓跋思恭等屯軍渭橋。諸葛爽到同州,率工北行營兵在長安附近的櫟陽駐軍對抗屯東渭橋的黃巢部將朱溫。黃巢命朱溫誘諸葛爽投降,諸葛爽因兵敗而投降了。[3][6][7][8][10][16][17][18]

接管河陽

諸葛爽降齊後,被黃巢任為河陽節度使[8]派往河陽。[3]朝廷的河陽節度使羅元杲發兵抵抗,但因搜刮錢財為人所怨,他的士兵都棄甲迎接諸葛爽,羅元杲被迫逃奔僖宗行在。諸葛爽就此接管河陽,同鄉牛禮跟從他。[19][20][21]中和元年(881年)三月,他卻又上表僖宗,要求重歸朝廷。僖宗同意了,任他為河陽節度使,[17]進位檢校司徒,授京師東南面招討諸行營副都統。二年(882年)正月,任為諸道行營左先鋒使。[22]五月,當時擁兵自重無心勤王的淮南節度使高駢表稱「自來所用將帥,上至帥臣,下及裨將,以臣所料,悉可坐擒,用此為謀,安能集事」,僖宗下詔反駁稱「卿尚不能縛黃巢於天長,安能坐擒諸將?只如拓拔思恭、諸葛爽輩,安能坐擒耶?勿務大言,不堪垂訓。」[6][23]當月,又加諸葛爽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相榮銜。[24][25]六月,朱溫據同州,諸葛爽率輕兵入城,朱溫偃旗設伏以待,諸葛爽以為朱溫已遁逃,軍士解甲住宿,伏兵發作,諸葛爽丟棄全部鎧馬奔還。[7]黃巢部將尚讓派朱溫攻西關,敗諸葛爽,又破行營右司馬王重榮,諸葛爽閉關不出。[26]

對抗韓簡

八月,鄰鎮的魏博節度使韓簡野心勃勃,想吞併鄰鎮,親率軍三萬攻打河陽,在修武擊敗諸葛爽,諸葛爽放棄河陽逃走。[3][27]韓簡命部將趙文弁駐守河陽,自己東征天平軍。高駢派崔致遠寫信褒揚韓簡而罵諸葛爽。[28]三年(883年)二月,河陽百姓示好諸葛爽,請求他回來。當時,諸葛爽已經到了金商,但得知消息後率兵一千返回河陽,進入軍部孟州[29]魏博守軍大驚。諸葛爽卻禮貌地對待了他們,給予賞賜後令趙文弁率他們回魏博。[6][30][31]之前,黃巢在唐軍壓力下已經退出長安,向東返回之際,知光州李罕之被投降黃巢的奉國軍節度使秦宗權攻打,率餘部投奔諸葛爽,被諸葛爽署為懷州刺史。[7][24][32][33][34]黃巢所任吏部尚書的充水運使張居言也依附諸葛爽,累遷至裨校,屢有戰功,諸葛爽表為澤州刺史。[35][36]

這時,韓簡攻天平軍軍部鄆州不克,剛和天平軍留後朱瑄議和,遂回攻河陽,諸葛爽派李罕之抵禦魏博軍,在新鄉遭遇,李罕之在武陟大敗韓簡八萬軍,[3][29][37]清水為之不流。韓簡後也在偏將樂行達領導的兵變中被殺。[7][24][30][31]諸葛爽軍從此大振。[6]

而黃巢則仍然對河南的許多藩鎮構成威脅。忠武節度使周岌感化節度使時溥宣武節度使朱溫(已降唐,改名朱全忠)都向李克用求助。李克用已經重新降唐,且在收復長安時起到重要作用。[24]四年(884年)二月,時任河東節度使的李克用率蕃漢之師五萬到天井關,向諸葛爽借道救援被黃巢圍攻的陳州刺史趙犨和周岌,但諸葛爽有所顧忌,藉口洛陽附近跨黃河的橋尚未修好,拒絕了。他還駐軍澤州萬善,堙井以防李克用。[3]最後李克用繞過河陽,改道河中[6][7][24][38][39][40]

光啟元年(885年)三月時,據有河陽、洛陽的諸葛爽與其他眾多軍閥一樣自擅兵賦,不納貢,朝廷不能制,只能姑息。[41]朝廷累加諸葛爽檢校司空,詔為東南面招討使,伐秦宗權,諸葛爽表李罕之為副,令屯宋州,又表為河南尹、東都留守。[42]秦宗權遣都將孫儒攻東都洛陽,李罕之出奔,諸葛爽與孫儒戰於洛水,敗。[43]諸葛爽派將接收洛陽,被李罕之驅逐,諸葛爽不能制止。[7]

最終結局

唐僖宗光啟二年十月,河陽節度使諸葛爽卒,帳中大將劉經與張居言立其子諸葛仲方留後[6][7][44][45],而牛禮則率十餘人改投朱全忠[19][20]

評價

儘管諸葛爽以叛軍起家,但善於理政,法令嚴明,人無怨嘆,所以得到了人士的稱讚和百姓的支持[6]

注釋及參考文獻

  1.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一
  2. ^ 《舊五代史》卷二十一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舊唐書》卷一十九下
  4. ^ 《招討王仙芝等詔》
  5. ^ 《上招討宋將軍書》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二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七
  8. ^ 8.0 8.1 8.2 8.3 《新五代史》卷二十三
  9. ^ 《舊唐書·僖宗紀》作三月被任為副招討。
  10. ^ 10.0 10.1 《新唐書》卷九
  11.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三
  12. ^ 《新五代史·孟方立傳》載廣明年間昭義節度使高潯攻諸葛爽於河陽,誤。
  13. ^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八
  14. ^ 《賜鄭從讜詔》
  15. ^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五
  16. ^ 《舊五代史》卷一
  17. ^ 17.0 17.1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
  18. ^ 此處皆從《資治通鑑》。《舊唐書·僖宗紀》作鄭從讜等奉命勤王在中和元年正月,諸葛爽、朱玫、拓拔思恭等軍屯渭橋及諸葛爽投降黃巢在八月。《舊唐書·鄭從讜傳》作奉命勤王在十二月僖宗出奔後。《新唐書·僖宗紀》作諸葛爽投降時已為河陽節度使,誤。
  19. ^ 19.0 19.1 《舊五代史》卷二十二
  20. ^ 20.0 20.1 《新五代史》卷二十二
  21. ^ 《舊五代史·王虔裕傳》<牛存節傳>皆誤作諸葛爽任河陽節度使為乾符末年事。
  22. ^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五
  23. ^ 《切責高駢詔》
  24. ^ 24.0 24.1 24.2 24.3 24.4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
  25. ^ 崔致遠《諸葛爽相公》
  26. ^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五下
  27. ^ 《新唐書·僖宗紀》《新唐書·魏博傳》稱此時諸葛爽仍效力黃巢,誤。
  28. ^ 崔致遠《魏博韓簡侍中》
  29. ^ 29.0 29.1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一
  30. ^ 30.0 30.1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
  31. ^ 31.0 31.1 《舊唐書·諸葛爽傳》作中和元年四月魏軍大敗諸葛爽奪取河陽,十月諸葛爽復入河陽,十一月攻新鄉,次年正月韓簡被殺。《新唐書·僖宗紀》作中和二年十月諸葛爽復奪孟州。
  32. ^ 《舊五代史》卷一十五
  33. ^ 《舊五代史》卷五十六
  34. ^ 《新五代史》卷四十二
  35. ^ 《舊五代史》卷六十三
  36. ^ 《新五代史》卷四十五
  37. ^ 《舊唐書·韓簡傳》作中和元年十一月事。
  38. ^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八
  39. ^ 《舊五代史》卷二十五
  40. ^ 《新五代史》卷四
  41. ^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四
  42. ^ 《舊五代史·李罕之傳》誤作中和四年事。
  43. ^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八
  44.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45. ^ 《新五代史·王虔裕傳》載孫儒陷河陽後王虔裕隨諸葛爽奔梁。此處諸葛爽疑為諸葛仲方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