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劉昭 (1909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昭(1909年—2008年),即劉光書,四川榮縣人,黃埔五期,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大校

生平

1926年中學畢業,帶8元路費出川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入伍生總隊第5隊(列黃埔第五期)。1930年從武漢到南京,借用在中央政治學校任教員的十叔劉光書的高中畢業文憑,改名劉光書考上了北平陸軍軍醫學校。1930年11月初的星期天經黃埔同學符號的愛人謝冰瑩(也是武漢分校女生隊學員)介紹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北方分盟,編在了清華大學劉遵棋的小組。1931年夏接任軍醫學校的「左聯」小組組長。加入共青團,參加北平「左聯」分盟黨團。1932年2月介紹軍醫學校同學廖魯言(廖廣麟)參加了左翼作家聯盟。1932年經廖志恪介紹加入共青團,被安排參加北平左聯的黨團的工作。1932年5月下旬北平團市委軍事部安排其離開左聯,做在北平的東北軍下層士兵的兵運工作。1933年6月察哈爾民眾抗日義勇軍高潮時刻,北平市委軍委書記趙玉棋組建北平抗日團體聯合會義勇軍部,劉光書任青年部部長兼義勇軍大隊副大隊長。

1932年7月31日因叛徒出賣被捕,判刑6年,送北平草嵐子監獄服刑。1936年10月經中共營救出獄。[1]暫住北平的四川會館。北平市委組織部長安子文讓其準備去陝北的紅軍大學。西安事變後,組織安排帶上百抗日青年投西安的東北局學兵隊,但由於馮欽哉投蔣攔截未果。1937年2月,由安子文派去南苑第二十九軍兵運工作,化名王凱南,持第二十九軍副參謀長張克俠寫給第38師參謀處雷處長的介紹信,在第38師學兵大隊第三中隊當兵,接受河北省委軍事部張建勛朱今的領導,並聯繫宮維楨[2]任南苑兵營支部書記,領導黨員王之江與軍士教導團某人。[3]

七七事變後,7月中旬與王之江入第二十九軍參謀訓練班。1937年8月與王之江到太原,薄一波把他倆人介紹給北方局軍委書記朱瑞分配其到八路軍野戰政治部工作,先在宣傳部(副部長黃鎮),後在民運部(部長傅鍾黃鎮),駐石樓縣時任民運部統戰組組長。在長治時任民運部統戰股股長。隨黃鎮調任八路軍晉冀豫邊區縱隊(司令員倪志亮,副司令員王樹聲,政委黃鎮,政治部副主任張貽祥),任司令部秘書處主任。1939年7月成立晉冀豫邊區經濟委員會,黃鎮兼主任,劉昭兼秘書處主任,不久兼任經濟委員會下的生產合作社社長。1940年夏,晉冀豫邊區縱隊併入一二九師,黃鎮兼任師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8月調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任生產部副部長,部長張克威。1941年2月調任太行一分區(司令員秦基偉,政治委員郭峰,參謀長王遠芬)任政治部主任。1943年春調回師政治部整風學習,任整風第一大組組長、代理宣傳部長。1943年秋調太行行署武委會(主任黃鎮兼)任整風學習委員會主任。1944年夏入太行區委黨校學習。1945年6月轉業到峰峰煤礦工作。

1946年3月調任冀魯豫軍區政治部敵工部長。1947年8月隨劉鄧大軍南下千里躍進大別山。1948年8月調西柏坡的軍委總政治部任二室副主任,研究新式整軍;後轉一室(室主任黃鎮)。一室研究起草了《黨委工作條例》、《黨支部工作條例》、《革命軍人委員會條例》等文件,建立了全軍團以上幹部卡片。[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總政治部組織部工作。1959年5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八師首任政委至1965年3月。

參考文獻

  1. ^ 《薄一波回憶錄》,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2. ^ 劉昭:《在草嵐子監獄裏》,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6月第一版。
  3. ^ 劉昭:「與鄧政委幾次交往的片斷回憶」,《黨的文獻》,1999年02期,第76-80頁。
  4. ^ 劉昭:「和黃鎮同志並肩戰鬥的日子」,《文史月刊》,2002年第9期,第33-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