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築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工人正在搭建棚架

築棚(英語:Bamboo scaffolding),粵語稱為搭棚,是一項傳統建築技術,集工程學力學於一身,相傳搭技術創自「有巢氏」[1],廣泛應用於樓宇的建設、翻新和修理上。例如工人在建設樓宇時,會利用築棚技術建成一個臨時工作平台,以便於工人進行高空工作;而在一些傳統節日,鄉村居民以搭建戲棚進行慶祝。

形式

清明上河圖》中以竹枝搭成的綵樓歡門
吊棚
吊棚表演神功戲的臨時戲棚

用竹枝來搭製臨時平台,自古已有,相傳起源自有巢氏於樹上建屋的技術。傳統上竹棚經常作為臨時搭建的裝飾用建構物,例如演戲用的戲棚,用作宣傳的紋綁樓子綵樓歡門。棚架的直杆或立杆行內稱為「針」,橫杆稱為「軒」或「牽」,而斜杆或斜撐則稱為「倡」,最初用竹笏捆綁固定,現時已全部採用尼龍篾。在香港常見的棚架分三類:

  1. 雙行竹棚架:距離樓宇外牆表面約200至250毫米的內棚稱為「批盪架」,而距離內棚約600毫米的外棚則稱為「排柵」,工作平台設在內棚與外棚之間,高度超逾15的竹棚架必須由設計工程師設計;
  2. 外伸桁架式竹棚架:俗稱「懸空棚」或「吊棚」,高度一般低於6,屬於簡單工作用途的竹棚架,多用作修理外牆排水管;
  3. 招牌竹棚架:通常屬懸臂式結構,跨度不超逾5,而長度與高度的比例上限為4:3,用於安裝及維修廣告招牌。

而戲棚一類的立體棚架是由上述棚架的基本搭建方式演變而成。

好處

竹的成本相比同樣長度的鋁合金條或鋼管而言十分便宜,常用的竹枝包括毛竹及篙竹,俗稱「茅竹」,均要生長三年之後才有足夠粗度作搭棚之用,主要產自廣西越南;而其柔韌性適合在任何工程上使用,工人亦可快速將竹更改或切割成需要的長度和形狀;竹枝重量輕,容易搬運,搭建和拆卸一個竹棚架所需的時間比其他類型的棚架較短,省時快捷,可以用「快、好、省」三字概括。

但竹棚架在香港的壟斷局面,已被逐步打破,現代的金屬棚架,已成為業界的採用之列,尤其在注重外觀的高級商場,再難見竹枝穿插其中。

搭棚業

廣東實際的搭棚歷史應該早得多。搭棚業由搭建遮風擋雨的實用建築轉變為地方的建築藝術, 大約有四五百年的歷史( 以承接搭棚工程的商號棚廠出現始計)[2]吳川梅菉的搭棚業就有400多年歷史,以結構嚴密、綁紮牢靠、承受重壓、堅固耐用、造型美觀而著稱,尤其高層搭棚,享譽甚高。梅菉搭棚工藝曾在粵西獨佔鰲頭,在廣州等地也享有盛名。1920-30年代,廣州最著名的陳祥記搭棚公司,就有梅菉的搭棚師傅坐鎮[3]。民國初期,為歡迎孫中山和港督等,都會在市內交通要道讓棚工蓋搭牌樓,以示禮儀之隆重,老一輩棚工會叫此種綵牌樓為歡迎棚。1920年香港總督司徒拔來訪省城,見到本地搭建的綵牌樓,曾稱讚:「中國有兩個先生,一個是做象牙的,一個是做牌樓的。」[4]時廣州牌樓造型新穎,棚面美麗,在大中華中較突出與富有藝術。文革後廣州,除排棚、腳手架,難覓綵樓,大年初一也沒有了傳統的煙花樓(或塔)。

而搭棚業在廣州的行會組織始自順德縣灘頭、上海村分支,經過300餘年的時間,到清末民初只得300餘人[5]。廣東搭棚行業舊日格局,主要集中在省城廣州、古鎮佛山順德陳村逢簡東莞石龍以及香港、澳門氹仔等地, 均為舊日交通便利, 手工業和商業繁茂的地區。

香港的搭棚業,有考是清朝由肇慶傳至[1]。在六、七十年代當建築業步入發展階段時非常興盛,1965年成立「港九搭棚同敬工會」[6]。搭棚工資初時是以日薪計算,踏入九十年代,搭棚工人的工資以「工」計算,一工的工作時數為8小時,超時工作,算兩小時為一工。入行主要是靠同鄉或朋友介紹,一般需學師三年,邊學邊做,師父會包食宿。建造業訓練局成立後於1977年開辦相關課程,訓練局為業內的工人提供有關實用技巧、管理和建築安全的持續訓練,並要考獲執照才能就業,「師徒制」的訓練方法逐步被取代。

搭棚業在澳門也有長久歷史,並獲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7]

藝術

以搭棚方式建成的西九大戲棚

2000年香港政府德國柏林舉辦「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由建築師嚴迅奇設計的「竹亭」,乃大會的主要表演場地之一[8],靜立於世界文化中心的水池前,由數名搭棚師傅搭建而成, 表現獨特的港式建築風格與技術,成為文化節的標記,後來更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的獎項。

另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大搜查:擸竹飛簷走壁 搭棚藝術傳承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太陽報 2015-12-11
  2. ^ 三百載竹圩削蔑聲漸稀 麥鳳莊 2007-12-22 佛山日報
  3. ^ 粵西建築一絕——梅菉搭棚工藝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廣州圖書館 2008-04-18
  4. ^ 民國廣州的彩棚與棚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14-01-26
  5. ^ 廣州搭棚業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梁源口述;陳國康;霍家榮執筆 廣州文史
  6. ^ 「搭」得出色── 香港竹棚搭建業面面觀. 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 [2010-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8) (中文(香港)). 
  7. ^ 搭棚工藝. 澳門文化遺產網. [2017-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2) (中文(澳門)). 
  8. ^ 香港赴柏林辦文化節. wenweipo.com. 2000-09-11 [2010-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中文(香港)).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