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毓棻
倪毓棻(1869年—1917年8月8日)字香圃[1](一作香浦),安徽省阜南縣柴集鎮倪新寨人,清朝及中華民國軍事將領。[1]
生平
倪毓棻生於清朝同治八年十月二十二日(1869年),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早年,倪毓棻為清朝太學生,後由戶部主事改任知府,獲推薦擢升為二品銜道員。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建陸軍時,倪毓棻奉二哥倪嗣沖之命入北洋陸軍炮隊隨營學堂(亦稱小站隨軍學堂),畢業後回到家鄉阜陽。[1]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阜陽被淮上軍張匯韜部光復,倪毓棻和寧繼泰(倪嗣沖的岳父)逃到周口,投奔安徽布政使、武衛右軍左翼長倪嗣沖。倪嗣沖命倪毓棻任募兵督辦,到豫東、皖北募兵,倪毓棻乃收編老巡防營石忠玉部兩個營及若干散兵。1912年1月下旬,安慶的革命黨人段志超、管鵬率部同淮上軍餘部及柏文蔚第一軍盧慈甫部會合,將倪嗣沖部包圍在阜陽城。倪毓棻聞訊後率部馳援,解除了民軍對阜陽的包圍。[1]
中華民國成立後,倪毓棻任職於武衛右軍營務處,後又任武衛右軍參謀長。[1]民國二年(1913年),永城人黃二誠領導饑民發動起義,攻佔了蒙城縣並殺害了蒙城縣知事韓士英。安徽督軍倪嗣沖派時任武衛右軍參謀長的倪毓棻赴蒙城追查蒙城縣失陷的責任,蒙城縣團防局局長李松岩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誣告陸恩爵的兒子、練勇陸世孝「通匪」。倪毓棻遂處決了陸恩爵、陸世孝。[2]
1913年10月至1916年4月,倪毓棻任皖北鎮守使[3][4]。1915年,安武軍成立後,他曾任安武軍統領。[4]他還曾獲授陸軍中將,並獲四等嘉禾章,二等文虎章。[1]1916年,在護國戰爭中,被任命為安武軍行營司令,率安武軍赴湖北、雲南討伐護國軍。1917年府院之爭中,隨倪嗣沖反對黎元洪,率部開赴天津,事定後率部返回安徽。[1]
1917年8月8日(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倪毓棻在蚌埠病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