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越一處戰略村,攝於約1964年。

戰略村戰略邑越南語Ấp Chiến lược邑戰略),也叫戰略哈姆雷特計劃[1](英語:Strategic Hamlet)是越南戰爭初期,越南共和國(南越)和美國一方為防止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對農村地區的滲透,而在南越農村地區專門建設的人工村落,其住民為強制遷移而來[2]

戰略村計劃始於1962年,得到了美國的資金支持和指導,目的是隔斷南越農村人口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聯繫,避免農村地區落入民解游擊隊之手。戰略村計劃試圖建立受保護的全新農村社區,以援助農村,加強政府與農村人口聯繫,贏取民意、反抗共產黨滲透。戰略村計劃將分散的農村整合為「戰略村」着重把守,成為南越在吳廷琰時代劃定的國策,對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的南越社會有重大影響[2]

戰略村計劃以失敗告終,其非但沒能隔斷農村地區和共產黨游擊隊的聯繫,反而被悉數滲透,加速了民族解放陣線勢力的擴張。此前,美國軍事顧問約翰·保羅·范恩英語John Paul Vann已在官方報告中批評這一政策;著名記者大衛·哈伯斯坦就戰略村計劃的缺陷專門撰寫文章,得到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的注意[3]。1963年,南越總統吳廷琰遇刺後,戰略村計劃基本宣告破產,被納入南越政府發展農村經濟的農村建設章程(越南語Chương trình Xây dựng Nông thôn章程𡏦𥩯農村)中。美國官員發現,在當時已經建成的8,600處戰略村中,僅有20%滿足其制定的物資準備和安全保障的最低標準。到1963年底,許多鄉下的戰略村已空無一人,其工事上的貴重金屬已經被游擊隊員和逃走的村民悉數帶走。記者尼爾·希漢曾寫道:「一排排沒有屋頂的房舍,看起來就像是小孩子搭起來又調皮地放棄的小玩具屋[4]。」

1964年,戰略村計劃正式終止,更名為革新村越南語Ấp Đời mới邑𠁀𡤓);1965年又更名為新生村越南語Ấp Tân sinh邑新生),賦予其更多經濟和文化意義,如支持農業發展和農村教育,提高識字率和衛生質量,促進新文化引進等。

戰略村計劃的失敗也意味着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間接介入越南戰爭的嘗試是徒勞無功的,因而促使美國直接干預越戰,致使越戰升級[2]

參考資料

  1. ^ 战略哈姆雷特计划. History Maps. [2023-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0) (英語). 
  2. ^ 2.0 2.1 2.2 Tucker, Spencer,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Vietnam War: A Political, Social, and Military History, ABC-CLIO, 2011, p. 1070.
  3. ^ Newman, John M., JFK and Vietnam: Deception, Intrigue, and the Struggle for Power, New York: Time Warner Books, 1992, pp. 316-330; Halberstam, David, "Rift With Vietnam on Strategy Underlined by 2 Red Attacks", New York Times (16 Sept. 1963), p. 2; Halberstam, David, "Vietnamese Reds Gain in Key Area", New York Times (15 Aug. 1963), 1; Foreign Relations, 4:237.
  4. ^ Hilsman, Roger, To Move a Nation, pp. 522-523; Foreign Relations, 4:687, 4:715; Sheehan, Neil, Bright Shining Lie, p.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