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高級中學
柳州高級中學 | |
---|---|
Liuzhou Senior High School | |
地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 高新校區:城中區高新五路26號(545006) 柳南校區:柳南區和平路139號(545007) |
座標 | 24°21′34″N 109°25′28″E / 24.35944°N 109.42434°E |
類型 |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 |
創辦日期 | 1907年11月11日 |
校長 | 梁樹穎 |
黨委書記 | 韋振益 |
教師人數 | 541人 |
學生人數 | 約7000人 |
校園面積 | 408畝 |
校訓 | 全面發展 勤奮學習 嚴格要求 實事求是 |
校歌 | 柳高之歌 |
校樹 | 榕樹 |
校刊 | 《古榕》 |
建築面積 | 100000㎡ |
學校網址 | www |
最後更新:10 November 2024 |
柳州高級中學(英語:Liuzhou Senior High School,壯語:Liujcouh Gauhgiz Cunghyoz),簡稱柳高,是一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高中,前身為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的柳州府官立中學堂。
民國時期,先後易名為柳州中學校、柳州八縣合立中學、省立第四中學校、省立第四初級中學校、柳州中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後,更名為柳州高級中學。1952年11月11日,龍城中學、新華中學併入,屬完全中學建制,稱柳州中學。1958年,初中部分出,復稱柳州高級中學。1959年,自治區教育廳確定為自治區屬重點中學。1960年建制為「一條龍」學校,又稱柳州中學。1961—1963年,小學部、初中部先後分出,復稱柳州高級中學(簡稱「柳州高中」、「柳高」)。「文化大革命」期間,曾一度增設初中部。1978年,由自治區教育廳重新確定為區屬重點中學。[1]
柳州高中現擁有兩個校區:高新校區位於城中區高新五路26號,於2005年11月25日落成;柳南校區位於柳南區和平路西,原址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舊校址移交龍城中學使用。
歷史沿革
1949年前
- 1907年(清朝光緒三十三年)3月,創辦官立柳州中學堂。學堂創辦之初,暫賃木橋街劉宅2幢為校舍。後設於今中山東路文化大院內。[2]
- 1912年(民國元年),更名為「柳州中學校」。校址位於柳州西操場。
- 1917年(民國六年),因經費支絀,改由柳州府屬八縣合辦,更名為「柳州八縣合立中學校」。校址位於柳州西操場。
- 1919年—1933年,劃歸廣西省政府領導,學校名為「廣西省立第四中學」。校址位於柳州西操場、江西會館、柳州東台路。
-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省立第四女子中學因生源不足停辦,學生撥歸省立第四中學。學校更名「廣西省立第四初級中學」,提出「自治、自給、自衛」的校訓。校址位於柳州西操場、江西會館、柳州東台路。
-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秋,馬平縣初級中學因經費無着停辦,將師生劃入柳高。
-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學校更名「柳州中學」。學校先後遷移柳江成團、羅城龍岸、柳州中山東路,最後定於柳州東台路至2005年。
1949年後
- 1950年,柳州中學和柳慶師範合併,稱「柳州高中」,分高中部、師範部,師範班5個,共158人。
- 1952年11月,柳州高中、龍城中學、新華三校合併,稱「柳州中學」(完全中學)。
- 1956年秋,學校改名為「柳州高中」,與初中剝離,成為單純的高中學校。
- 1960年9月,實施一條龍辦學(九年一貫制教育改革試驗)。市彎塘路小學、市第一初級中學併入柳州高中,復稱柳州中學。
- 1963年,恢復單純高中,復名「柳州高中」並沿用至今。學校被自治區指定為重點試行《中學教育工作條例(草案)》的九所學校之一。
- 1966年—1968年,學校因文化大革命停課兩年多。
- 1980年—1990年,學校在全區首先試行高中恢復三年制的學制改革。堅持「全、勤、嚴、實」四字校訓。
- 2005年11月25日,學校順利完成校園東遷,校址位於城中區高新五路西。
- 2016年9月,柳州高中柳南校區正式開始辦學,校址位於柳南區和平路西。
師資條件
學校現有教職工總數541人,其中博士2人,特級教師7人,正高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136人,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187人。[3]
校容校貌
舊校址
位於東台路的舊校址佔地47336平方米,建築面積18885.1平方米,其中教學大樓兩棟建築面積2028平方米;教學實驗樓1棟1900平方米;圖書樓1棟1210平方米;辦公樓2棟2962平方米;男、女學生宿舍各1棟共2355平方米;教師宿舍12棟共7800平方米。有1座建築面積為880平方米的體育館,7個籃球場共2940平方米,運動場地750平方米。全校花圃綠化面積1000平方米。圖書館藏書4.6萬冊。教學實驗樓內,有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儀器保管室、語音教學室,有31台微機的電化教學室。[4]
高新校區
高新校區於2005年11月25日落成,佔地408畝。
教學樓
高新校區有5棟教學樓,其中有1棟是合班教學樓,4棟是常規教學樓。常規教學樓中,有2棟是給高一和高二年級使用的,另外2棟則是提供給高三年級;合班教學樓主要是為了給兩個班同時上課使用的,也會用來充當競賽培優上課的場所。每個班級中配備有計算機,投影儀和電子白板等教學用多媒體設備。並於2018年暑假對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了升級。
綜合樓
柳州高中的綜合樓內包含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機房、機械人實驗室等。
其中,圖書館藏書有4層樓之多,書籍類型豐富。有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實驗室,實驗設備齊全。
有7間計算機機房,其中有一間電子閱覽室,以及一間計算機競賽輔導室。
文淵湖
柳州高中的人工湖位於學校的西面,旁邊就是藝術樓,常有琴聲相隨。人工湖環境優雅,是學生晨讀散心的好去處。每到柳高的人都會在這人工湖畔留影留念。在2009年組織的學校道路、風景命名投票中,「落薇湖」一名獲得最多的投票,而湖畔石頭上刻着的名字則是「文淵湖」。2012年,文淵湖開始陸續引進各種各樣的小動物。現在湖邊的動物有孔雀、兔子、松鼠、鵝、鴨子等。2014年,文淵湖開始重新施工,在湖中央架起一座木橋。
時光連廊
柳州高中的時光連廊位於學校的中心位置,是連接各個教學樓、行政樓和綜合樓等地的要道。在2樓的連廊猶如一條空中的龍,盤繞在中間的一個花拼成的時鐘上,故稱為時光連廊。平時,連廊上會張貼學生或校友的作品,社團的海報和學校的一些宣傳資料等。
校園文化
- 辦學理念:讓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
- 育人目標:學會做人 學會學習 學會創新 學會發展
- 校訓:全面發展 勤奮學習 嚴格要求 實事求是
- 校風: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 崇尚科學 追求卓越
- 發展目標:傳承百年文化積澱,建設現代全國名校
- 學校傳統:立志報國 愛崗敬業 文理並舉 不甘人後
- 育人理念:人格健全 自主發展 家國情懷 世界眼光
學生社團
文化學習類社團
- 勵志讀書社
- 古榕文學社
- 孔子國學社
藝術娛樂類社團
- SKY街舞社
- AO話劇社
- 月見動漫社
- 歆弦音樂社
- 新視角攝影社
- VOGUE設計社
- 豆泥灣相聲小品社
- 長纖維紙藝社
體育類社團
- My Style雙截棍社
- 羽毛球社
- 乒乓球社
- 崇武國術社
- 彰武跆拳道社
社會活動類社團
- 模擬聯合國協會
- 環保社
- 青年志願者協會
科技創新類社團
- 新科匯
每年六月左右會舉辦柳州高中社團盛典,各大社團會在報告廳表演特色節目。
組織機構
歷史機構
清光緒末年,柳州府官立中學由知府管理,設監督(堂長)、文案會計各1人。
民國初,學堂改稱學校,監督稱校長。此後,校長之下設事務處(課)、軍訓處(訓練處、訓導處、課)、教導處(教務處、課)、體育處(課)為基本機構。各處(課)設主任。實行班級制,全校設學生自治會。並設立校務會議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50年,取消民國時期的軍訓處、訓導處、體育處。設教務處、總務處,另設校長辦公室,協助校長處理校務,協調和指導各處工作。
1950年後,各學校建立校務委員會會議、教職工代表大會、教研組長會議、班主任工作會議、校會、班會和團隊會等會議制度。
「文化大革命」時期,改校長制為「革命領導小組」,下設政治工作組、教學改革組、專案組、辦事組、科任組、年級組、校辦工廠(農場)組等,各組設組長、副組長。[5]
1978年,恢復「文化大革命」前的學校組織機構。
1988年,為實行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市政府決定,市屬中、小學,幼兒園逐步實行校長負責制。[6]
歷任校長
上任日期 | 職務 | 姓名 | |||||
---|---|---|---|---|---|---|---|
清朝-中華民國 | |||||||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春 | 監督 | 翟富文 | |||||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秋 | 監督 | 王憬 | |||||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春 | 監督 | 林乾材 | |||||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秋 | 監督 | 王燾 | |||||
1909年(宣統元年)春 | 監督 | 丁培珊 | |||||
1909年(宣統元年)秋 | 監督 | 白元麟 | |||||
1910年(宣統二年) | 監督 | 曹綬章 | |||||
1911年(宣統三年) | 監督 | 甘權 | |||||
中華民國成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7] | |||||||
1912年(民國元年)秋 | 校長 | 覃超 | |||||
1913年(民國二年)3月 | 校長 | 張維嵩 | |||||
1914年(民國三年)春 | 校長 | 覃超 | |||||
1914年(民國三年)秋 | 校長 | 楊弢 | |||||
1915年(民國四年)秋 | 校長 | 秦啓 | |||||
1916年(民國五年)夏 | 校長 | 梁舒光 | |||||
1920年(民國九年)秋 | 校長 | 唐貽彀 | |||||
1921年(民國十年)春 | 校長 | 黃南翰 | |||||
1922年(民國十一年) | 校長 | 姚干丞 | |||||
1925年(民國十四年)春 | 校長 | 謝康 | |||||
1927年(民國十六年)春 | 校長 | 黃煥乾 | |||||
1927年(民國十六年)秋 | 校長 | 鄭賓 | |||||
1928年(民國十七年)春 | 校長 | 羅紹憲 | |||||
校長 | 李駒光 | ||||||
1929年(民國十八年)秋 | 校長 | 李庚 | |||||
1930年(民國十九年)4月 | 校長 | 廖秉鈞 | |||||
1931年(民國二十年)8月 | 校長 | 梁民武 | |||||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4月 | 校長 | 莫一庸 | |||||
1933年(民國二十一年)下半年 | 校長 | 劉震霖 | |||||
1935(民國二十二年)2月 | 校長 | 劉善繼 | |||||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春 | 校長 | 潘振 | |||||
1941年(民國三十年)春 | 校長 | 周次抱(思寶) | |||||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上半年 | 校長 | 王劍功 | |||||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上半年 | 代校長 | 莫若一 | |||||
1947年元月(民國三十六年元月直至解放) | 代校長 | 黃公健 |
上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職務 | 姓名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文化大革命[8] | |||||||
1949年11月 | 1950年底 | 校長 | 莫承萱 | ||||
1951年底 | 1953年 | 校長 | 沈章平 | ||||
1952年11月 | 1955年2月 | 校長 | 王少白 | ||||
1955年3月 | 1958年8月 | 校長 | 彭祖頤 | ||||
1958年8月 | 1960年8月 | 校長 | 王少白 | ||||
1960年9月 | 1966年6月 | 校長 | 余紹華 | ||||
文化大革命期間 | |||||||
1968年9月 | 1968年底 | 革命委員會主任 | 曹軍宣 | ||||
1968年底 | 1969年9月 | 革命委員會主任 | 劉春華 | ||||
1969年9月 | 1970年2月 | 革委會第一副主任 | 梁啟欽 | ||||
1970年2月 | 1974年5月 | 革命委員會主任 | 黃國良 | ||||
1974年5月 | 1978年7月 | 革命委員會主任 | 姚洪福 | ||||
文化大革命後 | |||||||
1979年3月 | 1984年10月 | 校長 | 余紹華 | ||||
1984年10月 | 1993年7月 | 校長 | 朱滄平 | ||||
1993年7月 | 2001年3月 | 校長 | 郭雷鳴 | ||||
2001年4月 | 2017年9月 | 校長 | 李昌林 | ||||
2017年9月 | 校長 | 梁樹穎 |
現任領導
- 校長:梁樹穎
- 黨總支書記:韋振益
- 副校長:王偉華、余超、張筱晨、覃方確、代紅亮[9]
知名校友
領導幹部
省級以上
- 馬飈(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0]
- 林國強(廣西區政協副主席)
- 呂強(海南軍區政治部主任、軍級幹部)
- 匡吉(原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
- 石兆棠(原廣西區人大副主任)
- 葉馥蓀(原廣西區人大副主任、自治區科協主席)
- 宋福民(原廣西區政協副主席)
- 林芳(原廣西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
副廳以上
- 韋力行(自治區民政廳副廳長)
- 黃名漢(自治區政協、原欽州市市長、自治區投資開發總公司董事長)
- 吳集成(廣西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原柳州市委書記、柳鋼黨委書記、董事長)
- 楊偉嘉(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
- 納翔(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
- 羅明(柳州市人大副主任)
- 束華(南寧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 林煥新(柳州市政協副主席)
- 覃澤芬(柳州市政協副主席)
- 譚先進(崇左市政協副主席)
- 趙建華(來賓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
- 李創采(廣西工學院副院長、博士、教授)
- 黎平(廣西工學院黨委副書記)
- 李重華(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
- 韋春北(廣西財經學院黨委書記)
- 陳建林(廣西東興市委副書記、市長)
- 王本吾(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72研究所黨委書記)
- 莫矜(原自治區民委主任、區統戰部部長、廣西民院院長)
- 韋家國(原自治區民委主任、區政協常委、區土地廳長)
- 楊鴻全(原柳州市人大主任)
- 韋獻猷(原自治區組織部部長)
- 蘭建超(原自治區建委主任)
- 路藩(1941年中共柳州第一任市委書記,原武漢鋼鐵學院黨委書記)
- 劉尚文(原武漢鋼鐵學院黨委書記)
- 韋素華(原國家海洋局紀檢書記)
- 沈章平(原廣西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 練以明(原自治區婦聯副主席)
- 丘 行(原自治區文聯書記)
- 韋君毅(原自治區公安廳副廳長)
- 翟念劬(原柳州市政協副主席)
- 龍月卿(原柳州市政協副主席)
- 龍騰(原柳州市政協副主席)
- 王彥(原柳州市人大副主任)
- 梁柳珠(原柳州市人大常務副主任)
- 梅煊(原柳州市政協副主席)
- 王少白(原柳州市人大副主任)
- 覃鴻全(原柳州市人大副主任)
- 黃慶寧(原柳州市人大副主任)
- 康成禧(原柳州市政協副主席、黨組書記)
- 潘建(原廣西工學院副院長、教授)
- 龍祖彭(原廣西中醫學院院長、教授)
- 梁為揖(中宣部教育局副局長)
- 李家輝(原柳州市科技進修學院院長)
軍界
- 熊福強 (前柳州軍分區副政委、正師級)
- 韋毅 (前成都軍區紀檢委處長、副主任、師級)
科技界
- 吳學謀 (著名數學家、教授、2003年中科院院士候選人)
- 許祥泰 (國家級專家、高級工程師)
- 韋其寧(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 胡吉揚(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
- 鄭梅(美國《神州時報》社長)
- 劉克夫(加拿大雷克漢機械工程學院工程系教授)
- 姜若萍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副主任醫師)
- 周繼揚 (中國鑄造學會理事,全國鑄鐵及熔煉委員會委員)
- 宋燕 (建工部總工程師)
- 曾守禮 (林業部科學委員、會委員高級經濟師)
- 代一權(柳州市中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
- 龍祖培 (廣西醫科大學教授、著名兒科專家)
- 龍桂芳 (廣西醫科大學終身教授、著名兒科專家)
- 茹海勻(柳州市中醫院主任醫師)
- 陳自敏 (廣西醫科大學教授)
- 胡祈誠 (廣西醫科大學教授)
- 龍燕玲 (深圳南山專家診療中心教授)
- 龍祖安 (原廣西醫科大學教務長、教授)
- 毛鋼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社會科學系主任)
- 宋熙 (四川中醫學院教授)
- 覃盛麟 (廣西醫科大學教授、廣西解剖學會理事長)
- 宋煥 (美國加里福尼亞大學教授)
- 施履祥 (專家、上海規劃建築設計院)
- 廖劍鳴(原柳州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
- 高言弘 (廣西大學教授)
- 陳志 (前鐵道科研院國家軌道衡計量站站長)
- 莫錫榮 (北京化工大學教授)
- 張志華 (湖南大學化工系教授)
- 熊天賜 (前柳州市科委總工程師)
- 梁鴻灝 (暨南大學新聞傳播研究室主任、教授)
- 朱海 (武漢鋼鐵學院教授)
- 陳麗華 (北師大文學系教授)
- 姜勤 (北師大化學系教授)
- 譚義賢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
- 董漓波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
- 陶顯亮 (區環保局總工程師)
- 高言泓 (中國金融學會理事、自治區人民政府研究員)
- 蔣崇賢 (武漢工學院汽拖教研室主任教授)
- 黃植樟 (上海核工程設計院設計處副主任、泰山核電站總工)
- 楊世唏 (浙江水電設計院總工程師)
- 卓斌 (博士、上海交大首席教授,全國高校船舶動力工程教材委員會主任委員)
- 蘇黎 (博士在美國哈佛大學從師199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 葉啟真 (農業科學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廖赤眉 (廣西師範大學教授、中科院博士)
- 張宏 (博士,現在美國工作)
- 楊敏麗(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導)
- 唐洪(中科院博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專家)
- 李良壁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科學家)
- 鄭華山(山東建築設計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
- 海鎮環(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國務院津貼獲得者)
- 區茂松(百色電機廠廠長兼黨委書記、國務院津貼獲得者)
- 覃以智 (原廣西農墾局高級畜牧師、處長)
- 龐廷祥 (原中國熱帶農科院研究員、南亞所副所長)
- 孫代文(原柳州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
- 章崇義(原廣西工學院副院長、教授)
- 潘健(原廣西工學院副院長、教授)
- 謝漢強 (中國「柳宗元學會」理事會副事長,原柳州日報總編輯)
文藝界
- 吉聯抗 (著名音樂家)
- 銀力康 (音樂作曲家、全國音協會員)
- 王培堃 (中國美協會員、柳州市美協副主席、一級美術師)
- 湯 漾(柳州畫院院長一級美術師)
- 付震海(國家一級編劇、著名歌舞劇《白蓮》編劇、全國勞動模範)
- 梁榮中 (區美協常務理事、畫家)
- 朱錫華 (廣西著名桂劇音樂家)
- 周志強 (廣西音協理事、市文聯副秘書長)
- 丁憲文 (著名書畫家)
體育界
- 張劍平 (原廣東籃球隊副總教練)
- 周耀東 (航模運動鍵將、廣西航空運動學校副校長)
- 楊毅 (1992年世界殘奧會金牌獲得者)
- 溫吱憨 (2023年泛坎布里奇奧斯頓籃球賽主力中鋒)
企業界
- 韋力清 (原南糖集團副董事長)
- 姜援朝(內蒙古自治區網通公司總經理)
- 劉耕(成都漢龍集團董事長)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 柳州市志第六卷-教育志-第四章-中学教育-第七节-学校选介.
柳州高級中學位於城中區東台路44號,前身為柳州府官立中學堂,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民國時期,先後易名為柳州中學校、柳州八縣合立中學、省立第四中學校、省立第四初級中學校、柳州中學。解放後,由人民政府接管,名為柳州高級中學。1952年11月11日,龍城中學、新華中學併入,屬完全中學建制,稱柳州中學。1958年,初中部分出,復稱柳州高級中學。1959年,自治區教育廳確定為自治區屬重點中學。1960年建制為「一條龍」學校,又稱柳州中學。1961—1963年,小學部、初中部先後分出,復稱柳州高級中學(簡稱「柳州高中」、「柳高」)。「文化大革命」期間,曾一度增設初中部。1978年,由自治區教育廳重新確定為區屬重點中學。
[失效連結] - ^ 柳州市志第六卷-教育志-第四章-中学教育-第一节-学校设置.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創辦官立柳州中學堂。學堂創辦之初,暫賃木橋街劉宅2幢為校舍。後設於今中山東路文化大院內。有教師7人,職員5人,1個班,學生60人。民國元年(1912年)改稱柳州中學校。6年,因經費支絀,改由柳州府屬八縣合辦,稱八縣合立中學。8年,歸廣西省政府領導,稱廣西省立第四中學。…16年9月,創辦馬平縣初級中學。校址在城內學院街(今青雲路)。學校幾經停辦、復辦。23年秋,因經費無着停辦,奉令將師生撥歸省立第四中學。22年,省立第四女子中學因生源不足停辦,學生撥歸省立第四中學。…29年,省立第四中學改稱柳州中學。…1950年春,省立柳州高中與省立柳慶師範合併(附設師範班5個,學生158人)。…1953年11月,省立柳州高中因私立龍城中學、新華中學併入而稱柳州中學(完全中學)。…1960年秋,實施一條龍辦學。市彎塘路小學、市第一初級中學併入柳州高中,復稱柳州中學。…1963年,柳州中學初中部與高中部分開,在原一初中舊址建市第七中學。柳州中學復稱柳州高級中學。
[失效連結] - ^ 柳州高級中學. 办学条件. 廣西柳州高級中學. [2020-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9).
- ^ 柳州市志第六卷-教育志-第四章-中学教育-第七节-学校选介.
解放後40餘年間,學校規模日漸擴大。到1992年,學校佔地47336平方米,建築面積18885.1平方米,其中教學大樓兩棟建築面積2028平方米;教學實驗樓1棟1900平方米;圖書樓1棟1210平方米;辦公樓2棟2962平方米;男、女學生宿舍各1棟共2355平方米;教師宿舍12棟共7800平方米。有1座建築面積為880平方米的體育館,7個籃球場共2940平方米,運動場地750平方米。全校花圃綠化面積1000平方米。圖書館藏書4.6萬冊。教學實驗樓內,有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儀器保管室、語音教學室,有31台微機的電化教學室。各種教學設施能滿足現行教材教學的要求。
[失效連結] - ^ 柳州市志第六卷-教育志-第三章-小学教育-第三节-学校管理.
「文化大革命」期間,改校長制為「革命領導小組」,下設政治工作組、教學改革組、專案組、辦事組、科任組、年級組、校辦工廠(農場)組等,各組設組長、副組長。
[失效連結] - ^ 柳州市志第六卷-教育志-第四章 中学教育-第三节-学校管理.
清光緒末年,柳州府官立中學由知府管理,設監督(堂長)、文案會計各1人。民國初,學堂改稱學校,監督稱校長。此後,校長之下設事務處(課)、軍訓處(訓練處、訓導處、課)、教導處(教務處、課)、體育處(課)為基本機構。各處(課)設主任。實行班級制,全校設學生自治會。並設立校務會議制度。柳州解放後的1950年,取消民國時期的軍訓處、訓導處、體育處。設教務處、總務處,另設校長辦公室,協助校長處理校務,協調和指導各處工作。「文化大革命」時期,學校組織機構有所變更(參見本志第三章第三節)。1978年,恢復「文化大革命」前的學校組織機構。1988年,為貫徹中共十三大精神和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市政府決定,市屬中、小學,幼兒園逐步實行校長負責制。
[失效連結] - ^ 建國前歷任校長(監督)[失效連結]
- ^ 建國後歷任校長名單[失效連結]
- ^ 学校领导班子.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4).
- ^ 部分知名校友名單[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