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兵變
甲子兵變 | |||
---|---|---|---|
第二次直奉戰爭的一部分 | |||
日期 | 1924年10月 | ||
地點 | |||
起因 | 馮玉祥意圖推翻直系,日本不滿吳佩孚的反日政策,皖系希望擴大影響力 | ||
結果 | 兵變成功 曹錕被囚禁且被革職,親日的奉系擊敗直系;第二次顏惠慶內閣被推翻,黃郛攝政內閣成立。 | ||
衝突方 | |||
領導人物 | |||
甲子兵變[3][4],為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在北京發動的兵變,藉此推翻直系,劫持大總統曹錕,賜死曹錕之弟曹銳,並將前清末帝溥儀驅逐出紫禁城,奪取清宮珍寶。由於時為甲子年,故稱甲子兵變或甲子政變,因北京為當時的中華民國首都,也稱北京政變、北京事變或首都革命。
背景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被直系大總統曹錕任命為「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出古北口迎戰熱河方向的奉軍。10月,直系吳佩孚率重兵與奉系張作霖在山海關激戰不休,陷入僵局,此時鎮守西北地區的直系軍閥馮玉祥按兵不動於古北口觀望。其後馮收受張作霖五十萬大洋賄賂,再秘密與早前失勢下野的皖系段祺瑞及偏安嶺南的廣東軍政府孫中山聯絡。孫中山曾指示于右任、焦易堂、徐季龍等人秘密策反西北軍閥馮玉祥、胡景翼、孫岳聯繫,策反工作,並贈馮《三民主義》六千本、《建國方略》和《建國大綱》各一千本,馮收到後隨即將書籍下發予官兵閱讀。
10月23日,馮玉祥突然發難倒戈直系並自立為國民軍,率部攻入北京再包圍總統府,劫持直系大總統曹錕並將其囚禁在團城,更推翻第二次顏惠慶內閣,改以黃郛為攝行大總統。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被逼下令停戰並解除吳佩孚的職務,同屬直系的孫傳芳(浙閩分支)早與馮玉祥秘密達成協議,選擇作壁上觀並任憑其政變。
政變後北洋政府大失威望,也讓日後國民革命軍北伐有可趁之機。
後續
政變後,馮玉祥授意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黃郛通過《修正清室優待條件》,11月5日,馮玉祥命其部下鹿鍾麟與李石曾和張璧奉「攝行大總統黃郛命令」,帶着《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宣言文件,率兵佔領紫禁城,強迫仍保留皇帝尊號的前清末帝溥儀簽署聲明,「取消帝號、離開皇城」,並稱如果拒絕,就用多門火炮把故宮夷為平地。溥儀別無選擇,只能答應在兩天內收拾個人物品離開。離開紫禁城之後,溥儀先前往父親載灃的宅邸醇親王府居住,並由國民軍「進行保護」,實際上是軟禁。11月30日,曹錕四弟曹銳,被馮玉祥拘捕而勒令自盡。
1925年2月24日,溥儀在鄭孝胥、陳寶琛和日本人的協助下,裝扮成商人經東交民巷日本大使館至使館前方的火車站乘車逃往天津市,先後居住於天津市日租界的張園和靜園。[5]
此時北京反對聲音驟起,馮玉祥無法控制局面,遂邀請廣東軍政府的孫中山北上商議。隨後又與奉系達成協議,為讓督理山東軍務的皖系鄭士琦阻止直系沿津浦路北上,同意請段祺瑞入主北京,任中華民國執政。孫中山上京途中即被診斷末期肝癌,終於1925年3月12日病逝北京,南北議和自此成為泡影。段祺瑞繼續主持善後會議,會後成立臨時參政院,行使國會職能,其後解散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並正式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925年11月馮玉祥唆使在反奉戰爭中率領奉軍七萬士卒的郭松齡,背叛張作霖,郭松齡發動兵變,陳兵巨流河,被張學良率軍打敗,隨後奉軍入關。
1926年4月9日馮玉祥背叛、驅逐段祺瑞,隨即被奉系擊敗,撤出北京,在南口大戰中堅持三個月,後撤回至西北偏僻地區。
人物圖片
評價
- 章太炎說:「六年溥儀復辟,則優待條件自消。」[來源請求]
- 胡適於信中說:「我對於此次政變,還不曾說過話;今天感於一時的衝動,不敢不說幾句不中聽的話。」又說:「我是不贊成清室保存帝號的,但清室的優待乃是一種國際的信義、條約的關係。條約可以修正,可以廢止,但堂堂的民國,欺人之弱,乘人之喪,以強暴行之,這真是民國史上一件最不名譽的事。」[6]
參考文獻
- ^ Sheridan (1966),第139–145頁.
- ^ Sheridan (1966),第144–145頁.
- ^ 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宮 生活卻超奢華 揭2財產來源. [2022-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4).
- ^ 《末代皇帝》溥儀為何會被逐出紫禁城??青年溥儀的「後宮」三角習題!. [2021-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7).
- ^ 遊中國/前清官邸靜園 「末代皇帝」溥儀落難安樂,《東森新聞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胡適來往書信選》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