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石
葡萄石 | |
---|---|
基本資料 | |
類別 | 矽酸鹽 |
化學式 | Ca2Al(AlSi3O10)(OH)2 |
性質 | |
顏色 | 白色、淺黃、肉紅、綠色、無色 |
晶體慣態 | 板狀、片狀、葡萄狀、腎狀、放射狀的集合體 |
解理 | 單晶可具一組完全至中等解理,集合體不顯示解理 |
斷口 | 參差狀斷口 |
莫氏硬度 | 6 - 6.5 |
光澤 | 玻璃光澤 |
透明性 | 半透明,無色者透明 |
比重 | 2.80 - 2.95 |
拋磨光澤 | 玻璃光澤 |
光學性質 | 二軸晶正光性 |
折射率 | 1.616 - 1.649(+0.016,-0.031),點測為1.63 |
雙折射 | 0.020 - 0.034,集合體不可測 |
多色性 | 集合體不顯示多色性 |
發光性 | 惰性 |
其他特徵 | 放大檢查常見纖維結構、放射狀結構 |
葡萄石(英語:Prehnite),又稱「綠碧榴」、「綠碧柳」、「綠粒石」、「好望角祖母綠」,是一種含水的鈣鋁矽酸鹽礦物。莫氏硬度為6.0~6.5。密度為2.8-2.9g/cm³[1]。與葡萄石有關礦物,如矽硼鈣石(英語:datolite)、方解石、魚眼石(英語:apophyllite)、輝沸石(英語:stilbite)、月桂石(英語:laumontite)和片沸石(英語:heulandite)。
名稱
葡萄石的英文名稱Prehnite來自於該礦物的發現者普雷恩(Prehn)。
成分
化學式為Ca2Al(AlSi3O10)(OH)2 ,可含有Fe、Mg、Mn、Na、K等元素,成分較為穩定,但其中經常出現Al3+被Fe3+所置換的情況。
形態
葡萄石的單晶屬斜方晶系,但完好晶體稀少,通常呈柱狀、板狀,主要單型有斜方柱、平行雙面;常以集合體出現,多呈板狀、片狀、葡萄狀、腎狀、放射狀、緻密塊狀。
光學性質
葡萄石的顏色多呈果綠、黃綠、草綠、褐綠等各種色調的綠色,常見白色、淺黃色、肉紅色、和無色,隨着鐵和錳含量的增加,其顏色會變深,且透明度降低。
常見蠟狀至玻璃光澤。其透明度為半透明,無色葡萄石為透明。
點測法測試折射率可得折射率為1.63。折射率會隨着Fe3+的含量增加而增加。
葡萄石為二軸晶正光性,在正交偏光下具集合偏光。
特殊光學效應
偶可見具備星光效應的葡萄石。
產狀&產地
葡萄石常在玄武岩的脈和空洞存在,呈板狀、脈狀,有時在花崗岩、正長岩或片麻岩中存在。
主要產地有法國、瑞士、南非、美國的新澤西州、中國的遼寧、瀘州等。
文化
葡萄石是希望和財富的象徵,特別是淺綠色的葡萄石給人感覺如同春天的綠柳一樣充滿生命的氣息,被認為能在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會給人指明方向,帶來機遇和希望,所以被稱為希望之石。
葡萄石也被視為無條件的愛的象徵,它被認為能提高人們的觀想,促進與真我相連的深層冥想。傳說以前的吉普賽人經常佩戴葡萄石,由於吉普賽人擅長占卜和巫術,西方常將它作為夢想、沉思、預言的代言物。
應用
可加工成刻面寶石的葡萄石單晶體非常少,葡萄石的集合體多用於做掛件,顏色鮮麗且少見包裹體裂紋者可作寶石或玉雕原料。
參見
參考文獻
- ^ Hurlbut, Cornelius S.; Klein, Cornelis, 1985, Manual of Mineralogy, 20th ed., ISBN 0-471-80580-7
- ^ http://webmineral.com/data/Prehnite.s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Webmineral data
- ^ http://rruff.geo.arizona.edu/doclib/hom/prehnite.pdf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Handbook of Mineralogy
這是一篇關於礦物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