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蒙霍特普三世巨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英博物館中巨大的阿蒙霍特普三世花崗岩頭像

阿蒙霍特普三世巨像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紅色花崗岩頭像。它的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1370年,在上埃及卡納克神廟的穆特神廟的圍牆中被發現。被發現時是已殘缺不全,只有頭部和左手手臂倖存下來。這尊雕像現在保存在大英博物館[1]

雕像的另外一個視角

歷史

人們認為這座雕像是由國王阿蒙霍特普三世豎立的,這是他下令在底比斯盧克索)建造的眾多雕像之一。

不確定它最初是豎立在卡納克的姆特神廟中(雕像被發現的地點),還是在古埃及時期就已經從阿蒙霍特普位於尼羅河西岸Kom el-Hitan的神廟中移走。[1]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其他巨像包括兩座門農巨像,它們仍然矗立在他位於Kom el-Hitan的神廟中。

這座雕像被發現後,最初學者們把它歸類為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的雕像。這種混亂是由於後來的法老對頭部的修改而引起的。在古埃及,法老佔有更早期法老的雕像、修改和重新銘刻新的銘文都是很常見的現象。這尊雕像嘴唇的邊角經過鑽孔,可能是為了把嘴巴的尺寸修小,眼睛周圍那些能夠體現出阿蒙霍特普三世時期獨特化妝風格的線條也大都被抹去。現在普遍認為這些改動發生在拉美西斯二世的時代,拉美西斯二世也是一個很喜歡把前任法老的雕像據為己有的法老。[1]

發現過程

1817年,意大利探險家喬瓦尼·巴蒂斯塔·貝爾佐尼和英國畫家亨利·威廉·比奇在卡納克姆特神廟的圍牆內發現了這尊破碎的雕像。它的頭部是在Khonsupakhered神廟前被發現的。頭部被發現後,需要被運到尼羅河畔的盧克索,再逆流而上運到亞歷山大港,再前往最終的目的地到倫敦。然而,運輸雕像頭部的過程並不容易,將它運送至一英里外的盧克索就花了八天。貝爾佐尼並沒有提及發現手臂的確切位置,但人們推測手臂是與頭部一起發現的。 [1]

雕像頭部在開羅的羅西先生的家中存放了一段時間,有記錄記載:

一天晚上, 索爾特帶他 [FitzClarence上尉] 去拜訪羅西先生,他在那裏存放了一些從底比斯附近帶來的有趣物品,包括奧盧斯的頭部,「從頭像的頂部到下巴長達10英尺」 ,在它的底部有一個帶子,就像頭巾一樣......由紅色花崗岩製成......保存十分完好......這個雕像的手臂長達18英尺,緊握着拳頭。」 [2]

從下方的視角看花崗岩雕像

頭部

雕像頭部高2.9米,頭戴上象徵統一上下埃及的紅白雙冠[3]自1823年從亨利·索爾特手中購得以來,大英博物館一直收藏着它。它的展覽編號為EA15,陳列在博物館的4號展廳。

手臂

除頭部外,雕像唯一保存下來的部分是左臂。這條手臂長3.30米,手臂末端的拳頭緊握,如此巨大的手臂足以看出完整的雕像規模該有多壯觀。自1823年從亨利·索爾特手中購得這隻手臂以來,大英博物館一直保存着這條手臂。它的展覽編號為EA55,與頭部一同陳列在博物館的4號展廳。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statue. British Museum. [3 Sept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4). 
  2. ^ Deborah Manley and Peta Rée, Henry Salt: Artist, Traveller, Diplomat, Egyptologist London: Libri, 2001, p. 150
  3. ^ Colossal granite head of Amenhotep III. British Museum. [3 Sept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