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渡台悲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渡台悲歌
客家语汉字 渡臺悲歌
台湾客拼tu+ toi buiˋ goˋ(海陸腔)
tuˋ toi biˇ goˇ(饒平腔)

渡台悲歌海陆腔:tu+ toi buiˋ goˋ饶平腔:tuˋ toi biˇ goˇ),是一首描述客家先民渡过台湾海峡,并且在台湾辛勤拓垦的诗歌。该诗歌的作者姓名,已是佚失,而诗歌的书写语言,是客家语白话汉文。

版本

学者黄菊芳表示,今日所见之〈渡台悲歌〉,共有三个版本,均属于手抄本。一是由黄荣洛于1986年所获赠的版本,简称为“黄本”;二是由陈健铭于1991年前后所购买的版本,简称为“陈本”;三是由彭发胜于1938年所抄写的版本,简称为“彭本”。黄本,是最早被发现的版本;陈本,是仅有160句的版本;彭本,是最完整的版本。[1]

1938年,彭发胜从今日之新竹县芎林乡的彭姓邻居处,借得一首汉文诗歌来抄录。由于该诗歌所描述的渡台过程,甚为悲切,因此后人乃以〈渡台悲歌〉名之。彭氏所抄录的诗歌词句,共是376句(2632字)。学者黄荣洛在其出版于1989年的著作中,对该诗歌作了仔细的解说与注释,其并且提供了许多宝贵题材与贡献。而黄氏所刊印的诗歌来源,是居住在新竹地区的曾吉造于1986年所赠送的手抄本,共是352句(2464字)。这比彭氏的手抄本短少了末尾的24句。[2]黄本与彭本之间,除了是句数有所差异之外,若干句子的用字与词意,亦有些微的更动。[3]

研究

2004年曾学奎在出版的论文中表示,该诗歌的创作或传唱者可能为饶平县的客家人[4]

2008年黄菊芳在出版的论文中表示,发现〈渡台悲歌〉第三个版本,并据以为底本,完成校勘工作,校勘本共计380句,2660字。黄菊芳在论文中引彭发胜所收藏的版本,表示本诗原作者的身份是“原乡陆丰县接近河田”。该论文亦指出本诗原作者的渡台路线最可能是从家乡(陆丰河田)→横江→潮州府柘林港→台湾[5]

2015年,徐胜一等的论文,以一份嘉庆9年的〈渡台带路切结书〉推断,〈渡台悲歌〉应为陆丰河回彭瑞澜家族的渡台历史记录,作者为其次子彭尧梅。[6]2019年,白伟权发表论文,进一步发现彭家部分家人抵台后再迁南洋(今印尼)。

注释

  1. ^ 黄菊芳. 《臺灣客家民間敘事文學——以渡臺悲歌與渡子歌為例》. 台北市: 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2014: 页179–195. ISBN 9789576387449 (中文). 
  2. ^ 親友證言》客家荷馬 以山歌補綴渡台悲歌. [201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0). 
  3. ^ 徐勝一。清初陸豐客家渡台時空背景之研究— 〈渡台悲歌〉與〈渡台帶路切結書〉的聯想 (PDF). [2016-12-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2-12). 
  4. ^ 曾学奎。台湾客家〈渡台悲歌〉研究。台湾: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研究所。
  5. ^ 黄菊芳。客语抄本〈渡台悲歌〉研究。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6. ^ ([//web.archive.org/web/20210216161117/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P20160503001-201603-201605030035-201605030035-185-2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徐胜一、范明焕、韦烟灶。清代陆丰客家渡台的历程-〈渡台悲歌〉及〈渡台带路切结书〉的联想,客家文化第46号

参阅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