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胡海基(1930年[1]),是一位出身苗栗台湾白色恐怖受难者。他是苗栗县头屋乡“民主英烈公园”的倡建及捐赠者之一。[2][3]

生平

早年生活

胡海基出生于1930年;胡海基的母亲徐辛妹是位独生女,并为传续徐家香火而决定招赘[1]

1935年关刀山大地震后,胡海基的父亲原已为家中生计日夜忙碌制作豆腐,又加上修理屋顶所带来的劳累,终于一病不起并随后逝世;因此,他的母亲自此开始独力抚养其六名未成年子女。[1]

从小,胡海基就接受台湾总督府所推行的义务教育,并被灌输以日本人身份认同,但又一直不是很确定自己真正的身份认同;同时,他又同许多台湾人对祖国政府怀有美好幻想,并对自治自主的追求及自我实现的机会抱持高度期待。[1]

参加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当局治理失措,产生贪污腐败、治安混乱、省籍歧视、经济衰退、粮食短缺等情况;胡海基因而由期望转为失望,并意识到自己的真实身份认同;当时,他就读于台湾省立台中商业职业学校,并受其担任班主任及国语课教师的学长影响,又受其引介接触唯物史观辩证法社会主义概念,他也由此开始深信唯有社会主义方能改变社会,且加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1]

二二八事件后3月初某日上午,胡海基目睹多辆载满武装国军的卡车突然包围封锁苗栗镇,并对闯越者下达格杀命令;不久,地方绅士刘阔才、邹德龙、邹喜龄、钟建英、谢肇林等皆遭逮捕,但是,时任地方高层军官的刘定国随即出面将之一一保释[1]

1949年3月24日,就读台中商业职业学校高中三年级的胡海基同吴明正、刘水生、赖瑞章于当日下午溯溪上山,并于当夜抵达新设反政府学生基地;后来,因组织总部基地迟迟未有消息传来,他们开始分批出外探听,胡海基终在得知总部人员遭逮捕后乘火车前往台中。当时,该组织的主干成员多为台中商业职业学校高年级学生,且参加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者多为认同其宣扬自由民主自治自主精神的青年[1]

白色恐怖及其后生活

此后,胡海基亲历多位挚友遭卷入白色恐怖事件并被处决监禁,他因而逐渐兴起以创作佛教音乐安抚身心的念头。

2000年,由胡海基及其母亲徐辛妹捐赠营建的“台湾白色恐怖纪念圈”落成于苗栗县头屋乡象山村孔子庙(玉衡宫)旁[4][1]

著作

佛教音乐

词曲创作

  • 《大慈大悲观世音》[5]

作曲

  • 《禅境》
  • 《信心一炷香》[6]

作词

  • 《观音灵感歌》[6]

参见

外部链接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wslf_08. 2011/01/29 苗栗歷史散步 (PDF). 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 [2017-10-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0-22). 
  2. ^ 被人遺忘的民主英烈公園. ecare.moe.gov.tw. [2017-10-22]. [永久失效链接]
  3. ^ 副總統參加白色恐怖民主英烈公園秋祭典禮. www.president.gov.tw. [2017-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2) (中文(台湾)). 
  4. ^ 臺灣省政府. www.tpg.gov.tw. [2017-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2). 
  5. ^ 《大慈大悲觀世音》:齊豫詮釋佛教歌曲別有味道. 华夏经纬网. [2017-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2). 
  6. ^ 6.0 6.1 :::唯心聖教 禪機山 唯心宗 全球資訊入口網站::: Weixinism Zen-Ji Mountain Global Information Center. cjs.tw. [2017-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