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合一堂马鞍山堂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建筑物的关注度

关于这条目,除了经常参与讨论的用户以外,我很想知道其他用户认为这条目合乎关注度否?用google搜的结果也都是大约有3000多结果。可以参考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02/13#合一堂马鞍山堂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03/18#合一堂马鞍山堂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05/13#合一堂马鞍山堂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1/06/04#合一堂马鞍山堂Player23 (留言) 2011年6月14日 (二) 12:44 (UTC)[回复]

阁下好应一并提交今年三月之存废复核案以供诸位参考。个人无编纂此文,唯见无足够理据去文,除非社群重新定下Google数标准。—J.Wong 2011年6月14日 (二) 15:38 (UTC)[回复]
google数也只是参考而已,最主要的是它连基督教的媒体也没有关注,投保留票的用户也都没有交代为什么合关注度,没有广泛关注度的条目按这里的规矩理应是可以删除的。—Player23 (留言) 2011年6月14日 (二) 19:47 (UTC)[回复]
论Google搜索结果,维基内容大师User:Chong Fat创建的一些香港条目,例如铜锣湾岳王古庙奉禁封船碑惇裕堂文氏宗祠等,就比合一堂马鞍山堂更少,难道又要因此拿去提删吗?--Mewauqa 2011年6月15日 (三) 14:24 (UTC)[回复]
历次提删皆由您个人所提出,根据Wikipedia:删除守则:“我们应该尽量保留所有合乎百科全书条目的文章,删除投票应该是最后的选择。”您连圣保罗堂圣十架堂诸圣座堂沙田浸信会等都提删,可见您对于香港教堂类型条目多有歧见。请多尊重并参酌保留意见的维基人,不要再多次提删扰乱提删程序。--安可来酒馆谈谈2011年6月15日 (三) 09:25 (UTC)[回复]

符合观注度,因为是当地地标,有专书中介绍;另外也有一些媒体报导,只是可能因为内文不需要其中内容所以才没有列在参考资料。这个条目的内容其实并不差,就算不符合关注度,我的底限是合并到合一堂,不应该删除。--Reke (留言) 2011年6月15日 (三) 10:10 (UTC)[回复]

基督教条目应该少用“教友”这样的字眼,可以改用“信众”。--罪孽深重的爱学习的饭桶 (留言) 2011年6月19日 (日) 04:52 (UTC)[回复]
以条目的结构而言,至少内文中有把这建筑为何重要到值得收录的理由写出,且格式等也都符合要求。不过我也同意“教友”这用词只有信教者本身才会使用,应该修改。—泅水大象 讦谯☎ 2011年6月19日 (日) 06:18 (UTC)[回复]
详见“教友的定义”(张春申,天主教主徒会)。另,所以“教友”要改成不信教者偏好的“教徒”?“牧师”(“神父”)改成“神棍”?“教宗”改成“教主”?中文维基的正式方针“命名常规”内有“名从主人”的规范,希请留心。--章·安德鲁 (留言) 2011年6月19日 (日) 09:34 (UTC)[回复]
从字面意思理解,此处“友”应该是拥有同一属性的个体相互之间的称呼吧?如“病友”、“饭友”、“狱友”、“网友”等;作为一部百科全书,我认为不应该使用上述用词。--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1年6月19日 (日) 10:16 (UTC)[回复]
绝大多数的“教友”可以改用“信众”或者“信徒”。绝大多数的“神父”可以改用“司铎”。至于“牧师”、“主教”和“教宗”,因为没有双方都能接受的中立、正式的称谓,应该名从主人。--罪孽深重的爱学习的饭桶 (留言) 2011年6月21日 (二) 06:41 (UTC)[回复]
教徒、信徒是客观说法,教友则是信徒间的互称。身为百科全书的编辑者,个人以为前者比后者恰当。至于其它的称呼像“神父”、“牧师”、“主教”、“教宗”……由于名从主人,而且是社会大众普遍约定俗成、即使是非信徒也会如此称呼,因此这样的用法就没有问题。但非信徒不会称呼信徒为教友,因此这样的用词相对就比较不客观一些。灯火阑珊处 (留言) 2011年6月23日 (四) 22:3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