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Lindyk836/环境流行病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环境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关注于决定环境的暴露是如何影响人类的健康[1]。该领域旨在了解各种外部风险因素如何导致或预防疾病、伤害、发育异常或死亡。 这些因素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也可能被引入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环境中。

范围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办事处环境与健康中心(WHO-ECEH)宣称,仅在欧洲,每年就有140 万人死于可避免的环境暴露[2] 。环境暴露可以大致分为近端暴露(直接影响健康,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和微生物病原体),以及远端暴露(间接影响健康,例如社会经济条件、气候变迁和其他广泛的环境变化)。近端暴露是经由空气、食物、水和皮肤接触发生。远端暴露透过改变近端暴露而直接影响健康,或经由生态系统和其他健康支持系统的变化而产生间接影响[3]

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为政府政策、风险管理和环境标准的制定提供资讯。脆弱性(vulnerability)是所有风险和保护因素的总和,最终决定个人或亚族群在暴露于环境因素时是否会经历不良的健康结果。敏感性(sensitivity)是个人或亚族群对暴露的反应增加,主要出于生物学原因[4] ,可能与发育阶段[5]、既有健康状况、后天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社会经济因素经由增加暴露于有害物质的可能性、与媒介风险的生物因素交互作用,或导致应对暴露的能力差异,在改变对环境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地区的位置和环境特征,生活在某些地区的居民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

历史

人们承认环境会影响人类健康,可追朔到公元前460年希波克拉底“关于空气、水域和环境”(On Airs, Waters, and Places)的文章中[6]。在文章中,他敦促医生必须考虑饮用水等因素如何影响患者的健康。环境与健康的交互影响的另一个著名例子是古罗马人的铅中毒事件,主要原因来自于他们使用铅作为水管和厨房容器的原料[7] 。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曾记载,以健康问题为由,不要使用铅管:

“陶土制造管路输送的水比通过铅输送的水更健康;因为任何东西通过白铅时会从中获得铅的成分,而铅据说对人体系统有害,因此用铅制的产品也一定是有害的。如果用铅制造的产品是有害的,那就毫无疑问它对人体来说不可能是一个带来健康的东西。这可以透过观察铅工人为何总是面色苍白来验证;因为在铸造铅时,它们的烟雾会沾附在不同的零件上,每天吸入自然破坏血液的活力;因此我们如果希望对健康有益,则非常不应该用铅管输送水。用陶土制管路输送的味道想必更天然更好,这可以从日常生活去体现,例如对于所有餐桌上摆着银器的人们来说,食物饭菜还是用泥土中的天然材质制品所盛装,因为这让它们保留了纯正的风味”[8]

被认为是现代流行病学奠基人之一的John Snow在1854年进行了第一次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他的研究告诉我们,饮用受污水污染的水的伦敦居民比饮用干净水的人更容易患霍乱。[9]

预防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

预防原则是环境科学中的一个概念,如果一项活动被怀疑会造成危害,我们不应等到收集到足够的危害证据才采取行动[10]。它源于德国的环境政策,并于1990年由海牙北海会议的参与者以宣言的形式通过[11]。到了2000年,欧盟开始正式将预防原则作为欧盟委员会的一项执行公报并纳入其法律[12] 。美国拒绝采用这一原则,理由是担心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却必须遵行采取昂贵的控制措施的义务,尤其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措施[11]

调查

观察性研究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本质上是最常见的观察性研究,意味着研究人员在不干预的情况下观察人们对环境因素的暴露,然后观察出现的模式,这是因为在人类身上进行环境因素的实验研究通常是不道德或不可行的,研究人员不能要求他们的一些研究对象吸烟,以查看他们的健康状况是否比被要求不吸烟的受试者差。环境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研究类型为: 世代研究 Cohort studies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ies 横断式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ies


风险评估

评估环境暴露与健康结果如何联系的流行病学研究,使用各种生物统计学方法来尝试量化这种关系,风险评估试图回答诸如:当一个人暴露于B物质时,其患A疾病的风险如何变化?以及如果暴露于B物质的剂量降低X量,我们可以预防多少过多的A疾病病例?

用于估计风险的一些统计和方法如下:

布拉德福德.希尔准则(Bradford Hill criteria)

为了区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流行病学家通常采用一套标准来决定观察到的环境暴露与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否真正具有因果关系的可能性。1965 年,奥斯汀•布拉德福德•希尔设计了一套假设来帮助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证据得出吸烟导致肺癌的结论。

布拉德福德.希尔准则(Bradford Hill criteria )包含:

  1. 相关强度 (Strength of association)
  2. 证据一致性 (Consistency of evidence)
  3. 特异度 (Specificity)
  4. 时间性 (Temporality)
  5. 生物梯度 (Biological gradient)(生物剂量关系)
  6. 合理性 (Plausibility)
  7. 连贯性 (Coherence)
  8. 实验 (Experiment)
  9. 类比 (Analogy)
這些標準通常被認為是科學家的指南,且不需要滿足所有標準才能達成共識。

参考资料

  1. ^ Merrill, Ray M.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 principles and methods. Sudbury, Mass.: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2008: 8–9. ISBN 9780763741525. OCLC 163589221. 
  2. ^ Ostrava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Health (PD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cember 5, 2018]. 
  3. ^ Slikker, William Jr., Chang, Louis W., Handbook of Developmental Neurotoxicology, p. 460, 1998, Academic Press, ISBN 0080533434, google books
  4. ^ Balbus, John M; Catherine Malina. Identifying vulnerable subpopula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health effe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January 2009, 51 (1): 33–37. ISSN 1536-5948. PMID 19136871. S2CID 24177750. doi:10.1097/JOM.0b013e318193e12e. 
  5. ^ Grandjean, Phillipe. Only one chance : how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mpairs brain development--and how to protect the brain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ISBN 9780199985388. OCLC 817736465. 
  6. ^ Hippocrates. On Airs, Waters, and Places. London: Wyman and Sons. 1881. 
  7. ^ Boulakia, Jean David C. Lead in the Roman World. 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1972, 76 (2): 139–144. ISSN 0002-9114. JSTOR 503857. doi:10.2307/503857. 
  8. ^ Pollio, Vitruvius. Vitruvius : Ten Books on Architecture. Rowland, Ingrid D. (Ingrid Drake), Howe, Thomas Noble, 1949-, Dewar, Michael (Michael J.).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978-0521553643. OCLC 39523557. 
  9. ^ Snow, John (1855). On the Mode of Communication of Cholera (2nd ed.). London: John Churchill.
  10. ^ Kriebel, David; Tickner, Joel; Epstein, Paul; Lemons, John; Levins, Richard; Loechler, Edward L.; Quinn, Margaret; Rudel, Ruthann; Schettler, Ted.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01, 109 (9): 871–6. ISSN 0091-6765. JSTOR 3454986. PMC 1240435可免费查阅. PMID 11673114. doi:10.1289/ehp.01109871. 
  11. ^ 11.0 11.1 Wybe, Douma.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1996: 65–100. ISBN 9789004189195. S2CID 2615631. doi:10.1163/9789004189195_003. 
  12. ^ Commission adopts Communication on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European Commission. February 2000 [December 9, 2018].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