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劉仲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仲文墓

劉仲文(1881年—1920年4月12日),譜名耀璸,又名柄標樹湘,一名,後改名,字仲文,人稱劉仲文以字行湖北襄陽人,辛亥革命首義先驅。

生平

劉仲文出身襄陽富豪家庭,1902年赴日本留學,先後就讀於東亞同文書院東斌學堂。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並捐資支持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出版。1906年萍瀏醴起義爆發後,劉仲文計劃回國響應。後因局勢緊張而未能起事。此後返回日本,入讀明治大學政治經濟專科。1907年與張伯祥焦達峰等在東京組建共進會,任副會長。1908年出任會長。

1910年畢業後回國。劉仲文為向革命活動籌集經費,便以捐官的名義向父親劉子敬要錢。在表弟陶德琨的勸說下,劉仲文父親答應了請求。之後他又促成了共進會與文學社的聯合,並組織湖北新軍起義。

1911年10月9日下午,劉公與孫武往漢口俄租界寶善里14號機關部因意外爆炸,驚動了租界巡捕。劉公讓人將受傷的孫武送往法租界同仁醫院醫治,本人則隱蔽於法租界德興里友人處。10月10日早晨,劉公同張振武等趕到孫武在德租界共和里的藏身處,緊急約見了部分骨幹,決議於當晚發動起義。

武昌起義後,鄂軍都督府成立,劉仲文與陶德琨等人組成約法起草委員會,他被推舉為主席,參與編制了《中華民國鄂州臨時約法》。此後歷任軍政府總監察、北伐左翼軍總司令兼河南安撫使。

1912年劉仲文前往北京,擔任袁世凱總統府高等顧問。二次革命時離開北京,前往上海居住。1916年袁世凱稱帝時,劉仲文通電全國表示反對。護法運動時,他赴襄陽策動襄鄖鎮守使黎天才率部獨立,反對段祺瑞政府。1918年初,豫鄂陝三省聯軍總司令部成立,劉仲文任總參謀長。後因不敵吳佩孚吳慶桐的部隊,而退出襄陽。1919年底因肺病加重,回到上海就醫。1920年4月12日在上海病逝,終年40歲。

1922年,總統黎元洪追贈劉仲文為陸軍上將。1928年10月21日,湖北省政府將其公葬於武昌卓刀泉伏虎山御泉寺後山之陰,碑上刻「首義元勛劉仲文先生之墓」。[1][2]

家庭

劉仲文父親劉子敬為前清武舉人,四叔劉子麟則為度支部郎中

劉仲文兄弟共六人,仲文排行第二,長兄劉耀琮、三弟夭折、四弟劉耀珍、五弟劉耀琛、六弟劉耀璋(劉同)。

劉仲文之妻劉一(原名李淑卿)原籍廣東,1911年經楊玉如介紹,兩人結為夫妻。他們無子女,過繼長兄耀琮之子劉發權為嗣子。[1][3]

參考文獻

  1. ^ 1.0 1.1 劉重喜. 怀念祖父母刘公 刘一. 湖北省政協. [2012-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0). 
  2. ^ 刘公. 華人留學文化研究專題資料庫. [永久失效連結]
  3. ^ 刘一,民国第一女公务员. 環球人物. 2012 [2012-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