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顎扁蟲科
尖顎扁蟲科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 - 現今
| |
---|---|
Prostomis mandibularis,成蟲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 昆蟲綱 Insecta |
目: | 鞘翅目 Coleoptera |
亞目: | 多食亞目 Polyphaga |
下目: | 扁蟲下目 Cucujiformia |
總科: | 擬步總科 Tenebrionoidea |
科: | 尖顎扁蟲科 Prostomidae C. G. Thomson, 1859 |
屬 | |
尖顎扁蟲科(Prostomidae)是鞘翅目昆蟲中的一小科。本科由2個屬27種組成。常生活於黏土物質所組成的環境或者朽木之中[1]。
形態描述
本科成員為小型甲蟲,成蟲體長通常小於1.2cm[2]。通常具有相當明顯的鉗狀大顎並向前延伸,前胸背板前窄後寬[2]。頭部腹面在大顎下方有一對明顯的尖銳突起,稱為咽喉側突(jugular horns),跗節式 4-4-4[3]。
生物學
本科成員主要棲於森林,幼蟲期主要以腐植質為食,多半出現在腐朽度較高而潮濕的腐木內取食木質[3],成蟲會出現在幼蟲的棲息環境附近或較乾燥的朽木中[2]。
分類學
本科曾因外觀類似扁蟲而被視為扁蟲科下的一族或一亞科,因此名中帶有扁蟲兩字。1921年,丹麥昆蟲學家伯溫(Adam Giede Böving)根據幼蟲形態,將該尖顎扁蟲移出扁蟲科[3],分類學上將其歸入擬步總科之下的一科[2]。
到了1930年,Wilson因著對於成蟲相關的研究,決定採用伯溫在1921年的分類法。 本科物種與其他多食亞目的成員不同,牠們的跗節式呈現4-4-4的形式、大顎突出、向前突出的頰部突起,另外在牠們顎部後方長有咽喉側突(jugular-horned)。Young以及 Park & Ahn分別在2002年及2005年,為本科物種的特徵定義做簡單的總結。
古生物學
目前該科最古老的化石紀錄來自緬甸琥珀(99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其他化石紀錄還包含三件波羅的海琥珀(始新世,盧台特期)[3]。其中發現的本科物種為Vetuprostomis consimilis 。
分布
本科下轄的兩個屬別的棲息範圍略有重疊,其中尖顎扁蟲屬(Prostomis)分布較為廣泛,其物種棲息於非洲、亞洲東部、北美洲西部、澳洲、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島,以及位於大洋洲的小島上,臺灣中低到中海拔森林等[2]。 Dryocora屬的物種僅棲息於澳洲、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島[1]。 Böving在1921年時基於幼蟲的特徵,決定將尖顎扁蟲科從多食亞目中移除。
參考文獻
- ^ 1.0 1.1 Michael A. Ivie. Ross H. Arnett & Michael Charles Thomas , 編. American Beetles: Polyphaga: Scarabaeoidea through Curculionoidea. Volume 2 of American Beetles. CRC Press. 2002. ISBN 978-0-8493-0954-0.
- ^ 2.0 2.1 2.2 2.3 2.4 Prostomis latoris Reitter, 1889 尖顎扁甲. digimuse.nmns.edu.tw. [2017-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5).
- ^ 3.0 3.1 3.2 3.3 Michael S. Engel. David A. Grimaldi. A jugular-horned beetle in cretaceous amber from Myanmar(Coleoptera: Prostomidae). Alavesia. 2008, (2): 215-218 [2017-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