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康德隕石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康德隕石坑
阿波羅16號拍攝的西向斜視照
緯度10.6°S
經度20.2°E
直徑30.9公里
深度3.72公里
余經日出時40°
命名來源伊曼努爾·康德

康德隕石坑英語:Kant)是位於月球正面狂暴灣西南邊界處的一座較大的撞擊坑,形成於晚雨海世[1],其名稱取自德意志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伊曼努爾·康德(1724年-1804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

阿波羅16號拍攝康德隕石坑照片。
阿波羅16號拍攝的康德隕石坑(中下)和策爾納隕石坑(左上),在右下可看到彭克山美國宇航局圖片

該月坑西鄰多倫德隕石坑笛卡爾環形山、西北偏北為策爾納隕石坑、東面靠近西奧菲勒斯環形山,醒目的西里爾環形山伊本·魯世德隕石坑位於它的西北、南面則橫亙著塔西陀隕石坑;康德隕石坑東北偏東坐落著彭克山,東南則為酒海[2]。該隕坑的中心月面坐標10°37′S 20°12′E / 10.62°S 20.2°E / -10.62; 20.2,直徑30.9公里[3],深度3.72公里[4]

康德隕石坑外形呈多邊形,幾乎未受到侵蝕,坑沿邊緣尖峭,內側壁坡平滑,且反照率比周圍地表更高,在坡底有坍塌的痕跡。坑壁高出周邊地形950米以上[1],內部體積有766立方千米[1]。坑底表面地勢交錯,中心偏西北坐落著一座頂部帶有一小隕坑的低矮中央峰,呈現陸地火山的特徵,但實際該山丘不可能是一座火山。

康德隕石坑被記錄到在月食期間出現熱異常情況,這一現象主要緣於隕石坑地質齡較短,缺少足夠提供隔熱作用的表岩屑所致,為典型的最年輕隕石坑的特徵

隕坑截面圖

該圖顯示了隕石坑不同方向上的截面[5],縱向坐標軸(Y軸)單位為英尺,右上方圖顯示的比例尺為米。

月球瞬變現象

1873年法國天文學家艾蒂安·利奧波德·特魯夫洛在康德隕石坑中觀測月球瞬變現象-康德隕石坑被霧狀物所籠罩[6]

衛星隕石坑

按照慣例,最靠近康德隕石坑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周邊衛星坑圖.
康德 緯度 經度 直徑
B 9.7° S 18.6° E 16 公里
C 9.3° S 22.1° E 20 公里
D 11.5° S 18.7° E 52 公里
G 9.2° S 19.5° E 32 公里
H 9.1° S 20.8° E 7 公里
N 9.9° S 19.7° E 10 公里
O 12.0° S 17.2° E 7 公里
P 10.8° S 17.4° E 5 公里
Q 13.1° S 18.8° E 5 公里
S 11.5° S 19.7° E 5 公里
T 11.3° S 20.2° E 5 km
Z 10.4° S 17.5° E 3 公里
  • 衛星坑康德 P和康德 Z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7]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