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Towerman/writing/武漢市

座標30°35′00″N 114°19′00″E / 30.58333°N 114.31667°E / 30.58333; 114.3166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0°35′00″N 114°19′00″E / 30.58333°N 114.31667°E / 30.58333; 114.31667

武漢市
地級市
武漢市風光,由上至下順時針方向: 漢口夜景、黃鶴樓、江漢關大樓、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市風光,由上至下順時針方向:
漢口夜景、黃鶴樓江漢關大樓武漢長江大橋
綽號:江城、江漢
武漢市在湖北省的地理位置
武漢市在湖北省的地理位置
坐標:31°15′06″N 121°27′04″E / 31.251662°N 121.451089°E / 31.251662; 121.451089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湖北省
設立1929
政府駐地江岸區
政府
 • 市委書記唐良智
 • 人大常委會主任阮成發
面積
 • 總計8,494.41 平方公里(3,279.71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湖北省地級行政區第一位(佔全湖北省%)
人口(2009)
 • 常住[1]常住人口:897萬人
戶籍人口:833萬人
 • 密度981人/平方公里(2,540人/平方英里)
語言
 • 方言武漢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430000
電話區號27
車輛號牌鄂A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城市定位中部中心城市森林城市
城市精神文明 寬容 剛毅 創新
國內生產毛額(2009)¥[2]4620.18億
網站中國武漢政府入口網站
市象徵
梅花
水杉

武漢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會,全市人口於2009年達833萬人。[1]華中地區最大都市,長江中下游特大組團式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2010年3月8日,國務院批覆武漢成為中部地區中心[3]

清代末期、中華民國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一度是中國內陸最大城市,位居亞洲前列,曾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武漢更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著名的武昌起義便發生在這裡。

武漢其行政區劃沿革非常具有歷史特色,可以說是從明代直到辛亥革命乃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史的一個縮影。武漢可以看作兩市(漢口、武昌)一縣(漢陽)的合併(故有「武漢三鎮」之說)。其中漢口和武昌從明朝後期起就分別發展成相當規模的城市。在1927年到1949年,這三地分別對應著漢口特別市(過去的直轄市)、武昌市(湖北省省會)和漢陽縣。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武漢,首次將漢口武昌漢陽合併為京兆區,總稱武漢,開三鎮合併先河。因此,武漢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一個直轄市。[4]

武漢淡水資源十分豐富。亞洲第一大河長江及最大支流漢水在城中交匯。此外武漢城內還有大大小小數十個屬於長江水系的淡水湖(如果算上郊區就有一百多個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其中武漢東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湖岸線全長110多公里,水域面積達33平方公里,[5]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積的6倍。據測算,在武漢城區面積中,水域面積占了約四分之一。

建制沿革及歷史事件

武漢市歷史悠久。漢口一帶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歷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其考古發現有東湖放鷹台遺址的含有稻殼的紅燒土、石斧、石錛以及魚叉。市郊黃陂區境內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是迄今中國發現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

春秋戰國至元

春秋戰國時期,以荊山為據點,武漢就成為楚國興起的軍事和經濟中心。

出土於隨州市曾都區的戰國編鐘,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現代武漢的城市起源,是東漢末年的位於今漢陽卻月城魯山城,和在今武昌蛇山夏口城。東漢末年,地方軍閥劉表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是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了一座瞭望塔——黃鶴樓蘇軾在《前赤壁賦》中說的「西望夏口,東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漢。當時的武昌是今天的鄂州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江夏縣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兩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經過發掘,武漢出土了大量唐朝墓葬,在武昌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了灰陶四神磚以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宋代武漢的製瓷業發達。在市郊江夏區梁子湖旁發現了宋代瓷窯群100多座,燒制的瓷器品種很多,釉色以青白瓷為主。南宋詩人陸游在經過武昌時,寫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錯,城外南市亦數里,雖錢塘建康不能過,隱然一大都會也」來描寫武昌的繁華。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興師北伐。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這是武漢第一次成為一級行政單位(相當於現代的一級)的治所。

明朝時期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攻克武昌時,第六子朱楨出生,因而在朱楨長大後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擴建,成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後274年中,朱楨以後的歷代楚王都選擇在今市郊江夏區的龍泉山為陵地,使龍泉山形成了有「三龜九寢十二景」之稱的古建築墓群。

由於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到嘉靖年間在漢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興的漢口鎮,來自徽州山西陝西江西等各幫商人紛紛前來經營,以典當木材棉布藥材為六大行業,發展到上下二十里的規模,主要街道漢正街上起礄口,下到堤口(四官殿)。初漢口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成為「楚中第一繁盛」,成為中國全國性水陸交通樞紐,享有「九省通衢」美譽。貨物山積,居民填溢,商賈輻輳。

晚清

具有「東方芝加哥」之稱的老漢口
1862年武漢的江漢關,即當時的海關開始運營。現在該址為中國海關

1858年清朝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中增闢的11個通商口岸,包括漢口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在老漢口鎮的下游沿長江先後開闢了漢口英租界漢口德租界漢口俄租界漢口法租界漢口日租界五國租界。以英國為首的各國外商經營長江航運和茶葉等農產品出口業務。漢口的對外貿易很快遠遠超過廣州,幾乎可以與上海並駕齊驅。 

1861年,漢口成為條約口岸城市,對西方人開放,開始了由傳統商業市鎮向近代都會的轉型。漢口沿長江先後開闢了英、俄、德、法、日租界,沿長江地帶迅速成為漢口的另一個繁華中心。

1864年,漢口自西向東修建了一條城牆,上起礄口,下到一元路,稱作後城。

1889年,張之洞擔任湖廣總督。在張之洞執政期間,大力推行洋務運動,特別是興建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刺激了武漢近代工業興起和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張之洞在鄂期間,主持修建了蘆漢鐵路, 興辦教育,創建了兩湖書院等新式學堂,推動教育。武漢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獨特的經濟地位成為中國內地的首要經濟中心而名聞中外。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 寫道:武漢者,指武昌、漢陽、漢口三市而言。此點實吾人溝通大洋計劃之頂水點,中國本部鐵路系統之中心,而中國最重要之商業中心也。三市居民數過百萬,如 其稍有改進,則二三倍之,決非難事。現在漢陽已有中國最大之鐵廠,而漢口亦有多數新式工業,武昌則有大紗廠。而此外,漢口更為中國中部、西部之貿易中心, 又為中國茶之大市場。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四省,及河南、陝西、甘肅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漢口以為與世界交通唯一之港。至於中國鐵路既經開發之日,則武漢 將更形重要,確為世界最大都市中之一矣。所以為武漢將來立計劃,必須定一規模,略如紐約、倫敦之大。二十世紀初的武漢享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是絕無僅 有的與大上海共享榮耀的大都市,儼然代表著中國城市發展的方向與希望。

1905年,為了解除漢口後湖的水患,保障蘆漢鐵路的安全,張之洞籌措白銀80萬兩,修築了後湖長堤,建成後堤內乾涸土地10萬畝。為紀念張之洞,後湖長堤被武漢人稱作「張公堤」。1907年,張之洞將後城城牆拆除,修建了上起礄口、下至江漢路的後城馬路,成為漢口第一條近代馬路,是今中山大道的前身。

甲午戰爭後,中國開展實業救國運動。1906年,宋煒臣等 人在漢口創立了「既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是當時全國最大的民營公用水電企業。1909年,該公司為調節供水,在中山大道與江漢路交匯處修建了漢口水塔, 成為當時武漢最高的建築。20世紀初葉的10年間,漢口的對外貿易總額始終占全國外貿總額的10%左右,常居全國第二位,「駕乎津門,直逼滬上」,成為當 時唯一可與沿海幾大通商口岸匹敵的內地口岸。清末日本駐漢總領事水野幸吉在他所著的《漢口——中 央支那事情》(1908年,上海昌明公司出版)中,以欣羨的口吻對漢口的崛起倍加讚譽:「與武昌、漢陽鼎立之漢口者,貿易年額一億三千萬兩,夙超天津,近 凌廣東,今也位於清國要港之二,將近而摩上海之壘,使觀察者艷稱為東方之芝加哥(美國第二大都會)」。從此,「東方芝加哥」名揚四海,成為人們對武漢的流 行印象。1918年美國《豎琴》雜誌刊載了一篇署名為魏爾·瓦爾特的文章《中國的芝加哥》。該文盛讚道:「漢口在全國商品市場上所處的地位,可與芝加哥在 美國的地位媲美」。當時作為美國鋼鐵冶煉業基地的芝加哥,日夜燈火通明,工廠機器轟鳴,城內運輸繁忙……城市實力僅次於紐約。除了產業重點各有千秋外,當 時的武漢與芝加哥確實有幾分相似之處。

中華民國

武昌起義「首義廣場」的孫中山立像
  •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昌,宣布脫離清朝,成立中華民國,建立武昌起義軍政府,武漢成為革命中心。
  • 1912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廢漢陽府留漢陽縣,改夏口廳為夏口縣。三鎮鼎立,以武昌為湖北省省會
  • 1914年屬江漢道。
  • 1926年,北伐軍攻占武漢三鎮,劃武昌縣城區為武昌市,改夏口縣為漢口市,並轄漢陽縣城 。
  • 1927年元旦,國民政府自廣州遷至武漢。1月5日,數十萬群眾衝擊了漢口英租界2月19日,國民政府正式收回該租界。4月18日[6],武漢市政府成立,武昌市與漢口市(含漢陽縣城)合併為武漢特別市。
  • 1927年四·一二事件後,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8月7日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在漢口召開,追究陳獨秀的責任,決定中國共產黨今後將採取武裝暴動的方式來反對國民政府的統治。
  • 1931年夏,長江中游發生特大洪水,湖北省內多處長江干支流漫溢決口,致使武漢市被水淹長達100日之久,僅武漢市區就死亡3619人,財產損失不可估量。
  • 1938年,中日雙方投入百萬兵力,進行長達數月的武漢會戰。同年10月,武漢會戰以中方失敗告終,武漢淪陷。
  • 1949年5月15日,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司令長官白崇禧乘飛機逃離武漢。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漢口市區,次日分別進入武昌市區和漢陽縣。至此,武漢三鎮均由解放軍接管。22日中國共產黨成立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漢市委員會新建成立。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由中央直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武漢人民抗洪紀念碑
位於沿江大道的武漢市人民政府。

地理

地理位置和地形

Towerman/writing/武漢市在中國的位置

武漢位於中國的中部地區,地理位置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東西距最大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為155公里。[7]武漢處於江漢平原東部,東與黃岡市團風縣鄂州市華容區梁子湖區黃石市大冶市接壤,南與咸寧市嘉魚縣咸寧市區相連,西與荊州市洪湖市仙桃市省轄市漢川市毗鄰,北與孝感市孝南區孝昌縣大悟縣黃岡市紅安縣麻城市相接,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蝴蝶。長江與其最大的支流漢水交匯於此,將武漢分為漢口漢陽以及武昌等三部分,俗稱武漢三鎮。武漢地形以平原為主,中部散列東西向殘丘,且市內湖泊塘堰眾多。武漢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譽,現有大小湖泊140餘個,承雨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5個。在正常水位時,湖泊水面面積為942.8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率為11.11%,居全國各大城市的首位。[5]在中國經濟地理中,武漢處於優越的中心位置。水、陸交通十分發達,清代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稱。

武漢地形以平原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崗地。全市低山、丘陵、壟崗平原與平坦平原的面積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5.8%、12.3%、42.6%和39.3%。[7]

武漢東湖
中列丘陵:磨山

氣候、水系和資源

武漢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 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熱冬寒等特點。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3.7 ℃;7、8月平均氣溫最高,28.7 ℃,夏季長達135天;春秋兩季各約60天。由於武漢處於北緯30度,夏季正午太陽高度可達83°,居於內陸、距海洋遠,周圍地形如盆地、集熱容易散熱 難,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熱島效應伏旱副高控制,因而城區氣溫最高可以達到42℃,十分悶熱,是中國三大火爐之一。初夏梅雨季節雨量較集中,年降水量為1050~1200毫米。武漢活動積溫在5000℃~5300℃之間,年無霜期240天。

長江武漢城區段

武漢境內的長江漢江倒水河灄水河舉水河等5條河流的水質均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郊區縣水質基本達到天然飲用水標準。以城區為中心,以長江為主幹構成的龐大水網,保證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態環境。長江由漢南區進入武漢市,自西南向東北流,到天興洲又折向東南,在左嶺附近又折向東北,在新洲區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長江武漢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億m3、汛期長、水位變化顯著。河道比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約束,產生了天興洲、白沙洲等淤積而成的沙洲。長江在武漢城區最窄處位於武漢長江大橋下,寬1100米;最寬處位於青山區,寬3880米。漢江蔡甸區進入武漢市,在南岸咀注入長江,在武漢境內河道彎曲達22處。

自然植被以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為主,馬尾松杉木櫟樹分布普遍。礦產主要有黃鐵礦等。盛產鮮魚、蓮、藕 ,武昌魚為著名魚種。洪山紅菜薹、天興洲西瓜、高洪太銅鑼、綠松石雕、漢繡為地方土特產。

武漢(1971至200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8.0
(46.4)
10.1
(50.2)
14.4
(57.9)
21.4
(70.5)
26.4
(79.5)
29.7
(85.5)
32.6
(90.7)
32.5
(90.5)
27.9
(82.2)
22.7
(72.9)
16.5
(61.7)
10.8
(51.4)
21.1
(70.0)
平均低溫 °C(°F) 0.4
(32.7)
2.4
(36.3)
6.6
(43.9)
12.9
(55.2)
18.2
(64.8)
22.3
(72.1)
25.4
(77.7)
24.9
(76.8)
19.9
(67.8)
13.9
(57.0)
7.6
(45.7)
2.3
(36.1)
13.1
(55.6)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43.4
(1.71)
58.7
(2.31)
95.0
(3.74)
131.1
(5.16)
164.2
(6.46)
225.0
(8.86)
190.3
(7.49)
111.7
(4.40)
79.7
(3.14)
92.0
(3.62)
51.8
(2.04)
26.0
(1.02)
1,269
(49.96)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9.1 9.5 13.5 13.0 13.2 13.3 11.2 9.0 9.0 9.3 8.0 6.6 124.7
平均相對濕度(%) 77 76 78 78 77 80 79 79 78 78 76 74 77.5
月均日照時數 106.5 102.8 115.5 151.2 181.4 179.5 232.1 241.0 176.7 161.2 144.3 136.5 1,928.6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局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行政區劃

武漢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下轄13區,分別是:江岸江漢礄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7個城區以及蔡甸江夏黃陂新洲東西湖漢南6個遠城區;以及3個由武漢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國家級開發區(非行政區劃):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俗稱沌口開發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吳家山台商投資區。下轄108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15個鄉,群眾組織3140個,其中社區居民委員會1107個,村民委員會2033個。

區名 面積(平方公里) 政府駐地 圖中編號 車牌號碼(開頭數字/字母)
江岸區 64.24 -
07
1、A、H
江漢區 33.43 -
08
2、B、P
礄口區 46.40 -
09
3、C
漢陽區 91.50 -
10
4、D
武昌區 81.22 -
11
5、E
青山區 45.13 -
12
7、V
洪山區 501.70 珞南街
06
6、F、U
蔡甸區 1091 蔡甸街
03
9、Y
東西湖區 495.51 吳家山街
02
8、R、Z
漢南區 268 紗帽街
04
8
江夏區 2008.98 紙紡街
05
K
黃陂區 2261 前川街
01
L
新洲區 1479 邾城街
13
M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192.7 沌口街 - N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 - - Q
吳家山台商投資區 首期開發面積40 吳家山街 - 8、R、Z

人口

根據武漢市政府2009年統計數據,武漢市共有常住人口897萬。[1]

武漢各行政區中,武昌區人口最多,達到117.8萬(2009年數據),漢南區人口最少,僅有9.89萬人;江漢區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里有1.4135萬人,江夏區則最少,每平方公里僅有314人。

武漢市人口中,接受大學教育(指大專以上)的98.91萬人,占12.3%;接受高中教育的166.66萬人,占20.7%;接受初中教育的264.72萬人,占32.9%;接受小學教育的187.63萬人,占23.3%;文盲人口為40.69萬人,文盲率為5.05%。

2003 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781.19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7%。男性人口402.99萬人,占51.6%,比上年末增長1.7%;女性人口378.20萬 人,占48.4%,比上年末增長1.7%。農業人口306.21萬人,比上年降低0.8%;非農業人口474.98萬人,比上年3.4%。2003年人口 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5.01‰,自然增長率2.15‰;淨遷移率15.99‰。計劃生育率98.80%。

武漢市各區面積與人口數據(2007年末)
區劃名稱 面積(公里²)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武漢市 8,494.41 8,910,000 8,282,137
江岸區 64.24 755,000 659,192
江漢區 33.43 661,000 468,497
礄口區 46.39 723,000 536,411
漢陽區 108.34 673,000 511,168
武昌區 81.22 1,178,000 1,136,551
青山區 45.80 502,000 452,870
洪山區 509.00 1,107,000 851,264
東西湖區 439.19 374,000 261,408
漢南區 287.70 109,000 107,052
蔡甸區 1,108.10 427,000 472,130
江夏區 2,010.00 630,000 721,435
黃陂區 2,261.00 905,000 1,118,474
新洲區 1,500.00 866,000 985,685

姓氏

根據2006年人口數據,武漢人口最多的首十個姓氏依次是[8]除了胡姓外,其餘姓氏都是中國首十個姓氏之內,與中國十大姓相當吻合。

交通

武漢位於長江漢江匯流處,水運便利,明清時期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稱。近代京漢鐵路粵漢鐵路陸續建成,更使武漢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之一。2009年,武漢獲批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更是將武漢的交通優勢地位推上又一個高峰[9][10]。該年底,武漢站的開始運營,標誌著武漢「高鐵時代」的到來,使武漢成為全國高速鐵路樞紐城市。隨著2011年石武客運專線漢宜客運專線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等22個鐵路項目建成運行,武漢將成為中國鐵路「兩縱兩橫」的交匯點,全國路網主樞紐和客運中心。屆時,從武漢到周邊1000公里範圍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只要4-5小時,半小時直達武漢城市圈兄弟城市。

公路

國家公路「兩縱兩橫」規劃的京珠滬蓉高速公路主幹線在武漢交匯。316國道318國道107國道也在此交匯。2009年,武漢7條高速出口通道全面建成,境內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高達530公里,與全長188公里的武漢繞城公路,貫通由6座長江大橋組成的武漢內、中、外環線,構建起武漢到6個遠城區政府所在地半小時、到城市圈8個城市1小時、到周邊省會城市4小時交通圈[10]。「十一五」期末,武漢公路總里程達12000公里,公路密度達149.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00公里,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位居前列[11]

鐵路

武漢自近代京漢鐵路粵漢鐵路陸續建成以來,一直是全國最為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如今京廣鐵路漢丹鐵路長荊鐵路武九鐵路武麻鐵路於武漢交匯。另有武廣鐵路客運專線合武快速鐵路貫穿城市。武漢是全國僅有的三個擁有三座一等火車站的城市之一[12]武昌火車站漢口火車站武漢火車站構成了武漢客運樞紐。武昌南編組站、市北郊已建成的「亞洲最大編組站」武漢北編組站構成了武漢貨運樞紐。2005年,武漢鐵路局成立,成為全國18個鐵路局(集團)之一,並為鐵道部規劃建設的四大鐵路樞紐之一[13]

2009年底,武漢站的開始運營使武漢進入「高鐵時代」。武漢市目前與北京鄭州長沙廣州合肥南京上海間每日都有動車組往返,與北京西之間的首發城際列車(含動車組)多達7對,同時與南昌間有高速列車相通,與省內主要城市咸寧宜昌十堰襄陽黃石隨州之間都有管內城際特快列車往返。2009年底,武漢到廣州3個半小時;2010年底,武漢到上海5個小時;2011年底,武漢到北京將只需4個小時;2013年,東南西北以武漢為圓心,將形成4小時經濟生活圈。[12]

航空

作為華中地區航空中心,武漢先後曾有過三個客運機場:南湖機場王家墩機場天河國際機場,在南湖機場遷往天河國際機場後,武漢也曾出現一座城市兩個客運機場同時使用的情況。其後因武漢市城市開發的需要和航空業務的發展,原在王家墩機場運營的武漢航空公司(即今天的東方航空武漢有限公司)也遷往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武漢天河機場距離市區大約有16公里,由天河機場高速公路相連。2009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客流量突破1000萬人次,成功晉升為全國第11家"千萬級"機場,位居華中第一[14]。據統計,截至2010年,武漢天河機場通航城市達62個,較5年前增加了30個,國際與地區航點新增8個,出入境旅客持續增長,預計突破35萬人次[15]。2010年,天河機場三期擴建總體規劃獲批准,5月9日動工奠基。按照2020年旅客吞吐量3800萬人次、貨郵量44萬噸目標設計,新建的東飛行區等級指 標為4F,是目前國際機場最高等級標準,能夠起降包括A380的各類大型飛機。建成後,天河機場將是中部地區最大的樞紐機場,緊隨北京、上海、廣州的全國第四個航空樞紐,進入世界機場百強[10]

水運

武漢歷來是長江的重要港口,有武漢港陽邏港等。武漢港長江黃金水道」的中轉站,但隨著長江客運航運的衰落,2003年武漢港旅客運輸全部消失[12],武漢港也逐漸轉變功能而成為長途汽車站,有發往郊區的旅遊專線以及省內及省外的長途客運。目前的武漢客運港僅有旅遊包船停靠。2010年3月,國務院正式明確武漢新港為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加快長江黃金水道開放開發成為國家戰略。目前,武漢新港已恢復陽邏港至上海洋山港、新開通楊泗港至洋山港「江海直達」航線,江海直達船占全市水運總運力的比例達到75%以上[11]。武漢開通了直達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台地區的不定期貨運航線。預計到「十二五」中期,萬噸輪船可直達武漢,這意味著武漢新港可在3000公里範圍內,與東京、大阪、首爾、新加坡、雅加達等國際城市常年直達[12]

公共運輸

公共汽車和輪渡

武漢公交(非空調車)主力車型之一:東風揚子江WG6100型客車

武漢最早的公共汽車是從雙墩開往五福路的1路,發展至今已經有1、2、3、4、5、6、7、8、9字頭公汽線路幾百條,以及無軌電車線路7條,清潔能源線路16條(1500輛車),往來於武漢三鎮兩江四岸之間的輪渡十餘條。自2005年武漢市實行城郊公交一體化工程,至今開通多條到黃陂、青山、新洲、江夏等郊區線路,接管個體承包與掛牌經營,取代黑巴、黑的。

2002年,武漢市公共汽車公司武漢市電車公司武漢市輪渡公司武漢市出租汽車公司武漢市汽車輪渡管理所武漢市公用客車廠組建成立武漢市公共運輸集團,2003年正式掛牌,並且參股武漢通恆公汽有限公司。武漢市公交集團公司位於漢陽區馬鸚路特6號。

武漢公交專線車的票價非空調車是1元(刷卡0.8元),空調車是2元(刷卡1.6元,部分遠郊線路刷卡1.8元),雙層巴士線路為1.5元(刷卡1.3元),此外郊區線路實行梯形票價。

軌道交通

武漢傳統過江交通工具——輪渡

2000年,中國批准長春大連武漢重慶4個城市為首批輕軌建設示範城市之後,武漢軌道交通公司(現為武漢地鐵集團WUHAN METRO GROUP)成立。2000年底,投資21.99億元、總長約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03年底具備試通車條件,2004年7月在四個城市中第二個投入試運營。2010年7月29日,武漢軌道交通一號線二期開始試運營[16],第一個全天運營日錄得15萬人次的流量,比之前有所增長[17],至此開始全線試運行,現在日平均客流量達到20萬人次[18]

武漢市規劃未來的軌道交通網由12條線路構成,總長約540公里。除1號線(U1)吳家山至堤角28.87公里為輕型地鐵外,有7條線路是重型鐵路系統,另有3條線路是區域鐵路。分別為:2號線(U2)常青花園至魯巷,27.985公里;3號線(U3)沌口至三金潭,28.3公里;4號線(U4)武漢火車站至永安堂,30.1公里;5號線(U5)南湖至青菱;6號線(U6)老關村至堤角,32.8公里;7號線(U7),盤龍城至黃家湖。這9條線路中,二、三、四號線跨越兩江,連通三鎮,構成武漢地鐵的內環線;一、五號線分別貫穿漢口、武昌的東西方向;六號線溝通漢口、漢陽舊城及後湖新區;七號線則把漢口北部與武昌東南部聯為一體。2006年11月16日,武漢地鐵二號線與四號線一期工程動工,預計於2012年建成。2009年12月30日,三號線與四號線二期工程動工,預計於2014年完工,2015年投入使用[19]

市內過江橋梁和隧道

武漢長江大橋

長江和漢江雖然給武漢帶來了水運便利,但也造成了陸路的交通困難。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武漢過江橋梁和隧道眾多。長江上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有軍山長江大橋白沙洲長江大橋、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即將動工建設)、武漢長江大橋(長江一橋、公鐵兩用橋)、武漢長江二橋武漢二七長江大橋(在建,計劃2011年完工)、天興洲長江大橋(公鐵兩用橋)、陽邏長江大橋共六座公路大橋和兩座公鐵兩用大橋。漢水上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有蔡甸橋三官大橋(在建)、滬蓉高鐵跨漢江橋梁(在建)、長豐橋古田橋(即將動工)、知音橋鐵路橋月湖橋江漢橋晴川橋共八座公路橋和兩座鐵路橋。武漢長江隧道於2008年12月28日調試運行通車,為長江上的第一座過江隧道。為2號線而建的中國首條穿越長江地鐵隧道已於2009年10月16日開始動工[20]4號線的長江隧道也已動工[18]武漢三陽路長江隧道工程也即將啟動,屆時其將為長江上第一座公路地鐵兩用隧道[21],規劃中的8號線將從此而過。

經濟

從武漢輪渡上看漢口市區

概況

武漢是華中地區乃至中國內陸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擁有冶金、紡織、造船、製造、光電、信息、醫藥、食品、化工、汽車等產業。在清朝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三鎮經濟繁榮,位居亞洲前列,故曾有「東方芝加哥」 之稱。但自1980年代以來,武漢的發展未能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被「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拋在了身後。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後開 始迅速轉變,城市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2008年武漢市政府開始創建全國衛生文明城市,城市面貌大為改善。20世紀90年代,武漢建立了位於蔡甸區沌口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昌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漢口東西湖的台商投資區,以及位於新洲陽邏陽邏開發區。中國三大鋼鐵集團公司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位於武漢;中國三大汽車製造廠之一東風汽車公司總部位於武漢。 武漢市的經濟基礎和實力遠遠超過中部地區的其他城市。經國家統計局核實,[22]武漢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為4,115.51億元;2009年武漢完成GDP4,620.18億元,總量位居全國第12名,是長江沿線城市帶上第三大經濟體,工業產值僅次於上海市重慶主城區,高於南京市。人均GDP逾7400美元。

工業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現已形成門類比較齊全、配套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武漢正在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著力推進產業技術升級、集群發展。重點發展鋼鐵、 汽車及機械裝備、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環保、菸草及食品、家電、紡織服裝、醫藥、造紙及包裝印刷十大主導產業。同時運用產業政策,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重 點發展鋼鐵化工及環保產業聚集區、汽車及機電產業聚集區、光電子及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食品工業聚集區、都市工業聚集區。一批年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大型企 業,以及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武漢製造」知名品牌正在湧現。此外,武漢擁有中國中部第一個永不落幕的工業城鎮之稱。

汽車整車生產企業: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東風風神、東風渝安、東風電動、三環汽車和3604改裝車

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提愛思全興、德爾福、佛吉亞、法雷奧

通信:烽火通信、光迅科技、楚天雷射、武漢長飛、凡谷電子、武漢NEC、普天通信

鋼鐵企業:武漢鋼鐵集團

菸草:武漢捲菸廠

電子信息產業:新芯、富士康、冠捷、唯冠

外商投資

武漢是中國首批沿江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資中西部的熱點地區和首選城市。武漢堅持「開放先導」戰略,一大批樞紐性、功能性基礎設施相繼建成並投 入使用,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同時,從轉變政府職能入手,對外來企業實行「一條龍」聯合辦公制度、市長對話會制度、受理投訴制度、投資環境責任 制度等等,投資環境日益改善。目前,武漢是法國在中國投資額最高的城市。法國在武漢的最大單個投資項目是法國PSA標緻雪鐵龍集團與中國東風汽車公司合資的汽車項目,經過多次增加投資,目前法國在該項的總投資額已遠遠超出在中國其他城市單個項目的投資額。此外,法國在武漢還有其他多種項目的投資。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國在武漢的各類投資總額已近22億美元,占法國在中國全部投資的三分之一。[23]另外,在武漢所有外商投資中,港資比重最大。

世界500強瑞典宜家(IKEA)將投資3億歐元,在漢建宜家家居中心,以及亞洲最大的購物中心。宜家將以武漢為核心,購物中心輻射武漢城市圈乃至中部五 省。接著以購物中心為先導,把中西部物流中心放在武漢。最後將生產製造中心放在武漢。預計2015年宜家武漢店正式對外營業。

金融商貿

武漢一直是長江中游的商貿金融中心,歷史上流傳著「貨到漢口活」的說法。明末清初,漢口就躋身全國四大名鎮之列,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上個世紀初,漢口一度成為中國第二大對外通商口岸,中國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今天,這座商家必爭之地仍然商賈雲集,千街熙攘。目前,全市擁有商業網點12萬餘個,有3家商業 企業躋身全國連鎖經營企業30強行列,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千億元大關。武漢的主要商業集中在中山大道、解放大道(航空路)、江漢路、漢正街市場、 司門口、中南路、鍾家村。新興商圈有街道口、王家灣、徐東、光谷、廣埠屯(為華中最大的IT市場).武漢本土的武商集團建摩爾城。3年後,它將與改造後的 國廣、武廣、世貿連通,形成約40萬平方米的「摩爾城」。法國「家樂福」、德國「麥德龍」、美國「沃爾瑪」、香港「百佳」等國際零售商業巨頭相繼進入武漢,推動了武漢商業貿易發展。武漢金融、證券交易同樣活躍,中國人民銀行和一批國有商業銀行在武漢建立了區域性的機構,法國興業銀行、英國滙豐銀行、香港東亞銀行、日本瑞穗實業銀行在漢設立了分行,10多家外國銀行和保險公司在武漢設立了辦事機構。

文化

節日

武漢國際旅遊節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武漢國際渡江挑戰賽暨武漢渡江節等。武漢文化底蘊深厚,有"京劇之母"美譽的漢劇,便鼎盛於漢口, 最終與徽劇合流, 誕生了國粹京劇。

城市紀念日

日期 名稱
10月25日 武漢市恥日 1938年武漢淪陷日。自2004年起,每年10月25日試鳴防空警報

媒體

名稱 類型 備註
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 報紙 湖北日報報業集團,全省覆蓋
長江日報武漢晚報武漢晨報 報紙 長江日報報業集團
長江商報 報紙 湖北長江出版集團
湖北電視台 電視 全省覆蓋
湖北經濟電視台 電視 全省覆蓋
武漢電視台 電視 7個頻道
武漢教育電視台 電視
湖北人民廣播電台 電台 全省覆蓋
楚天廣播電台 電台 全省覆蓋
武漢人民廣播電台 電台
讀者文摘 雜誌
知音 雜誌 知音雜誌社,全國覆蓋
特別關注 雜誌 湖北日報報業集團,全省覆蓋
前衛 雜誌
愛你 雜誌
大武漢 雜誌

體育

武漢擁有原國家體委直屬的體育專業高等學府武漢體育學院。

武漢擁有武漢光谷球 隊。武漢職業足球俱樂部成立於1994年,球市最火爆的1997年、2004至2005年間,曾被譽為「金牌球市」。2005年武漢隊教練裴恩才被抽調擔 任中國女足教練,加上武漢隊之後成績欠佳,球市從此逐漸冷清下來。2006年10月,武漢雅琪衝擊甲級聯賽失敗。2007年,由於資金問題,武漢雅琪放棄參加乙級聯賽。同年,志在沖甲並且聘請遲尚斌作為總教練的湖北警院隊由於在中國足協組織的體能測試中無一人過關而沒有取得參賽資格。

方言

武漢地處中部地區,各種方言交匯形成了特別的武漢話。武漢話是大部分武漢城區居民的母語,也通行於整個武漢市乃至武漢城市圈。 武漢話在方言學的分類系譜上,屬於官話方言(又叫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話,與成都方言、重慶方言、貴州方言等同屬一個系譜,也是西南官話地理分布上的最東端,東南端被臨界的湘方言贛方言、官話江淮方言等所包圍。
近年,普通話極為強烈地影響武漢話,致使武漢方言較有特色的語音、語法、詞彙現象大幅被普通話所取代,形成新的武漢話,這在高校密集的地區尤為普遍。新的武漢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改變調值的普通話。

武漢藝術家夏雨田用 「辦事腦子靈,說話喉嚨喳」來形容武漢話。由於政府的大力推廣,普通話自解放後即開始影響武漢話的語音,目前尤為明顯。同時,武漢還有「彎管子普通話」, 即把武漢話套上普通話的調值,這種語言通常是調侃而用。武漢有電視台開闢了方言節目,比如「經視故事會」、「新聞故事會」和「都市茶座」等。

武漢小吃,豆皮(左下);熱乾麵(右下);桂花糊米酒(上)

飲食

提及武漢飲食,最有特點的是武漢的早點和小吃。武漢話里把吃早餐叫「過早」,該詞最早見於在清代道光年間的《漢口竹枝詞[24]。武漢的早點以種類多、搭配妙、做法絕、價不高、飽得吃為特色[24]。武漢的早點小吃品種之多全國聞名,敢號稱「每天吃一種,三個月不重樣」[25]。武漢著名作家池莉曾經在其作品《熱也好 冷也好 活著就好》裡排點過武漢的早點:

老通城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記熱乾麵談炎記的水餃,田恆啟的糊湯米粉,厚生里的什錦豆腐腦,老謙記的牛肉枯炒豆絲,民生食堂的小小湯圓,五芳齋的麻蓉湯圓,同興里的油香,順香居的重油燒梅民眾甜食的汰汁酒,福慶和的牛肉米粉……

其中以蔡林記的熱乾麵小桃園瓦罐雞湯四季美湯包、老通城的三鮮豆皮,為武漢最有名的四大小吃[26]。品嘗武漢早點和小吃的最好去處是位於武昌區司門口的有「漢味早點第一巷」之稱的戶部巷[27]。這條長147米的小巷裡,經營著170餘種早點小吃,在2008年就接待了360萬顧客,營業額達2520萬元[28] 。因此在武漢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之美談[24]

旅遊

武漢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黃鶴樓公園
中國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武漢市東湖風景區 歸元禪寺
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紅樓)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武漢博物館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武漢市木蘭天池旅遊區
武漢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 八七會議會址
盤龍城遺址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湖泗瓷窯址群 明楚王墓
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大智門火車站
江漢關大樓 武漢大學早期建築
詹天佑故居 漢口近代建築群
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武漢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漢劇 龍舞
湖北大鼓 湖北評書
湖北小曲 漢繡
木蘭傳說 武漢木雕船模

自然人文景觀

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公園中國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濕地公園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道教全國重點宮觀國家一級圖書館中國國家重點美術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武漢國際旅遊節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中國武漢國際賽馬節

黃鶴樓

武 漢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表形態複雜,形成了許多自然人文景觀。這些景觀多集中在城區,郊區較少。自從明朝漢水改道形成漢口鎮後,位於漢水和長江交匯處 的漢口陸續出現了大小碼頭。在這些碼頭的附近形成了漢正街商品集散地,武漢從而成為中國當時最重要的貿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之一。東西南北人流如織,碼頭文化 從此在武漢紮根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武漢成為中國最有市井氣息的城市之一。

歷史建築

即武漢市範圍內的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包括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優秀歷史建築名錄的建築與其他未列入上述名錄的其它歷史建築。武漢歷史建築是武漢市獨特歷史文化的縮影。

武漢歷史建築根據所在區域、建築年代和歷史價值進行分區編號。

編碼格式

[區域][建築級別][建築年代][編號]

  • 區域劃分:
    • 漢口 A
    • 漢陽 B
    • 武昌 C
    • 郊區 D
  • 建築級別 :分A、B、C三個級別。
  • 建築年代以初建年代為準。

社會

教育

2006年,武漢市教育經費總投入為55.07億元[29],全市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為1.38%[30]。 截至2006年底,武漢地區共有各級各類教育機構(不含省部屬技工學校)2343個,在校學生228.59萬人,教職工18.53萬人,專任教師 12.44萬人,其中市屬各級各類教育機構2227個,在校學生129.68萬人,教職工10.28萬人,專任教師7.97萬人。合計共有幼兒園616 所,普通中小學1358所,中等職業教育機構171所,高等教育學校(含成人高校)59所[30]

高等教育

武漢大學正門
華中科技大學正門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綜合實力在各類評比中始終處於全國前列,高等教育優勢明顯,為華中地區的教育中心。武漢在2008年就已擁有普通高校55所,其中985工程高校2所,211工程高校7所[31],在校生規模達到74.7萬人,居19個副省級以上城市的第2位[32],其中包括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農業大學等著名高校。

科技

武漢高校密集,科研單位眾多,科技創新能力、科技競爭力綜合排名全國第三位,成為武漢在全國各類綜合排名中最靠前的指標[32]。截止2006年,武漢擁有普通高等學校52所,培養研究生的高等學校達18所,其中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11所。武漢現有各類科研機構106所,國家實驗室(籌)1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項,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3個[33],在漢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48名[34]。武漢也是全國惟一承擔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管理、交易、產業化及智慧財產權示範的全面試點工作的城市[32]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中國光谷)是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武漢東湖地區是僅次於北京中關村的中國第二大智力密集區,在通訊生物工程雷射微電子技術和新核動力等五大領域中,處於全國領先地位[35]

2006年,武漢市全年研究與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1%,有高新技術企業2504個,高新技術產業當年實現產值1100.4億元。

醫療衛生

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衛生事業機構2111個,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2.61人,病床4.75張[32]。目前共有三級甲等醫院約20所,其中,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原武漢市第二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武漢市第四醫院等綜合醫院和武漢大學口腔醫院等專科醫院是華中地區一流醫院。

宗教

歸元寺羅漢堂

武漢市現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武漢解放前有過印度教,後已不存。佛教傳入武漢最早,已有1500多年歷史,道教、伊斯蘭教傳入武漢分別已達1000多年和600多年。天主教傳入武漢已達300多年,基督教傳入最遲也有100多年。原有東正教,也於1958年後不再獨立存在。[36]。據1998年統計,全市現有信教群眾112000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6%。1999年,全市有宗教活動場所278個,其中佛教有95個,道教96個,伊斯蘭教3個,基督教79個,天主教5個。[37]

長春觀

武漢市佛教以曹洞臨濟二宗為主。武漢寺廟的修建始於東漢,以武昌最多。寶通寺蓮溪寺歸元寺古德寺並稱為武漢著名的「四大叢林」[36]武昌佛學院推動了中國佛教界的復興與改革運動, 太虛院長提出了著名的「人間佛教」的思想[37]。武漢地區的道教分正一道全真道兩派。武漢地區宮觀的修建最早始於北宋,現市內僅存位於武珞路長春觀[36],是著名的道教龍門派道觀,為紀念長春真人邱處機而建。長春觀是我國公認的道教著名十方叢林之一,人稱江南一大福地[37]。伊斯蘭教始於元代傳入武漢地區,最早的清真寺建於明代,現對外開放的清真寺僅有以下3座。漢口民權路清真寺是武漢市尚存的3座清真寺中歷史最長、規模最大、保持較為完好的一座清真寺[36]。其餘2座為武昌起義門清真寺漢口二七街清真寺

1861年英國倫敦會傳教士楊格非到達漢口,成為最早進入華中地區的新教傳教士。建於1931年的榮光堂是武漢市最大的教堂,初建時以傳教士楊格非的名字命名為格非堂。始建於1864年武昌崇真堂是楊格非來武漢後建造的第一座基督教堂,也是湖北最早的一座[36]葡萄牙傳教士何大化明朝將天主教傳入武漢[36]。武漢現有教堂都是在19世紀中葉以後修建的,比如漢口上海路聖若瑟教堂、武昌花園山聖家堂和漢陽顯正街聖高隆龐堂

名人

湖廣總督張之洞

武漢籍名人:

國際交流

友好城市

目前武漢共有19個友好城市[38],分別是:

序號 國家 城市 簽字時間 簽字地點
1  日本 大分市(Ōita) 1979年9月7日 大分市
2  美國 匹茲堡市(Pittsburgh) 1982年9月8日 武漢市
3  德國 杜伊斯堡市(Duisburg) 1982年10月8日 杜伊斯堡市
4  英國 曼徹斯特市(Manchester) 1986年9月16日 武漢市
5  羅馬尼亞 加拉茨市(Galaţi) 1987年8月12日 加拉茨市
6  烏克蘭 基輔市(Kiev) 1990年10月19日 基輔市
7  蘇丹 喀土穆市(Khartoum) 1995年9月27日 武漢市
8  匈牙利 傑爾市(Győr) 1995年10月19日 傑爾市
9  法國 波爾多市(Bordeaux) 1998年6月18日 武漢市
10  荷蘭 阿納姆市(Arnhem) 1999年9月6日 阿納姆市
11  南韓 清州市(Cheongju) 2000年10月29日 武漢市
12  美國 聖路易斯市(Saint Louis) 2004年9月27日 武漢市[39][40]
13  奧地利 聖珀爾滕市(St. Pölten) 2005年12月20日 郵件互簽
14  紐西蘭 克賴斯特徹奇市(基督城市,Christchurch) 2006年4月4日 武漢市
15  加拿大 萬錦市(Markham) 2006年9月12日 萬錦市
16  瑞典 博倫厄市(Borlänge) 2007年9月28日 武漢市
17  冰島 科波沃市(Kópavogur) 2008年4月25日 武漢市
18  馬來西亞 亞庇市(Kota Kinabalu) 2009年3月25日 武漢市
19  美國 哥倫布 (俄亥俄州)(Columbus, Ohio) 2009年10月30日 哥倫布市[41]

領事機構

領事機構
美國駐武漢總領事館
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
韓國駐武漢總領事館

聯合國亞洲採購中心駐武漢百年老街(漢正街)。義務:向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進行國際聯合採購。

  • 另外,日本、加拿大、德國、英國、荷蘭、紐西蘭等國家也正在籌備在漢設立領事機構。

注釋

  1. ^ 1.0 1.1 1.2 1.3 武汉市统计年鉴2009.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09-12-28 [2009-3-26] (中文(簡體)). 
  2. ^ 2009年度武汉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中文(簡體)). 
  3. ^ 中部崛起改变中国经济版图. 網易新聞. 2011-2-20 [2011-02-20].  (來源:長江日報
  4. ^ 王汗吾,吳明堂. 中国第一个直辖市发祥地——“京兆区”武汉. 中國地方志. 2008, (07). 
  5. ^ 5.0 5.1 《武漢市志·總類志》(1998),水文
  6. ^ 「考证」 武汉建市究竟是哪一天?. [2007-05-02]. 
  7. ^ 7.0 7.1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纂. 武汉综述,《武汉年鉴(2007)》. 武漢年鑑社. 2008年 [2009-3-6] (中文(簡體)). 
  8. ^ 武漢十大姓
  9. ^ 武汉获批全国首个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 長江網. 2009-06-25 [2011-02-16]. 
  10. ^ 10.0 10.1 10.2 武汉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香港大公報. 2010-7-17 [2011-02-16]. 
  11. ^ 11.0 11.1 2010年度武汉交通十件大事(组图). 網易新聞. 2011-01-26 [2011-02-16]. (來源:長江日報
  12. ^ 12.0 12.1 12.2 12.3 湖北十一五日均投资1亿 打造4小时生活圈 (图).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網站. 2010-12-20 [2011-02-16]. 
  13. ^ 铁道部规划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大铁路枢纽. 新浪網. 2005-3-18 [2011-02-16].  (來源:楚天都市報
  14. ^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年客流量喜破1000万. 中國民航新聞信息網. 2009-11-23 [2011-02-16]. 
  15. ^ 2011年武汉120亿元提速地铁建设 航线直飞巴黎. 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 2011-2-12 [2011-02-16].  (來源:長江日報
  16. ^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通车试运营. 武漢地鐵集團官方網頁. 2010-07-29 [2010-07-30] (中文(簡體)). 
  17. ^ 武汉轻轨通车首个双休日迎15万观光客. 荊楚網. 2010-08-01 [2010-08-01] (中文(簡體)). (來源:楚天都市報
  18. ^ 18.0 18.1 轨道交通的美好时代,真的来了(图). 網易新聞. 2011-02-16 [2011-02-16] (中文(簡體)). (來源:長江商報
  19. ^ 2014年,地铁“第一环”画圆. 荊楚網. 2009-12-31 [2011-02-16] (中文(簡體)). (來源:湖北日報
  20. ^ 中国首条穿越长江地铁隧道武汉开掘. 人民網. 2009-10-17 [2011-02-16] (中文(簡體)). 
  21. ^ 武汉拟建公铁两用长江隧道. 網易新聞. 2010-11-18 [2011-02-16] (中文(簡體)). 
  22. ^ http://www.tjcn.org/news/201006/12070.html
  23. ^ 參見《湖北日報》2006年10月19日刊登的《黃鶴樓向艾菲爾塔招手 武漢成為法國投資熱點》
  24. ^ 24.0 24.1 24.2 武汉:台商抢滩“九省通衢”. 海峽之聲網. 2009-11-4 [2011-03-06]. 
  25. ^ 瀟瀟. 早尝户部巷. 飲食科學. 2009, (5) [2011-03-06]. 
  26. ^ 忘不掉的美味:细数武汉十大名小吃(组图). 新浪旅遊. 2010-1-13 [2011-03-06]. 
  27. ^ 户部巷——汉味早点第一巷. 新華網湖北頻道. 2005-03-25 [2011-3-6].  (來源:湖北日報
  28. ^ 武汉户部巷:小吃街里走出宽阔创业路. 經濟日報. 2008-5-15 [2011-03-06]. 
  29. ^ 主要用於市屬各級各類教育機構。
  30. ^ 30.0 30.1 武汉年鉴2007——教育. 武漢方志網. [2009-4-24] (中文(簡體)). 
  31. ^ 武汉又有三所高校跻身“211”. 人民網轉載自《武漢晨報》. 2005-10-10 [2009-4-24] (中文(簡體)). 
  32. ^ 32.0 32.1 32.2 32.3 武汉年鉴2007——武汉综述. 武漢方志網. [2009-4-24] (中文(簡體)). 
  33. ^ 洪山概览. 武漢市洪山區政府網站. [2009-4-24] (中文(簡體)). 
  34. ^ 2008中国城市院士排行榜(按申报单位所在城市). 新浪網. 2008-4-23 [2009-4-24] (中文(簡體)). 
  35. ^ 到2010年武汉在20个重点城市竞争力可能下滑6位. 新浪網轉載自《長江商報》. 2001-1-5 [2009-4-24] (中文(簡體)). 
  36. ^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董洪超. 武汉的宗教建筑初探. 中外建築. 2009, (12) (中文(簡體)).  外部連結存在於|title= (幫助)
  37. ^ 37.0 37.1 37.2 宮哲兵. 武汉市宗教的现状与世俗化特点——当前城市宗教工作田野调查之一. 宗教學研究. 2002, (03): 83–88 (中文(簡體)). 
  38. ^ 國際友好城市一覽表,武漢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2006年10月
  39. ^ St. Louis Sister Cities,St. Louis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04年9月,於2008年12月31日查閱
  40. ^ 武漢與美國聖路易斯市簽署友城關係備忘錄,武漢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2004年9月
  41. ^ 湖北省與俄亥俄州續「舊情」武漢市與哥倫布市結「新好」,長江日報,2009年10月31日,於2009年11月24日查閱
  42. ^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於1981年6月16日簽訂的美國駐武漢總領事館中文網頁《中國政府和美國政府關於相互增設三個總領事館的換文》

參考資料

  • 武漢博物館. 武汉博物馆展览相关知识简介. 武漢. 2004. 
  • 武漢市教學研究室. 武汉地理. 武漢: 武漢出版社. 1997. ISBN 7-5430-1335-5. 
  • 皮明庥主編. 简明武汉史.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05. ISBN 7-5430-3279-1.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市志·总类志.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8: 313. ISBN 7307026570 (中文(簡體)). 

外部連結

前任者:
清朝清朝北京
中華民國國民臨時政府
1912年10月-1912年11月
 中華民國﹙臨時首都﹚
繼任者:
 中華民國北京
前任者:
 中華民國南京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武漢國民政府
1927年
 中華民國
繼任者:
 中華民國南京
前任者:
 中華民國南京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戰時)
1937年
 中華民國
繼任者:
 中華民國重慶市(永久陪都)

[[Category:武汉|*]] [[Category:中国副省级城市]] [[Category:中国省会城市]] [[Category:中国特大城市|鄂]] [[Category:长江沿岸城市]] [[Category:中国共产党革命圣地|鄂]] [[Category:湖北地级市]] [[Category: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鄂]]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直辖市|汉]] [[Category:国家园林城市]] [[Category:武汉城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