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丁肇青(1893年—1950年)字雄东,乳名家箴河南省邓县城内文庙街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中华民国政治人物。[1]

生平

1913年,丁肇青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1917年转入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期间,他曾为五四运动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五四运动爆发前,丁肇青在李大钊引导下参加“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任《北大学生周刊》主编,并负责《新青年》海外发行工作。5月3日,北京十三所大专院校学生代表开会,北京大学代表丁肇青在会上发言,会议制订了四条决议,许德珩起草了宣言。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丁肇青积极参加。[1]

192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当天,丁肇青和北京大学同学乘汽车上街宣传“劳工神圣”、“提倡三·八制”,在前门遭到警察逮捕。后来,他们经蔡元培李石曾保释。[1]

1920年,北京政府派丁肇青等人官费赴法国留学,后来丁肇青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为河南省第一个博士[2]。在法国期间,他结识了留法勤工俭学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并共同参加进步活动。[1]

1930年,马古烈博士在中国公学演讲时摄影。右起:朱少屏马君武,丁肇青,马古烈,胡适之劳伦子

归国后,丁肇青在国民政府军政部任少校秘书。后因被怀疑同冯玉祥交往而降调为科员,丁肇青乃辞职。当时,法国派丁肇青在巴黎的同学马古烈博士到中国考察教育。国民政府教育部即派丁肇青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视察专员,陪同马古烈赴上海北京沈阳等地进行考察。考察完成后,丁肇青被任命为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反蒋失败后,蒋介石通缉丁肇青。丁肇青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授,教法国文学,并被聘为张学良部名誉顾问。[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丁肇青支持抗日,在张荫梧部任职。任内,他曾作为北察游击队总司令联络员,驻长治八路军总司令部。[1]

1941年,丁肇青回到邓县,兴办教育及福利事业。其间,他先后设计筹建社会大戏院、城关一小教学楼、公立医院,并参与创办了丁氏私立敦本中心小学、淯滨中学等校。[1]

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在邓县与中共军队作战,被捕国民党人士称丁肇青参与作战,丁遂被拘留审查,1950年未结案既逝世。[1]

著作

  • 《中法文化交通史》[1]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丁肇青,邓州文化网,2009-3-7. [2012-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2. ^ 河南不到2000人"博士村"出20个博士23个硕士(图). 郑州晚报. 2014-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