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本愿寺 (青岛)

坐标36°04′19.5″N 120°19′22″E / 36.072083°N 120.32278°E / 36.072083; 120.3227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本愿寺
基本信息
位置青岛市胶州路2号
坐标36°04′19.5″N 120°19′22″E / 36.072083°N 120.32278°E / 36.072083; 120.32278
宗教日本佛教
宗派净土真宗大谷派
本尊阿弥陀佛
建筑详情
开山时间1922年
废寺时间1946年
地圖
地图

东本愿寺中国青岛市内一座曾经存在的日本佛教真宗大谷派寺院,其原址位于今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胶州路2号,建于1922年,日本投降后由崂山下清宫接管。现已不存。

历史

真宗大谷派在青岛的活动始于日本占领青岛后不久的1915年,1917年9月开设布教所[1]。1922年建成寺院,1928年5月1日升格为东本愿寺青岛别院。1930年开设“北支那开教监督部”,管辖华北布教事务,住持为西田宽祐。1939年有400名檀家日语檀家制度(供养寺院的固定信徒),仅次于西本愿寺[2]

由于日本佛教历来与政治关系紧密,日本佛教界也一度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支持者,通过“从军布教”、为日军及其傀儡政权武装举行“慰灵祭”等活动为日军侵华服务[1]。日军三次出兵山东干涉北伐期间,东本愿寺于1927年5月至1928年5月派遣僧人开展战地布教、慰问。1939年11月20日,东本愿寺利用“济南潍县坊子各地开教师数名来青之机会……感谢皇恩”,举行“皇军阵没将士之慰灵祭”。[2]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日本侨民全部被遣返,东本愿寺地产物品经青岛市政府责令,于1946年初由汉传佛教湛山寺接收,原计划改名为“国庆寺”。当时尚存的6处日本佛寺最初均由湛山寺接管,但因其他佛寺、道观多次申请参与分配敌产,市政府于1946年3月18日决定将6处寺院由湛山寺、华严寺及道教下清宫、白云洞共同分配。东本愿寺最终由下清宫接管[2],改为吕祖庙,同时用作殡仪馆。1945年12月,文德女中女教师费筱芝青岛保安队士兵枪杀,引发大规模学生运动,费筱芝追悼大会即于1946年1月12日在此处举行。1947年1月,中国航空121号班机空难后,死难者遗体暂存于此处[3],罹难者之一、京剧名旦李世芳的入殓仪式也在此举行。[4][5]

1949年后,寺院曾用于开设私立纯德小学。1952年,私立纯德小学与其南侧的私立崇德小学合并为青岛观象二路小学[4][6][7]。1959年11月青岛市电车筹备处成立,为建设无轨电车,将寺院拆除改建为电车整流站,1960年10月16日正式供电[8]

建筑

东本愿寺占地面积1851.2平方米,本堂面积约310.3平方米,规模小于西本愿寺善导寺妙心寺[2]

参考文献

  1. ^ 1.0 1.1 王向远.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 北京: 昆仑出版社. 2015. ISBN 978-7-80239-210-6. 
  2. ^ 2.0 2.1 2.2 2.3 李雪皎. 日本佛教在青岛的“海外开教” (硕士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 ^ 张犇. 《民国上海空难简史——以1945~1949年为重点的考察》.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5: 98–110. ISBN 978-7-5458-1164-3. 
  4. ^ 4.0 4.1 吕铭康. 胶州路的东本愿寺和吕祖庙. 青岛早报. 2019-01-18 [2022-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6). 
  5. ^ 鲁海. 《青岛老街故事》.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552-1805-0. 
  6. ^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编). 第三篇 普通初等教育,第一章 学校. 《青岛市志·教育志》.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4 [2024-04-08]. ISBN 7-5011-260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9). 
  7. ^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编). 第二篇 宗教,第三章 基督教. 《青岛市志·民族宗教志》.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8. ISBN 7-5011-3723-4. 
  8. ^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编). 第三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二章 城市公用事业,第三节 城市公共交通. 《山东省志·城乡建设志》.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 [2022-01-26]. ISBN 7-209-0268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6). 

Template:青岛市日本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