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饒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余饒理
原文名George Ede
出生(1854-07-10)1854年7月10日
 英国
逝世1904年1月7日(1904歲—01—07)(49歲)
 大清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五經富鎮
国籍 英国
职业傳教士教育家作家
活跃时期 清治臺灣
日治臺灣
知名于長榮中學創校校長
知名作品三字經新纂白話註解
汉语名称
繁体字 余饒理
简化字 余饶理
汉语拼音 Yú Ráolǐ
白話字 Î Jiâu-lí

余饒理(英語:George Ede;1854年7月10日—1904年1月7日),是一位生於英國的長老教會傳教士教育家文學家。他在1883年受英國長老教會差遣至臺灣,並於1896年遷至廣東。他是臺南長老中學(現長榮中學前身)首任校長,並著有《三字經新纂白話註解》一書[1][2][3]

生平

抵達臺灣

余饒理畢業於蘇格蘭愛丁堡師範學院,受訓成為教育家。1883年12月23日,受英國長老教會派遣,余饒理偕同妻子余安妮來台從事宣教工作。他在台南學習台語,並成為第一位負責教育工作的宣教士。來台數月後,因羅馬字易於使用與學習,他便已精通台語,並逐日前往台南神學院教導學生讀寫白話字[3]

辦學與研究

受台南教士會指派,余饒理盡力籌備中學的設立,終於在1885年9月21日正式成立「台南長老教中學」,並出任首任校長。創校之初,校舍為老舊樓房,從各教會小學前來就讀的學生僅10名,至該年年底才增額至20名。然而,老舊樓房十分狹小,且白蟻叢生,並不利於辦學。至1890年時,更因考量學生安全,而停課4年之久。後來得到來自英國格拉斯哥長老教會神學校500英鎊的募款,於新樓西南方建立起新的校舍。1894年重新辦學,收納60名學生。[3]

1895年10月20日,乙未戰爭台南城淪陷前一日,余饒理曾自安平寫信給人在台南城的巴克禮宋忠堅牧師,告知兩人劉永福民主國官員「走路」的消息,促成巴克禮代表台南地方領袖請求日軍和平佔領台南,被喻為「救著全台南的一張批」。[4]1896年,台灣進入日治時期,為因應時代需求,余饒理提出教授日語英語的建議。此外,自從創校以來,余饒理也長期推動設置師範學院,培養教會小學的教員,然計畫最終無法實現。[3]

余饒理在台生活期間,認知到許多讀書人專注於研究《四書》與《五經》,卻對《三字經》十分輕視。因此,他以白話字撰寫並出版了《三字經新纂白話註解》一書。此書不僅提供學習者逐字台語讀音與解釋,也載明其文句與中國歷史典故的關聯。1894年初版印800本,1904年再版印2000本,售價銀圓2角5分。[3][1]

離開台灣

余夫人安妮定居台灣13年間,因水土不服,經常生病。經醫師建議決定離開台灣。1896年9月,余氏夫婦前往中國廣東客家五經富從事嶄新的宣教工作。隨後,余饒理在五經富又工作了8年之久直至去世,期間除辦理小學教育,也經營書房。[3]

作品

  • Sèng-tō Būn-tap》(聖道問答;1884年)
  • Bān-kok Kì-lio̍k》(萬國記錄;1887年)
  • Tiong-kok Le̍k-tāi Phó͘-lio̍h》(中國歷代譜略;1890年)
  • Sam-jū-keng Sin-chōan Pe̍k-oā Chù-kái》(三字經新纂白話註解;1894年)
  • Siàu-liām Phoaⁿ Bo̍k-su〉(數念潘牧師;1900年1月台南府城教會報)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1.0 1.1 史話312 余饒理三字經註解. 教會史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 ^ 林信堅. 余饒理校長夫人的親筆信. 宣教士人物檔. 19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3. ^ 3.0 3.1 3.2 3.3 3.4 3.5 楊士養. 余饒理小傳. 宣教士人物檔. 196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4. ^ 林信堅. 余饒理1895年10月20日批:劉永福走路啦. 宣教士人物檔. 19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