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单身狗”,是一个主要流行于中国大陆的网络用语,最早出现于2011年,为单身人士以自喻的自嘲和调侃用词,也可能用作讽刺。此用法與單身貴族流行語成反比。

文化背景

“单身”

传统中国社会强调适龄男女应当及时嫁娶,因此单身人士在传统社会多会受到质疑和批判。但是,由于男女比例失调、经济压力过大等原因,中国大陆的单身人士比例不断上升,他们逐渐形成一个族群和圈子,令单身带来的社会压力得以减少。这令单身人士不以单身为耻,而是改为互相嘲讽,作为自我挖苦,以纾解心理压力。[1]

“狗”

一只狗

中国传统文化对狗的观感倾向负面,因此以狗形容他人在传统汉语语境下带有侮辱和贬低的意味,例如“狗官”(形容庸官)、“狗男女”(形容通奸者)、“狐朋狗友”(形容损友)等词语都充满贬义色彩。不过,英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不少为褒义性质,例如“lucky dog”(形容幸运)、“top dog”(形容掌權、擁有地位者)、“sea dog”(形容老练水手)。由于西方文化传到中国,加上现代社会盛行爱护动物的意识,狗在中文世界的形象有所改善,增添可爱和亲切的象征意义,令许多青年乐于以狗自喻或自称。此外,出于逆反心理,很多青年善于接受新事物,乐于违抗主流和传统的社会文化,因此不介意用传统文化所厌恶的狗来形容自己。虽然以狗自喻与传统文化有所不符,不过狗传统上具有潦倒、悲惨、可怜、辛苦、卑微的象征,这和单身人士形单只影的负面形象吻合,因此单身人士以“单身狗”一词自我挖苦。[1][2][3][4]

流行过程

“单身狗”一词的流行过程为渐进式,源头至今已经不可溯,是经由网民互动而偶然地逐渐流行起来。此词语于2011年最早出现,在2012年底开始广泛用作指称单身人士,其后在2014年登上人人网的“大学生热词榜单”。2015年上半年,“单身狗”一词在微博出现215,620次、在微信出现126,586次、在网上论坛出现73,624次、在博客网站出现9,755次。[3][5]

应用

一个以单身狗为题材的表情包

“单身狗”是指已届适婚年龄但未有伴侣的青年人,意思与“单身族”类近,大多用作第一人称的自嘲,而非用作恶意人身攻击。不过,这个词语有时也会被用作称呼他人,语带讥讽。此词语的使用率会因应特定事件而提升,例如在知名艺人炫耀恋情(网络语言称为“秀恩爱”)时突然出现高峰。网上亦有“虐待单身狗”的说法,或称为“虐狗”,意指单身人士看到文化作品爱情桥段、情侣炫耀恋情、婚嫁相关时事新闻时会倍感难受,造成“精神虐待”,因此情人节有时会被调侃为“虐狗节”。有些表情包以“单身狗”为题材,用犬只的照片或漫画,配上“保护单身狗”、“单身狗也是狗,请不要伤害”、“不秀恩爱,就没有伤害”等幽默语句。[1][5][6][7]

衍生用语

随着“单身狗”一词在网络世界极度流行,“XX狗”的词语构式逐渐以类推机制形成,造就一批新兴词语的出现。不同群体都在网络上以狗自喻,作为对自身学业或工作的幽默式抱怨(在网络世界称为“吐槽”),例如“初中狗”、“高中狗”、“高三狗”(高中三年级学生)、“大四狗”(大学四年级学生)、“清华狗”(清华大学学生)、“三本狗”(本科第三批录取的中国大陆高等院校学生)、“文科狗”(文科学生)、“材料狗”(材料科学本科生)、“考研狗”(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留学狗”、“IT狗”(信息技术产业从业员)、“加班狗”等。[2][3]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王琪. 网络流行语“单身狗”初探.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6, (2). 
  2. ^ 2.0 2.1 陈烯茜. 网络语言中“XX狗”的语言隐喻变化. 现代语文 (曲阜师范大学). 2016. 
  3. ^ 3.0 3.1 3.2 洪帅. “单身狗”与“XX狗”构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018-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6). 
  4. ^ 【双语汇】“单身狗”的前世今生. 参考消息. 2015-11-11 [2018-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6). 
  5. ^ 5.0 5.1 舆情报告:2015上半年网络流行语分析. 人民网. 2015-08-07 [2018-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6). 
  6. ^ 单身为什么叫“单身狗”. 北京日报. 2018-02-18 [2018-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6). 
  7. ^ 盧珮瑤. 誰人發明了「單身狗」?──情感與單身者罪名建構之關係 (PDF). 文化研究@嶺南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 [2018-08-16].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