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大彗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天大彗星
The comet on 14 December 1947
發現
發現日1947年12月8日
臨時編號C/1947 X1, 1947 XII, 1947n
軌道特性
曆元1947-Dec-19.0
觀測次數11
遠日點1,400 AU
近日點0.110 AU
半長軸700 AU
離心率0.99984
週期18,500年
軌道傾角138.51°
升交點黃經337.31°
近心點角196.18°
與地球軌道相交
最小距離
0.255 AU
彗星整體星等
(M1)
6.0
歷次近日點
日期
1947年12月2日

南天大彗星(Southern Comet of 1947,編號是C/1947 X11947 XII1947n)是一顆明亮的彗星,於1947年12月在南半球可見。它是當時二十年來人們觀測到最亮的一顆彗星[1],也是自1935年以來觀測到的最亮彗星之一,估計最大亮度為-3等(視星等[2]

觀測歷史

這顆彗星於1947年12月2日通過近日點,距離太陽0.11個天文單位,最接近地球的時間是12月7日,距離太陽0.85個天文單位。

接近的幾何形狀使得彗星在接近太陽時可能太微弱而無法被發現。十月初之後,這顆彗星迅速接近太陽,儘管變得越來越亮,但很難觀測到。在近日點期間,估計彗星位於早晨天空中,距離太陽僅6度的位置。然後它與太陽一起移動,出現在傍晚的天空中[1]

1947年12月8日,許多不同的觀測者在黃昏時發現了這顆彗星,但來自開普殖民地的未經證實的報告指出,彗星是在12月7日被發現的。澳洲霍舍姆的一份報告表示,這顆彗星是在日落前一小時左右看到的。12月9日,紐西蘭、澳洲和南非附近的一艘船也觀測到了這顆彗星,觀測者判斷它比1910年1月大彗星和1910年回歸的哈雷彗星還要明亮。在當地學校教授天文學的哈羅德·帕洛特估計這顆彗星的星等至少為-5等。約翰·帕拉斯凱沃普洛斯(John Paraskevopoulos)估計,發現時彗尾的長度至少為25度。第二天,帕拉斯凱沃普洛斯估計彗星的星等為1等[3]

12月10日,Jorge Bobone使用位於哥多華阿根廷國家天文台望遠鏡觀察這顆彗星,指出它有兩個相距6.3角秒的核心。Zdenek Sekanina估計核心於1947年11月30日分裂[4]。12月11日,彗星到達赤緯最南端-35度。12月中旬,這顆彗星的視星等估計為4至5等,而帕拉斯凱沃普洛斯估計其視星等為2.5-3等。尾巴估計長1.5度,由三個部分組成,看起來參差不齊。根據 Willem Hendrik van den Bos的觀察,兩個核心相距約10角秒[3]

這顆彗星快速變暗,最後一次肉眼觀測紀錄是在12月25日[5]。到了12月底,其亮度估計約為8等。12月31日,天文學家仍然可以觀測到彗核,相距約17角秒。1948年1月20日,喬治·范·比斯布魯克(George Van Biesbroeck)最後一次觀測到這顆彗星[3]

參考資料

  1. ^ 1.0 1.1 Cunningham, Leland E. THE BRIGHT SOUTHERN COMET, 1947 n.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948, 60 (352): 27–36. ISSN 0004-6280. 
  2. ^ Brightest comets seen since 1935. www.icq.eps.harvard.edu. [17 January 2024]. 
  3. ^ 3.0 3.1 3.2 Kronk, Gary W. Cometography: a catalogue of come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276–281. ISBN 9780521585071. 
  4. ^ Sekanina, Zdenek. Relative motions of fragments of the split comets. Icarus. January 1978, 33 (1): 173–185. doi:10.1016/0019-1035(78)90031-3. 
  5. ^ Bortle, John. THE BRIGHT-COMET CHRONICLES. www.icq.eps.harvard.edu. [19 August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