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展社會工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簡稱外展,是自1979年起,香港主要的邊緣青少年服務之一。服務模式主要參考當時西方國家的街頭工作(Street Work),包括YMCA在英國倫敦推行的離散工作 (Detached Youth Work) [1]、美國福利議會在紐約進行的街頭群黨工作(Street Gangs Work)以及康樂輔導(Play leadership)。[2] [3]

外展意即指派人員至機構外的服務或工作。顧名思義並非留守於辦公室等待青少年上門的服務,外展社工會主動到社區上的球場、公園、遊行機中心、速食店及網吧等青少年喜歡聚集的場地,結識社區上的青少年,並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輔導及活動。 當年多套電視劇集均以此為題材,計有伍衛國劉松仁主演的《北斗星》,周潤發演出的《北斗雙雄》。 外展社工開始廣為市民認識,可惜劇集內容過份渲染,與現實有不少的距離。

服務

外展社工在社區主動接觸時常流連街頭﹐容易受不良影響的青少年﹐提供輔導和指引。這些青少年通常都互相認識,他們可能是同學、鄰居、或是多年老友,甚至他們的成長、生活及家庭背景亦相約。這些一致性令他們更容易凝聚在一起,同時亦較為容易為他們安排小組活動。社工藉鼓勵小組內成員之間正面的互動、支援、鼓勵和分享,更有效地幫助他們健康成長[4]

香港政府資助的外展社會工作服務,由非政府機構派出外展社工在社區,主張接觸那些通常不大參與傳統的社交或青少年活動,並且容易受不良影響的6至24歲青少年,提供輔導和指引。 [5]

服務對象:邊緣青少年

服務時間:10:00AM-10:00PM

工作階段

外展工作一般包含四個階段:

  1. 確認階段:這階段的主要目標是確定目標組群或對象,了解地區概況及特色,發展地區資源和發展及建立外展隊的地區形象。
  2. 初步接觸階段:當外展社工或外展團隊確立了目標工作據點,確定了目標對象或組群後社工開始目標組群或對象進行初步接觸,從而了解目標對象現時的處境與困難,確立外展社工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
  3. 社交關係階段:社工與目標對象進行初步接觸後,其主要工作目標是維持以及服務對象正面的關係、了解目標小組的情況與動態,從而認清服務對象的問題與需要,確立社工的社工角色,為日後的專業輔導關係打好基礎。
  4. 協助關係階段:這時服務對象與外展社工已建立有效的溝通及聯繫,服務對象能清晰界定社工的角色,並會主動向社工尋求協助。社工主要目標是引入服務對象參與對其問題的評估,鼓勵服務對象參與介入計劃,以及正式啟動及執行介入計劃。
  5. 終結階段:社工的介入目標理應已達成,或服務對象因著不同原因而拒絕或不能繼續服服務。檢討及評估相關的服務成效。

[6]

服務發展

鄰近香港澳門,社會情況和特性與香港十分接近,澳門特區政府已於2001年開始在香港社會服務機構支持下開展了外展邊青服務,並且聘用香港機構富外展經驗的社工為顧問,協助澳門本地機構開展服務。星加坡上海廣州中山深圳等地亦積極探討實施服務於當地的可行性,並派出不少青年工作者到香港考察外展服務。時至今日,外展服務仍在成長中,尋覓更有效輔導青少年的方法。

相关影视作品

電視劇

參考文獻

引用
  1. ^ WIKI. Detached youth work. wiki. [2014-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5) (英语). 
  2. ^ 溫立文、竺永洪、陳子陞. 街頭北斗實務手冊 (M). 香港: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2010: 13. ISBN 978-962-7783-05-3. 
  3. ^ 郭少棠. 遊樂顯童真 (M). 香港: 香港遊樂場協會. 2009. ISBN 9789889712822. 
  4. ^ Kaufman,, S.. Detached youth work. UK: Russell House. 2001. 
  5. ^ 社會福利署.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社會福利署- 地區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服務.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原文發表日期 [2014-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5) (中文). 
  6. ^ 溫立文、竺永洪、陳子陞. 街頭北斗實務手冊 (M). 香港: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2010: 55. ISBN 978-962-7783-05-3.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