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星纪年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古代中国人注意到,岁星(木星)平均每12年运行一周天,由此便产生了岁星纪年法,在春秋战国时十分流行。这种历法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由西向东分为十二星次,岁星每年行一星次,十二星次的名称分别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岁星运行方向自西向东,正与周天十二辰自东向西的分配相反。
太岁纪年(自东向西) | 亥 | 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岁星纪年十二星次(自西向东) | 寿星 | 大火 | 析木 | 星纪 | 玄枵 | 娵訾 | 降娄 | 大梁 | 实沈 | 鹑首 | 鹑火 | 鹑尾 |
对应黄道十二星座 | 天秤座 | 天蝎座 | 人马座 (射手座) |
摩羯座 (山羊座) |
宝瓶座 (水瓶座) |
双鱼座 | 白羊座 (牡羊座) |
金牛座 | 双子座 | 巨蟹座 | 狮子座 | 室女座 (处女座) |
对应二十八宿 | 角、亢 | 氐、房、心 | 尾、箕 | 斗、牛 | 女、虚、危 | 室、壁 | 奎、娄 | 胃、昴、毕 | 觜、参 | 井、鬼 | 柳、星、张 | 翼、轸 |
太阳视运动十二辰(自东向西) | 辰 | 卯 | 寅 | 丑 | 子 | 亥 | 戌 | 酉 | 申 | 未 | 午 | 巳 |
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