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堂法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快雪堂法帖》 是明末冯铨选录的五卷丛帖,虽然收录内容较少,但刻工精良,且以真迹摹刻,为后世看重[1]

历史

《快雪堂法帖》开工的具体时间不详,刻手刘雨若为当时名家[1]。贴中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后有崇祯十四年(1641年)冯铨跋,由此推测可能开刻于此后,后“未刻完而经丧乱”。[2]

版本

按照刻碑地点不同,它可以分为“涿拓”、“建拓”、“内府拓”。“涿拓”是最早的,由冯铨刻于涿州,之后冯铨后代将其原刻典质给州库,被州牧黄可润买下运到福建,在福建拓出的称为“建拓”,拓工较差。黄可润的后代又将其卖给福建总督杨景素,后者进奉给乾隆,此后的便称为“内府拓”。[1]

内容

“涿拓”五卷首贴分别为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褚遂良题字《乐毅论贴》、苏轼天际乌云帖》、米芾丹青引贴》、赵孟頫闲邪公家传》。“建拓”和“内府拓”早期版本和“涿拓”保持一致,之后版本有较大变动,如将卷五换为《东皇太一贴》。[1]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马子云. 《快雪堂法帖》校后记.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4, (03). 
  2. ^ 王连起. 《快雪堂法书》帖考.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