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花街
22°16′57″N 114°09′15″E / 22.28248°N 114.15421°E
原名 | 麟檄士街/倫核士街 |
---|---|
道路長度 | 0.2公里(0.12英里) |
车速限制 | 50公里每小時 |
车道数 | 雙線單程 |
地點 | 香港中西區中環 |
起點 | 威靈頓街/砵典乍街 |
終點 | 荷李活道/嘉咸街 |
建造 | |
通車 | 1840年代 |
擺花街(英語:Lyndhurst Terrace)是香港島中西區中環的一條道路。它建於中環南部一段斜坡上,連接荷李活道及威靈頓街與砵典乍街交界處,並在結志街、閣麟街與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十字交界。
名稱
擺花街前稱倫核士街,英文名稱為「Lyndhurst Terrace」,是為了紀念英國大法官及政治家約翰·考普利,第一代林德赫斯特男爵(John Singleton Copley, 1st Baron Lyndhurst)而命名。[1]倫核士街原為西洋高級妓院集中的風月區,花街這個詞在古代有妓院聚集的地方的意思[2],又相傳當年好多買春男士前往附近的妓院前,習慣買花束送給妓女,故吸引一眾賣花小販前往擺攤,後來這條街漸漸被稱為擺花街,意指「擺放花卉的街道」,而英文名稱不變。[3][4]由於擺花街是一條短街,建於斜坡上,因此其英文名稱不叫「Street」,而是「Terrace」,即是「斜坡上的平地」。[5]這個街名亦可見於愛爾蘭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6][7]
歷史
擺花街於1840年代開闢,初時與周邊地區同為妓院的集中地,其中西式妓院多在擺花街開業,而中式的則集中在普慶坊附近的太平山街地區。[8]這些妓院後來遷至上環水坑口街,並於1903年港督彌敦命令下全數在石塘咀重置。[9]
擺花街地區也有一些餐廳,杏讌樓西菜館是其中之一。它位處於擺花街2號,是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與其他愛國志士經常舉行會議的地方,[10]也是參與第一次廣州起義、從外地來的革命志士之避難所。[11][12]接近閣麟街的一處也曾有一間「鴻福儀仗店」,專門出租轎子和幡飾等儀仗用品。[13]
自1920年代始,擺花街出現了很多珠寶店,除了有幾間到了1980年代才結業外,其餘的在1950年代被專營粵劇戲服的顧繡店取代。[13]隨著顧繡店陸續遷出,現在這裡多為售賣飾品、家品、化妝品的店鋪以及餐館。[14]電影《蝙蝠俠:黑夜之神》曾於2007年11月9日在擺花街進行拍攝工作,從香港時間下午2時30分開始,至下午6時完結。[15]
沿路著名景點
-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供市民來往中環至半山區,是為全球最長的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
- 杏讌樓西菜館遺址:該處於1979年重建成匯財中心(門牌號碼為擺花街8號),已納入中西區文物徑和孫中山史蹟徑,並設有站牌以作紀念。[10]
- 泰昌餅家總店:現時位於擺花街35號地下,於1954年開業。[16]前港督彭定康勳爵十分喜愛泰昌的蛋撻,稱之為「世界上好味的蛋撻」,泰昌因此而揚名。彭定康亦曾與其他曾訪港的外國元首,如德國總理科爾品嘗泰昌的出品。[17]2005年5月,泰昌曾因業主加租一倍至每月港幣8萬元而暫時停業。[18][19][20]事件獲得了傳媒的廣泛報導,在5月最後營業的一天,餅店門外更出現買餅食的人龍。[21]其後於同年9月在擺花街35號地下覓得舖位重開,並在香港其他地方開設幾間分店。[16]
圖片
-
擺花街交通
-
擺花街夜景
-
泰昌餅家總店(2007年)
流行文化
1987年香港電影《胭脂扣》中,如花與十二少經常在擺花街同進同出。在一討論區內也有署名為「擺花街表哥」的用戶發表以《猛鬼差館——香港員警十年經歷》為題的作品,內容講述警員在擺花街經歷過的靈異故事。而由林夕填詞、陳司翰主唱的歌曲《擺花街一號》,其中一段歌詞亦提到:「想起手牽手的節奏/想起擺花街一路陪你走」。[14]
交通
現時有以下巴士路線途經擺花街。
參考來源
- ^ 道路及鐵路-道路名稱(五)英官員命名道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地方
- ^ 花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萌典
- ^ Film Service Office. Location Library: Lyndhurst Terrac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4-02.
- ^ Andrew Yanne, Gillis Heller. Signs of a Colonial Era.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4. ISBN 978-962-209-944-9.
- ^ (4)Lyndhurst Terrace 擺花街. [201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6).
- ^ Finnegans Wake, Etext, p. 35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cHugh, Roland. Annotations to Finnegans Wak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 351. ISBN 978-0-8018-8381-1.
- ^ Lim, Patricia. Forgotten Souls: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Hong Kong Cemetery.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122. ISBN 978-962-209-990-6.
- ^ "Early Hong Kong Brothel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xhibition at the University Museum and Art Gallery, 26 November 2003 to 29 February 2004
- ^ 10.0 10.1 Home Affairs Department, "Research on the culture and history of HK for the design of tourism rout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2-06., Centre for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4 January 2011
- ^ 中西區文物徑:杏讌樓西菜館舊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
- ^ 杏讌樓西菜館-擺花街2號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3-06.,第32頁,孫中山史蹟徑小冊子(2007年修訂版),中西區區議會
- ^ 13.0 13.1 擺花街之由來. 聖雅各福群會松柏之聲. 2010年10月 [2012-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 ^ 14.0 14.1 香港並無“中華街”. 地平綫月刊. 2011年11月8日.[永久失效連結]
- ^ 《蝙蝠俠》中環擺花街進行拍攝. 星島日報. 2007年11月9日.[永久失效連結]
- ^ 16.0 16.1 MS, "Tourists fall for distinctly Hong Kong flavou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Independent, 24 February 2010
- ^ 泰昌餅家. 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叮叮-香港電車地圖. 2008 [2011-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5).
- ^ Hiufu Wong, "Behind the scenes of Hong Kong's most loved egg tart bake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NN Go, 2 August, 2010
- ^ Frederik Balfour, Bruce Einhorn, Simon Cartledge, "Hong Kong: It's Bac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loomberg Businessweek, May 30, 2005
- ^ Richard Spencer, "Rent rise means the end of Fat Pang's tarts sho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Telegraph, 12 May 2005
- ^ Angie Wong, "Chinese Cake-awa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4-04., HK Magazine, November 16, 2006
- ^ 城巴12M線 (PDF). 城巴. [2012-05-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5-10).
- ^ 新巴13線 (PDF). 新世界第一巴士. [2012-05-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