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維新
林維新(1861年—?),一名萬有,宜蘭頭圍人,清代秀才、塾師,曾率軍抗日[1],後歸順臺灣總督府,以開發叭哩沙致富,成為與日方友好的仕紳。
生平
明治28年(1895)返台,日軍入台之際並未起事,後因遭誣陷通匪而躲避山林。[1]
明治29年(1896)1月1日,與林李成等人共謀舉事,林維新率軍圍攻宜蘭城,史稱「元旦事件」。[1]
明治29年(1896)11月23日,林維新率其部下林榮於宜蘭憲兵屯所歸順日方。[3]
明治30年(1897)4月,因在領取歸順證明時受日警羞辱,憤而逃往廈門,並接濟仍在臺灣的「土匪」。[1]
明治32年(1899)返台,再度請降,前往開發叭哩沙。[2]
明治37年(1904)任通譯、宜蘭公學校教師。[2]
明治38年(1905)領受紳章。[2]
明治41年(1905)任叭哩沙庄長。[2]
明治43年(1910)任叭哩沙區長。[2]
大正4年(1915)領受欽定藍綬褒章。[2]
抗日
《忠誠和反逆之間》[4]引述宜蘭耆老黃益成的口述:「他們(指有前程有功名和仕紳之輩)的前程頓時化為烏有,而且朝不保夕,他們沒有新的資訊,對未來充滿茫茫不安,於是有人逃出城外,籌組「義軍」抗日矣。」[5],認為林維新也屬於這群人,因而起事。
開發叭哩沙
林維新在歸順日方後,受日方支持,前往叭哩沙(今宜蘭縣三星鄉)開發,並藉經營農、林、礦業致富。《臺灣列紳傳》記載其當時(1916)資產達30000圓,並稱林維新:「篤志於地方產業振興,開墾荒蕪,招來農戶,設埤圳,便灌溉,山林經濟,此中最佳。」[2]
評價
《臺灣列紳傳》稱其:「資性仁明謙恕,神品溫秀,學識該博,屬辭亦精妙,夙馳名於騷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