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楊瑄

大明 浙江按察使
籍貫 江西豐城縣
字號 字廷獻
出生 洪熙元年(1425年)
逝世 成化十四年(1478年)
親屬 子:杨源
出身
  • 景泰五年甲戌科進士出身

楊瑄(1425年—?),字廷獻江西豐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景泰甲戌進士,以敢諫著稱。因彈劾石亨,被誣結黨,遣戍鐵嶺。成化時,官至浙江按察使。

生平

景泰五年(1454年),中進士,授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景帝病重,朝臣請立儲,景帝不允。瑄與同官錢琎樊英等約定疏爭,隨即發生奪門之變,英宗復闢,其議遂罷。

天順年間,負責巡查京畿,查證曹吉祥石亨侵佔民田,英宗下令核查。曹吉祥大懼,請求英宗治罪楊瑄,沒有批准[1]。不久,石亨西征歸來,天有彗星,十三道掌道監察御史張鵬盛颙周斌費廣張寬王鑒趙文博彭烈張奎李人儀邵銅鄭冕陶復及御史劉泰魏翰康驥計劃彈劾石亨、曹吉祥違法之事。上疏前一日,給事中王鉉洩密于石亨,石亨遂在英宗御前痛哭,且誣陷張鵬等人結黨。待英宗得疏後,果然大怒,逮捕數位御史。都御史耿九疇羅綺亦連坐下獄。楊瑄、張鵬論斬,其餘人戍邊。因天變,英宗改戍瑄、鵬鐵至嶺衛,其餘改為知縣或者恢復原職[2]

憲宗繼位後,楊瑄官復原職。升浙江按察司副使,任內修葺海塘,為民愛戴。晉浙江按察使。卒於任上[3]

著作

有《復辟錄》,記載奪門之事甚詳[4]

参考文献

  1. ^ 明史》(卷162):楊瑄,字廷獻,豐城人。景泰五年進士。授御史。剛直尚氣節。景帝不豫,廷臣請立東宮,帝不允。瑄與同官錢琎、樊英等約疏爭,會「奪門」事起,乃已。天順初,印馬畿內。至河間,民訴曹吉祥、石亨奪其田。瑄以聞,並列二人怙寵專權狀。帝語大學士李賢、徐有貞曰:「真御史也。」遂遣官按核,而命吏部識瑄名,將擢用。吉祥聞之懼,訴於帝,請罪之。不許。
  2. ^ 明史》(卷162):未幾,亨西征還,適彗星見,十三道掌道御史張鵬、盛颙、周斌、費廣、張寬、王鑒、趙文博、彭烈、張奎、李人儀、邵銅、鄭冕、陶復及御史劉泰、魏翰、康驥將劾亨、吉祥諸違法事。先一日,給事中王鉉泄於亨。亨與吉祥泣訴帝,誣鵬等為已誅內官張永從子,結黨排陷,欲為永報仇。明日疏入,帝大怒,收鵬及瑄。御文華殿,悉召諸御史,擲彈章,俾自讀。斌且讀且對,神色自若。至冒功濫職,帝詰之曰:「彼帥將士迎駕,朝廷論功行賞,何雲冒濫?」斌曰:「當時迎駕止數百人,光祿賜酒饌,名數具在。今超遷至數千人,非冒濫而何?」帝默然,竟下瑄、鵬及諸御史於獄。榜掠備至,詰主使者,瑄等無所引,乃坐都御史耿九疇、羅綺主謀,亦下獄。論瑄、鵬死,余遣戍。亨等復譖諸言官。帝諭吏部,給事、御史年逾三十者留之,余悉調外。尚書翺列上給事中何玘等十三人,御史吳禎等二十三人。詔以玘等為州判官,禎等為知縣。會大風震雷,拔木發屋,須臾大雨雹。亨、吉祥家大木俱折,二人亦懼。掌欽天監禮部侍郎湯序本亨黨,亦言上天示警,宜恤刑獄。於是帝感悟,戍瑄、鵬鐵嶺衛,餘貶知縣,泰、翰、驥三人復職,而玘、禎等亦得無調。玘、鵬行半道,適承天門災,肆赦放還。或謂當詣亨、吉祥謝,二人卒不往,復謫戍南丹。
  3. ^ 明史》(卷162):憲宗即位,並還故官。瑄尋遷浙江副使。按行海道,禁將校私縱戍卒。修捍海塘,築海鹽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為副使十余年,政績卓然,進按察使。西湖水舊可溉諸縣田四十六萬頃,時堙塞過半,瑄請浚之。設防置閘,以利灌溉,功未就,卒。海鹽人祠祀之。
  4. ^ 《紀錄彙編·卷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