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正白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正白旗

正白旗满语ᡤᡠᠯᡠ
ᡧᠠᠩᡤᡳᠶᠠᠨ
ᡤᡡᠰᠠ
穆麟德轉寫gulu šanggiyan gūsa),又作「整白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白而得名。与镶黄旗正黄旗并称为「上三旗」。

皇太極继位后,正白旗、鑲白旗正黄旗镶黄旗互换旗分[1]:158天聪九年(1635年)后,在八旗排序中,位于镶黄旗正黄旗之后。崇德八年(1643年),正白旗与镶白旗互换旗分[2]:9—10顺治帝亲政后,为正白旗旗主。正白旗与镶黄旗、正黄旗同为上三旗。

简介

正白旗、鑲白旗的创立与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相关。褚英曾代父执掌国政,专主国人五千家、牧群八百等物。乙卯年(1615年)八月,褚英被父亲努尔哈赤处死,并收回禇英专主的国人、阿哈、牧群、敕書及其他财产。当年,努尔哈赤编立八旗[1]:157

朝鲜王朝郑忠信、1621年的奏疏中,正白旗称为“白旗无画”旗鑲白旗称为“白旗画黄龙”旗,正白旗旗主皇太極,镶白旗旗主为褚英之子杜度。正白旗固山額真何和礼。当代研究者指出,到天命末年时,皇太極已是正白旗、鑲白旗旗主[1]:156—157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皇太极继位。正白旗、镶白旗与正黄旗镶黄旗互易旗分。努尔哈赤在世时,将大部分属人均分给同母的三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每人有十五牛录,自已保留十五牛录。皇太极主政后,将父亲努尔哈赤遗留的十五牛录,分给异母弟多铎。占有三十牛录的多铎成为新正白旗的旗主。正白旗的固山额真为喀克笃礼[1]:158

皇太極主政初期,为四大贝勒共治。当代研究者指,皇太极为与代善阿敏莽古爾泰抗衡,蓄意培植正白旗、镶白旗实力,养成两旗旗主多铎、多爾袞的权势[1]:159。《瀋陽往還日記》中天聪五年(1631年)的记载,称正白旗为白旗[1]:160。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与代善产生矛盾。为压抑代善,在八旗排序时,将代善所领的正红旗由第三位降至第四位,位于正白旗之后[2]:9—10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皇太極逝世。鑲白旗旗主多爾袞与皇太极长子豪格竞争帝位。多爾袞依靠自已所领的镶白旗、弟弟多鐸所领的正白旗支持,扶立皇太极幼子福临,即顺治帝继承帝位[1]:161

多爾袞为摄政王时期,则是正白旗旗主,其弟多鐸则为镶白旗旗主。中国学界对兄弟二人领旗问题存在争议。清史学家孟森认为,多尔衮始终是正白旗旗主。其他学者认为,多尔衮先为镶白旗旗主,后改领正白旗[1]:1。研究者杜家骥根据旗人旗籍变化的纪录,推测在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至十一月间,八旗排序第三位的正白旗与第五位的镶白旗互换旗,改变旗分。成为新正白旗旗主的多尔衮,依靠互换旗纛,获得仅次于皇帝,即两黄旗旗主的政治地位。崇德八年十月,多铎因谋夺范文程之妻,其十五牛录被调入多尔衮旗下,而多尔衮旗下之阿濟格及其牛录被调入多铎旗下。杜家骥认为对多铎的处罚大体出于多尔衮的政治需求,互换旗纛与之发生于同一时间。牛录的调整亦使正白旗、镶白旗下属的牛录保持大致持平,各成整旗规模。多尔衮成为独领正白旗的全旗之主[2]:9—10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尔衮逝世。次年年初,顺治帝对多尔衮展开政治清算,正白旗也改由皇帝亲自统帅,成为清代八旗上三旗之一。

与其他旗分相同,正白旗分为满洲蒙古汉军三部分。清朝末期,正白旗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两万六千人,家眷总人口约13万人。

正白旗名人

满洲

蒙古

汉军

注释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李鸿彬、郭成康. 清入关前八旗主旗贝勒的演变.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1982, (1982年01期): 154–163 [2024-09-29]. ISSN 0257-0246 (简体中文). 
  2. ^ 2.0 2.1 2.2 杜家骥. 清初两白旗主多尔衮与多铎换旗问题的考察. 《清史研究》 (北京市: 中国人民大学). 1998, (1998年第3期): 1–11 [2024-09-29]. ISSN 1002-8587 (简体中文). 

参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