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量洪教育學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葛量洪師範學院
葛量洪教育學院
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
地址 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加士居道42號
其它名称葛量洪師範專科學院
类型師範學院
创办日期1951年
关闭日期1994年9月1日(學院主體)
2000年10月(學院大樓)
创始人香港政府教育司署(延續教育部助理署長統管)
学区油尖旺區
葛量洪教育學院舊址正門

葛量洪教育學院(英語: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曾稱為葛量洪師範專科學院,簡稱葛師,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以美術教育為主,於1951年創立,校址在九龍油麻地加士居道42號。

歷史

此校於1951年創立後發展迅速,並於1954年兼併了香港鄉村師範學校。當年香港政府致力發展小學,極需大量師資,此校就開辦短期的一年制小學師範課程,而且迅速發展擴充名額。全盛時每屆一班達330人(羅師中英兩部每屆各收25名,鄉師中文只收25名)。

創校早期,此校借用英皇書院禮堂上課,直到1952年5月加士居道校舍落成為止。

1960年,此校於樂富籌設分校,迅即成為專推一年制課程(後來專責理科及特殊教育)之柏立基教育學院,並先後於1960年代中及1974年遷址紅磡(其後再撥予此校作分校,直到1978年金禧事件發生後,被強行收回作接收受影響學生的五育中學)及郝德傑道

此校於1964年除繼續開辦一年制師範課程外,更加開辦了中文二年制師範課程。第一屆50名學員必須修讀教育理論、教具製作、中國文學及中文教學法外,更須選修其餘兩項教學主科,包括英文、音樂、木工、體育、美術、數學或地理。

1967年,因應政府要求,包括此校在內的三所師範專科學校,均易名為「師範學院」[1]

後期,此校陸續辦三年制專科課程、著力於美術、體育、中文等科目,以及小學校長及幼兒教育課程等。

1971年開始,包括羅師、葛師及柏師三所教育學院,改用聯合收生制度,並設招生委員會,由三所教育學院院長輪任,1982至4年,本院在旺角設立分校,而分校在97至9年遷入大埔教育大學現址。

葛量洪教育學院於1994年9月1日起,被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的一部份(現已正名為香港教育大學)。初期,此校仍為教育學院的校舍之一。在1997年10月教院永久校舍啟用後,校舍改為專營在職教師兼讀課程,並易名市區校舍,但亦已於2000年10月起遷出。

按校友會1996年統計,此校開辦了45年,學生計達6760名。

本校原址舊翼曾用作培正教育中心;新翼曾經為循道學校校舍及於2011年成為循道中學校舍,但後來均相繼遷出。該校舍已在2014年被政府收回,並改作伊利沙伯醫院綜合服務區大樓的一部分。

葛量洪教育學院校友會(葛量洪師范學院校友會)旗下學校開辦的五所小學:包括觀塘學校(1960-2000年代)、慈雲山學校(1960-1980年代)、油塘學校(1970-1990年代)、將軍澳學校(1980-2000年代)及黃埔學校(1997-至今)等。

課程及出路

葛師師資訓練特有兩項措施,第一為「設計教學」,分組學員選題後,要分工參考搜資料、實地採訪。最後要安排大規模展覽作分享。第二項特色是「小組討論」,以補大課單向講授之不足,也建立了更佳之師生關係。

一年制課程全期分配到小學實習一次,畢業生只可任教小學。二年制課程實習兩次,第二次分配到中學實習,畢業後可最高任教至中三(Form 3),入職時薪金比一年制生可高兩點,1966年第一屆男教師月薪為$885(英中文憑畢業政府書記入職為$375);而女教師因仍未實行同工同酬,薪資相對較低。當年校內收取女學員較多,選取之標準及校內表現也要求嚴格,入讀二年制者也曾有於升二年級時被勒令退學。學院當年為培養人才,貧苦學員可申請生活津貼,最高每月可獲$160。此外學院曾為有經驗的教師(十年教學經驗)開辦一年全日制高級師範教育課程,亦有兼讀制課程之兩年制在職小學教師複修課程。其後陸續辦三年制專科課程、著力於美術、體育、中文等科目,往後又増辦小學校長及幼兒教育課程。

作風

由於葛量洪教育學院院長一職全由華人出任,作風相對上較為重視規矩。例如在行政層面上,收生事宜一律由兩位副院長執行,講師無權過問;而正校與分校教職員近乎完全分開工作、晉升。而在校規上亦相當嚴格,例如由創校開始,學生必須穿著學院校服(至少在實習期間;此規定一直延續到1980年代後期);而在一些正式場合上,葛師學生相對其他師範學院學生而言,舉止亦較嚴肅。

歷任院長

如無特別指明,下述任期年份均由8月1日開始,7月31日結束。

葛量洪師範專科學院院長

葛量洪教育學院院長

  • 羅宗熊(1967-1968)
  • 郭煒民(1968-1973 第五任)
  • 周刁玉珍(1973-1977 第六任)
  • 江潤勳(1977-1986年11月 第七任,後調任柏立基教育學院院長)
  • 潘宏強(1986年11月-1989 第八任,由香港工商師範學院院長調任)
  • 黃李志欣(1989-1990(署任))
  • 趙蘇麗珍(1990-1994年8月31日 第九任,由羅富國教育學院院長調任)

香港教育學院葛量洪分校院長

  • 趙蘇麗珍(1994年9月1日-1995)
  • 朱盧倩怡(1995-1996年8月31日 第十任,末任院長,由助理分校院長升任)

香港教育學院葛量洪分校課程組別統籌主任

  • 朱盧倩怡(1996年9月1日-1997年10月)

1994年9月1日,葛量洪教育學院併入香港教育學院(教院),各師範學院初期暫行類似書院聯邦制的管理制度。1995年9月1日起,則統一改由教院院長領導;而三分之二按教育署公務員條款聘用、並通過教院轉職面試的教職員,亦於同日起改為受聘於教院。1997年10月尾,教院遷入大埔永久校舍工作完成,各分校課程組別統籌主任職位宣告撤銷,亦象徵各前教育學院正式結束。

校園

葛師初期僅設有加士居道校園,於1952年啟用。後來,由於學院發展,葛師先後在樂富(1960-1961,後發展為柏立基教育學院)、紅磡九龍船塢紀念學校(1974-1978,因緊急籌建五育中學以接收金禧事件受影響學生而被強行收回)及旺角旺角中心(1982-1997)設立分校。以下為併入教院前夕的葛師校園簡介。

加士居道校園(香港教育學院葛量洪第一分校)

正校在1952年5月落成,並由時任港督葛量洪伉儷及教育司高詩雅伉儷揭幕。正校最初由主翼及宿舍組成,而主翼採其時流行的薄殼式設計;而主翼歷經兩次擴建,包括1950年代中加建大講堂及後期加建新翼。學生宿舍改建自附近一樓高兩層的舊式別墅「Saltash」,由1953年使用至1964年,提供25個宿位(10男15女),後來一度增至80個,但已於1964年改建為地理系及美術系教室,以便開設三年制師範課程。宿舍於1990年代初拆卸,而校舍在1994年併入教院後仍繼續使用(而政府曾於1995年3月與教院達成協議,准許其繼續使用葛師校舍至最少1999年10月),直至2000年10月遷出(但本部所需資產已於1997年10月遷往大埔)。

宿舍早已重建為爵士花園,而校舍的新、舊兩翼曾由木板分隔,前者曾用作循道學校校舍。目前,原校舍兩翼均已經停用,並併入伊利沙伯醫院,命名為「綜合服務區」,設有社區復康中心、衛生署貨倉等醫療及後勤設施[2]

旺角中心校園(香港教育學院葛量洪第二分校)

此校是葛師的第三代分校,設於旺角中心9-11樓及20樓,專責幼兒教育課程。在併入教院後,本分校仍繼續使用,直至1997年10月連同本分校遷往大埔。

著名校友

  • 司徒華(葛師),前立法會議員(九龍東)、支聯會主席、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創會會長。
  • 西西(葛師),香港著名作家、編輯。
  • 何萬森 (葛師 ‧ 羅師),資深教育家、創業家,現為明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成功出版社、智慧出版社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教育基金會、明我教育機構(非牟利組織)董事。
  • 鍾志光(葛師),香港無綫電視體育評述員及電視演員。
  • 徐嘉樂(葛師),原名徐嘉諾,前香港籃球及排球代表隊成員,前香港籃球代表隊隊長。
  • 李鑾輝(葛師),知名的電台節目主持,畢業後曾任體育教師,1996年任香港電台教育電視部台長,亦有自組公關公司,現為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公共事務總監。
  • 陳若瑟(葛師),香港天主教徒,香港南區區議會前主席、前市政局議員,曾於1968年-1997年出任石排灣聖伯多祿小學校長,現仍擔任石排灣分區委員會主席、聖文嘉中英文幼稚園校監等公職。
  • 黃陳小萍博士(葛師),現任加拿大聯邦耆老事務國務部長,加拿大首位華裔女性國會議員及内閣成員。
  • 李慧嫻(羅師、葛師),著名藝術家、雕塑家,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名譽顧問。
  • 鄭國江(葛師)選修美術,香港著名歌曲作詞家。
  • 梁紀昌(葛師),著名教育家,香港鮮魚行學校退休校長,致力推動教育平等,兩度成功向教育局爭取保留鮮魚行學校,於2012年入選《香港百人》。
  • 朱溥生(葛師),筆名阿濃,香港作家,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會長,加華作協副會長,曾任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及監事,多年來有15本著作入選中學生好書龍虎榜之「十本好書」,五度被中學生票選為「最喜愛作家」。作品又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冰心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園丁獎。
  • 陳謳明(葛師),現任香港聖公會主教長,此前曾任該會屬下的「小學監理委員會」主席,負責統管辦學事宜。
  • 梁潤蓮(葛師),現任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校長,於1985年在葛師就讀、1994年任職另一間小學中文科主任時及2021年,曾三度接受電視台訪問。

葛量洪教育學院校友會

校友會於於1952年9月成立,並先後創立了5間以「葛量洪校友會」命名的小學,即:葛量洪校友會觀塘學校(1961-2008)、葛量洪校友會慈雲山學校(1967-1988)、葛量洪校友會油塘學校(1973-1993)、葛量洪校友會將軍澳學校(1988-2008)及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1997年成立)。在多間師範學院合併後,葛師校友會學校仍以原名續辦,設有多項獎學金。後來因出生率下降及四間的舊屋邨學校停辦或重建(觀塘學校、慈雲山學校、將軍澳學校及油塘學校等),紅磡校舍剩下一間的黃埔學校,葛量洪校友會將軍澳學校,多間葛師校友會小學逐一停辦,只有一間仍繼續辦學;原先,葛師校友會亦於2001-2002年間,向政府申辦中學但失敗。值得一提的,是葛量洪校友會轄下小學的校監均曾由已故香港民主派元老、前立法會議員、支聯會主席司徒華(他是葛量洪教育學院首屆畢業生,曾擔任葛師校友會觀塘學校校長二十一年)兼任。2011年,葛師校友會舉辦了盛大之鑽禧藝展及多項紀念活動,增添葛師鑽禧紀念獎學金,更收集校之著作及歷史照片出版了專冊名為「葛師的歲月」(Down Memory Lane: Our Golden Years at 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資料詳盡,並得當年馮翰文副院長發序言。

參見

參考資料

  1. ^ 三間師範學校 改稱師範學院. 香港工商日報. 1967-10-18: 7 [2022-03-16]. 
  2. ^ 伊利沙伯醫院-專職醫療服務.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