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颈槽蛇
虎斑颈槽蛇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綱 Reptilia |
目: | 有鳞目 Squamata |
亚目: | 蛇亚目 Serpentes |
科: | 游蛇科 Colubridae |
属: | 颈槽蛇属 Rhabdophis |
种: | 虎斑颈槽蛇 R. tigrinus
|
二名法 | |
Rhabdophis tigrinus | |
Range of R. tigrinus | |
異名 | |
|
虎斑颈槽蛇(学名:Rhabdophis tigrinus)为游蛇科颈槽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虎斑游蛇、野鸡项、雉鸡脖、竹竿青、鸡冠蛇,是蛇亞目游蛇科頸槽蛇屬下的一種有毒蛇類。
特征
长约0.8米左右。颈背有一明显颈槽,枕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斑块。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有方形黑斑,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腹面为淡黄绿色。下唇和颈侧为白色。
分布
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常栖息于有水草多蛙蟾处。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30至2200米。[2]
亚种
- 虎斑颈槽蛇台湾亚种(学名:Rhabdophis tigrinus formosanus),Maki于1931年命名。分布于臺灣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4]
- 虎斑颈槽蛇大陆亚种(学名:Rhabdophis tigrinus lateralis),Berthold于1859年命名。分布于亚洲东部大陆以及中国大陆多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大陆。[5]
特殊性
虎斑颈槽蛇具有毒腺,而且在齿槽后方具有较大的牙齿,形态上非常接近后沟毒牙的毒蛇。然而虎斑颈槽蛇并不是毒蛇,因为其毒腺与毒牙没有导管联通。其毒液不通过毒牙导管,而通过其他物理方式进入被咬者的伤口。
虎斑颈槽蛇的毒性较为强烈,是游蛇中比较著名的足以对人类造成危险的蛇。
这样就造成特殊的后果:作为一种并非毒蛇的蛇类,虎斑颈槽蛇却具有对人类有致命可能性的毒液。在日本确曾报道过遭虎斑颈槽蛇咬伤致死的案例。在中国也有过多起因本种蛇咬伤致危的案例。
保护
本种于2023年被收录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6]。
参考文献
- ^ Borkin, L.; Orlov, N.L.; Milto, K.; Golynsky, E.; Ota, H.; Kidera, N.; Nguyen, T.Q.; Borzee, A. Rhabdophis tigrin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1, 2021: e.T191942A2018809 [19 November 2021].
-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虎斑颈槽蛇.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TIGR Reptile Database上的Rhabdophis tigrinus. 於2008年{{{month}}}月21 September日查閱.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虎斑颈槽蛇台湾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虎斑颈槽蛇大陆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3-06-26 [202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