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
Luis Miguel Sánchez Cerro
秘鲁总统
任期
1931年12月8日—1933年4月30日
前任戴維·薩馬內斯·奧坎波
继任奥斯卡·贝纳维德斯
秘鲁临时总统
任期
1930年8月27日—1931年3月1日
前任奧古斯托·萊吉亞
继任里卡多·莱昂西奥·埃利亚斯·阿里亚斯
个人资料
出生1889年8月19日
秘魯秘鲁 皮乌拉
逝世1933年4月30日
秘魯秘鲁 利马

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西班牙語:Luis Miguel Sánchez Cerro,1889年8月19日—1933年4月30日)是一位秘鲁军人,政治家,曾担任过秘鲁总统,也是秘鲁第一个有土著血统的总统。

生平

早年生涯

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于1889年8月12日出生于皮乌拉 。父亲名叫安东尼奥·桑切斯,母亲叫罗莎·塞罗。他拥有秘鲁土著血统,也被认为是皮乌拉的马达加斯加马尔加什人奴隶的后代。[1]

1906年,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进入利马的乔里约斯军事学校。毕业后被派往秘鲁北部和厄瓜多尔相邻的边境地区。他以中尉的身份参与了1914年推翻吉列尔莫·比林赫斯特总统的政变,在政变中,他由于用手握住机关枪枪口以阻止子弹发射,导致他的左手失去了三个手指。1921年,在试图推翻莱吉亚总统失败后,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逃亡到了摩洛哥,并且先后在西班牙军和意大利军中服役并参加了里夫战争[2]1926年,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辗转来到法国进行学习。[3]

1929年1月15日 ,他返回秘鲁。他向莱吉亚总统表示了自己的忠诚后升任上亚马逊省的省长。之后,他被调任到了阿雷基帕,事实上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返回秘鲁只是为了推翻奥古斯托·莱吉亚

1930年8月22日,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首先在阿雷基帕起义,随即南方各省都宣布支持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推翻奥古斯托·莱吉亚。8月27日 ,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乘飞机抵达利马,他逮捕了奥古斯托·莱吉亚并就任秘鲁临时总统。

临时总统时期

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在1930年8月27日至1931年3月1日的任期内采取了强力的手段。秘鲁在那段时间处于经济危机当中。棉花羊毛蔗糖和矿石等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引起了货币购买力下降。经济危机也引起了社会动荡,在利马和阿亚库乔发生了流血事件。在此期间秘鲁变化寥寥,唯一重要的变化是胡宁省的省会从塞罗-德帕斯科转移到了万卡约

桑切斯·塞罗的地位遭到了质疑。在他糟糕的任期内,先前支持他的许多军人都对他失望了。在阿雷基帕爆发了反对他的示威,全国各地反对桑切斯·塞罗的呼声愈演愈烈。1931年3月1日。桑切斯·塞罗辞职,他声称他“只想拯救他的国家”,而且他“没有政治野心”。随后,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准备参加1931年的秘鲁大选。[4]

当选总统

1931年秘鲁大选有四个主要候选人。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受到保守派支持,激进派们则是支持阿普拉党的领袖维克多·劳尔·阿亚·德·拉·托雷,此外,反对奥古斯托·莱吉亚的急先锋——政坛老将阿图罗·奥索雷斯·卡夫雷拉和法学家兼外交官何塞·玛利亚·德·拉·哈拉-乌雷塔也参加了选举。在299827票中,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得到152149票,维克多·劳尔·阿亚·德·拉·托雷得到106088票。桑切斯·塞罗获得了50.75%的票数,赢得了选举,而阿普拉党指控保守派操控选举,拒绝接受这一结果。[5]

1932年被称为混乱之年,短时间内秘鲁政治发生了一系列的流血事件。1932年3月6日,阿普拉党党员何塞·梅尔加·马尔克斯试图刺杀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桑切斯·塞罗的肺部被射伤。1932年5月7日,卡亚俄的一些水兵被阿普拉党蛊惑叛乱,最后有8名水兵被杀死。1932年7月7日,阿普拉党在秘鲁北部最大的城市特鲁希略发动起义,维克多·劳尔·阿亚·德·拉·托雷宣称自己才是真正的秘鲁总统。阿普拉党人谋杀了一些军官,在军队压境后,阿普拉党人四散而逃。在卡哈马卡,军官古斯塔沃·希门尼斯宣称自己是秘鲁总统,但是在失败后饮弹自杀。秘鲁政局迅速的走向了无休止的混乱。[6]

1932年9月,一群秘鲁平民和装扮成平民的军人进行了一次突袭,并占领了哥伦比亚小镇莱蒂西亚 。 然后,他们将该镇的哥伦比亚官员驱逐到巴西,并要求秘鲁政府的支持。在巨大的民族主义压力下,秘鲁政府决定支持这些人,秘鲁军方在普图马约河一带和哥伦比亚军发生了多次武装冲突。曾经战胜哥伦比亚军的奥斯卡·贝纳维德斯被任命为国防部长。秘鲁政府发动了全国总动员。[7][8]

在备战期间,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也主导了很多决议。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政府支持对雨林地区的开发,发展了渔业,并且规范了矿山的管理。在教育领域,政府在秘鲁全国各地新建了现代学校,每所学校可容纳一千名学生,并建立了90个教育中心,还在全国开设了工业技能学校和专业学校。

遇刺

1933年4月30日上午,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观看了阅兵并检查了军备设施,在阅兵中,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被一个持手枪的人刺杀。刺客名叫阿贝拉尔多·门多萨,和阿普拉党有关联。部队立即击毙了刺客,然而路易斯·米格尔·桑切斯·塞罗也抢救无效离世。[9]

参考资料

  1. ^ Basadre Grohmann, Jorge: Historia de la República del Perú (1822 - 1933), Tomos 14, 15 y 16. Editada por la Empresa Editora El Comercio S. A. Lima, 2005. ISBN 9972-205-76-2 (V.14) / ISBN 9972-205-77-0 (V.15) / ISBN 9972-205-78-9 (V.16)
  2. ^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eminar Conference on Hispanic American Affairs, James Fred Rippy, Alva Curtis Wilgus (1963). Argentina, Brazil and Chile Since Independence. Russell & Russell. p. 11.
  3. ^ El escritor Mario Vargas Llosa, piurano por adopción, dice al respecto en sus memorias: «La leyenda inventó que el general Sánchez Cerro —dictador que fundó la UR y que fue asesinado por un aprista el 30 de abril de 1933— había nacido en La Mangachería y por eso todos los mangaches eran urristas, y todas las cabañas de barro y caña brava de ese barrio de calles de tierra y lleno de churres y piajenos (como se llama a los niños y a los burros en la jerga piurana) lucían bailoteando en las paredes alguna descolorida imagen de Sánchez Cerro.» (El pez en el agua, 1993, pág. 27).
  4. ^ Sosa Vivanco, Walter (8 de enero de 2016). «Video inédito de Luis M. Sánchez Cerro». Lima: Crónica Viva. Consultado el 10 de abril de 2018.
  5. ^ Fernando Tuesta (1998). «Las elecciones de 1931 (II)». Politika. Blog de Fernando Tuesta. Consultado el 25 de septiembre de 2017.
  6. ^ Basadre, 2005, tomo 15, p. 170.
  7. ^ von Rauch, Herbert. "A South American Air War...The Letcia Conflict." Air Enthusiast. Issue 26, December 1984-March 1985. Bromley, Kent: Pilot Press. Pages 1–8. ISSN 0143-5450.
  8. ^ Basadre Grohmann, Jorge: Historia de la República del Perú (1822 - 1933), Tomo 15. Editada por la Empresa Editora El Comercio S. A. Lima, 2005. ISBN 9972-205-77-0 (V.15)
  9. ^ Guerra, 1984, tomo XII, p.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