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金銀平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銀平文唐代的一種代表工藝。將金銀薄片剪裁成紋樣,再黏貼在器物裝飾銅器、漆器的表面。經髹漆潤飾,磨成平面者為「平脫」;花紋突出者即稱為「平文」。

歷史

西京雜記》稱漢趙飛燕有「寶琴曰鳳凰,皆以金銀隱起為龍鳳、古賢、列女之象」。所謂「隱起」,即指平文,可見唐以前平文工藝已有相當發展。

到了唐代,這種鑲嵌技法有了更高的成就。代表藝品為今日本正倉院所藏的唐代文物「金銀平文琴」,琴名便出自於該美工技藝。琴的表面飾有金銀平文的人物、鳥獸、草木花紋。琴身金銀交輝,瑰麗堂皇,反映唐代工藝的高度水平。

但此類工藝品多製作考究,耗費工時,窮極奢侈。安史之亂後多遭朝廷抵制,在五代逐漸走向衰落。[1]

參考資料

  1. ^ 王仲犖撰,《隋唐五代史.上 下》(臺北縣 : 漢京, 民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