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Arnold & Richter Cine Technik (A&R)
公司類型私人公司
成立1917
代表人物August Arnold,
Robert Richter, 創辦人
總部 德國 慕尼黑
产业電影器材
產品電影攝影機
電影燈光器材
Arrilaser
Arriscan
營業額€259.7百萬歐元(截至2007年)
員工人數1,161 (2007)
网站www.arri.com

阿萊集團The Arri Group,成立時為Arnold & Richter Cine Technik)為一間總部設於德國的全球最大電影器材生產廠商 [1]

歷史

阿萊在1917年於德國慕尼黑,以Arnold & Richter Cine Technik的名稱,由August Arnold 及 Robert Richter兩位創辦人成立,其公司名稱「ARRI」以兩位創辦人的姓氏開首命名。主要生產電影攝影機、電影燈光等專業電影器材[2]赫曼·西蒙於《隱形冠軍:21世紀最被低估的競爭優勢》(Hidden Champion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Success Strategies of Unknown World Market Leaders)一書中也提及阿萊為「隱形冠軍」的例子[3]

1924年,Arnold及Richter開發了他們第一部底片攝影機,Kinarri 35,體積細小及便攜。1937年,阿萊發表了全球首部反射鏡式攝影機Arriflex 35,由阿萊長期合作的設計師Erich Kästner設計。此技術使用了一個旋轉式鏡子,容許以連續運動的馬達來驅動攝影機,同時提供無視差觀影及使用接目鏡以目視來對焦操作,就如單鏡反光相機原理相同。至今此技術仍為大部分電影攝影機採用[4]。第一部使用Arriflex攝影機的荷里活電影為Dark Passage英语Dark Passage[5]。至今幾十年,阿萊已生產超過17萬台Arriflex 35。

1960年代,阿萊不單也生產了應用於新聞攝影戰地攝影的輕量及手提式攝影機,也預視了實景拍攝的趨勢,開發電影攝影用的專業產品。Arriflex 16ST的誕生,改變了人們對16毫米底片只用作低廉新聞及電視攝影的印象。同時發表的Arriflex 35BL系列,相比起當時笨重的電影攝影機,提供了較為輕量及寧靜的替代選擇。阿萊的慕尼黑總部也開闢了沖印廠等後期製作設施。1972年,阿萊發表了Arrisonne 2000 W日光燈頭,為當時業界先驅,至今電影燈光器材方面仍然繼續開發。

阿萊在開發電影攝影機的同時,鏡頭產品則和蔡司富士能等公司開發。

1990年代,阿萊的Arrilaser,成功將產品線擴充至後期製作器材。於2000年更收購了Fritz Gabriel Bauer及Walter Kindler創立的Moviecam公司,合作開發全新電影攝影機系列:Arricam。2005年,阿萊發表了其第一部數碼式電影攝影機Arriflex D-20,其相等於35毫米底片的CMOS片幅,容許使用電影用35 mm鏡頭[6],更啟發了下一代Arri Alexa攝影機的誕生。其他著名產品包括輕型攝影機Arriflex 235、蔡司Master Prime鏡頭系列、直線光學式的Ultra Prime 8R鏡頭、L-Series LED及Arrimax燈光器材、以及高端電影製作用的Arriflex 416。

產品線

Arriflex 16ST,為當時流行的非同步收音的16毫米電影攝影機

電影攝影機

底片記錄器

  • Arrilaser

底片掃瞄器

  • Arriscan

另見

參考資料

  1. ^ Arri Group: Introduction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0-02-08.
  2. ^ AMIA 2007. [2012-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3. ^ Simon, Hermann. Hidden Champions of the 21st Century: Success Strategies of Unknown World Market Leaders. London: Springer, 2009. ISBN 978-0-387-98147-5
  4. ^ Goethe-Institut, "Motion picture technology made in Germany". [2012-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5. ^ 存档副本. [2012-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6. ^ Arriflex D-20 picture and description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11-2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