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talk:Aizag/暫存區40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膠州灣地圖(紅線圈內)。

膠州灣位於中國山東半島南側,面臨黃海,港闊水深,為長年不凍的天然良港,不僅地理上有大沽河、小沽河、膠萊河匯流入海口,其外群山環抱,灣內亦有多座島嶼,整體地勢易守難攻,且該灣位於中國南北交通要衝,北臨津沽旅大,南近江蘇浙江,均可於一、二日內到達,因此自晉代以來就一直是中國對南亞、東南亞交通往來的要道[1]。儘管如此,清朝政府一直到1886年前後才開始注重膠州灣的建設,該年御史朱一新向朝廷奏請「宜建膠州為重鎮,以資聯絡,兼以屏蔽北洋也」。隨著清朝在晚期國力的衰落,列強開始瓜分中國之進程,而膠州灣則成了謀求遠東不凍港的俄羅斯以及作為後進殖民國家的德國之目標。

膠州灣乃至山東半島的重要性也很早就為西方所認識,1895年,中國因於甲午戰爭敗給日本而簽訂《馬關條約》,除條約內容中需將遼東半島割讓予後者,中國國力的空虛也引起列強將其瓜分的意圖。作為列強之一的俄羅斯是最早對膠州灣出手的國家,為排除日本對其控制中國東北的威脅,俄國與德、法兩國進行三國外交施壓,迫使其最終歸還遼東半島予中國。事後,列強以「還遼有功」或其他理由向清政府要求劃出租借地,而俄國在中國旅順、威海衛已為日本所佔領的情勢下,將目標鎖定於膠州灣,1895年冬,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在未經中國政府同意的情況下強行進入膠州灣,並長期駐伯,清政府與俄方多次交涉,才在隔年春季使俄國艦隊駛離。1896年6月,俄羅斯又以賄賂收買李鴻章,使其簽署《中俄禦敵互相援助條約》,即《中俄密約》。該條約名面上是中俄兩國共同抵抗日本的軍事同盟,但實際上俄國的目標是將其勢力延伸至中國東北,且密約中也提及俄國在遠東缺乏不凍港,中國必須將膠州灣借予俄國,供艦隊長期停泊之用,於15年後歸還。

  1. ^ 董伯先(2014年),第1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