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式钢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八式钢盔(日语:九八式铁帽)是1938年起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形式上被大日本帝国陆军采用的新式头盔,特别提高了对手枪弹等低威力子弹的防护能力以求能取代防护力薄弱的九O式钢盔

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1933年(昭和7年)开始着手研究并试着改善九O式钢盔在抵挡子弹与破片时防护功能薄弱的问题。

1935年到1938年间,神户制作所对各种厚度与头盔形状的设计进行了多种研究并测试了至少32种头盔设计,此外还大量采用了医学机构与兵工学院的意见,最初设计的重量限制约为1千克但是最后放宽到3千克才总算完成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参考了当时国际上的主流头盔,还在一定程度上考虑采用德式钢盔的设计,但是最后考量到亚洲人的头型与士兵的使用与习惯的差异,设计上还是与九O式钢盔差不多。

1939年8月设计图表通过军方审查,决定将其作为全军种的下一代制式头盔,但是碍于战争影响与资源缺乏,该型头盔一直没能取代九O式钢盔,只配发给机枪组或是部分炮兵、空军防空单位等训练成本较高的单位。

设计

主要由钢盔本体、内衬、下巴带与一块加装于前部的铁板组成。

设计基本与九〇式钢盔无异,表面同样为了避免反光做了消光处理,下巴带比前者多出20厘米,内衬则是以丝瓜或是木棉等制造,抗震性更好。

九八式铁盔的设计主要为了士兵在如阵地战或是肉搏战等近距离战斗时提供保护,头盔钢板厚度从九〇式钢盔的1mm增加到2mm,可以抵挡.303子弹在500m外的直接射击,但也因此比九〇式增加了1.9千克,来到接近3千克的惊人重量,前端的铁板为0.9千克,可以让前方的钢板厚度增加到4mm,足以承受300m的.303步枪弹射击。

材质为镍铬钢,经过淬火硬化后制造,其防护力达到当时西方国家的标准,目的是用自身的硬度摧毁和阻止子弹穿透。与九〇式钢盔一样,当戴上九八式铁帽时,通常首先戴上帽子(战帽)增加舒适性,然后才在上面戴上铁帽[1]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1. ^ 伊藤真吉 “铁炮の安全(その4)”‘铳炮年鉴’10-11年版、117页、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