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京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中国历史上曾有十二个朝代定都于此。南京一名得于明朝永乐迁都后称应天府为南京。清初,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民国初年,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南京正式成为行政区名。1927年,定名为南京特别市,时为中华民国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市行政区划经过多次调整,随着溧水县高淳县在1983年划入南京市,南京辖区达到目前规模。

先秦时代

南京猿人头盖骨和相关遗迹表明,距今约60~100万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6000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在1950年代发掘的北阴阳营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0年,为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北阴阳营文化,南京地区早期文化遗存还有200多处,著名的有点将台文化湖熟文化

南京古为吴地,位于“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扬州地域。公元前570年前后,吴国长江南北设置棠邑和濑渚邑,在今南京六合区高淳区境内,为南京地区建置之始。前495年,传说夫差在今朝天宫冶城,聚集了一批铸造铜器的作坊。周元王四年(前472年),勾践灭吴,范蠡于今中华门南的长干里一带筑越城。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相传曾埋金以镇王气,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故南京别称“金陵”。

秦汉时代

始皇帝廿六年(前221年),秦并天下,属九江郡棠邑县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山至丹阳,置丹阳县。于江乘渡大江,因此置江乘县(于今南京栖霞区内)。同时,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属会稽郡。同时,贯穿境内连接都城咸阳和会稽郡的驰道也开始修筑。

汉六年(前201年),册封刘贾为荆王,以淮河以东52县属之。并析会稽郡西境置鄣郡,并辖秣陵、丹阳、江乘等县,属荆国。同年,册封陈婴为棠邑侯,封地为棠邑。五年后,英布谋反,刘贾因不敌叛军,薨于富陵

汉十二年(前195年),册封刘濞为吴王,尽领荆国故地。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改棠邑为堂邑。元鼎元年(前116年),武帝姑姑窦太主逝世,其子堂邑侯陈须于服丧期内淫乱,兄弟争财,论罪当死,故而自杀,死后国除。

六朝:大分裂时代的南方中心

石头城,相传为三国时遗迹

211年,大帝孙权在石头山金陵邑旧地建造石头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业”,都城周长约11公里,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史。灭吴后,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为避司马邺,改为“建康”。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建立东晋(317年-420年),南京从此成为正统中华文化的中心。东晋以后,(420年-479年)、(479年-502年)、(502年-557年)、(557年-589年)相继在此建都,史称南朝。南朝与此前的吴、晋合称“六朝”。2003年的考古挖掘在今秦淮区大行宫附近发现了部分六朝宫城的遗迹,显示当时的城市中轴线为北偏东倾斜25度左右 [1] 。城南的秦淮河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隋唐:被北方政权贬抑的时期

栖霞寺舍利塔,始建于隋代南唐时重修

589年隋灭陈,擒陈后主,平毁城邑宫苑,建康城就此湮灭。隋朝政府在石头城置蒋州。唐初在此置江宁县,隶属于润州(今镇江市)管辖。至德二年设置昇州,后被废除,复为县。

唐朝末年,军阀张雄占据上元县唐昭宗复以上元县为昇州。

五代宋元:金陵的中兴

明故宫午门遗址
大报恩寺塔,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建于1412年,毁于1856年

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称江宁府。南唐金陵城的范围,南到今中华门,西到今水西门和汉中门,北到今珠江路北门桥,东到大中桥。今天的内桥就是南唐皇宫大内正门前的桥梁,中华路就是当时的御道和城市的中轴线。宋朝以后南京城市就是在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逐步扩建而成。北宋降江宁府为昇州,后又升为江宁府,南宋改称建康府,为江南东路首府。元朝时为集庆路

明清:大一统帝国的南方中心

至正十一年,红巾军起义爆发。1356年,原为濠州红巾军郭子兴部的明太祖朱元璋攻占集庆,改集庆为“应天府”,以此为基地。他采纳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先后消灭陈友谅方国珍张士诚等势力。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定都于此。当年,明军北伐攻入大都。建都之后,朱元璋动用了巨大人力,建成全长96华里、世界最长,也是中国最高的城墙,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城墙保留至今;因而明代南京城面积达到南唐金陵城的三倍(约42平方公里):西南部市民区即南唐金陵城,东部是新建的皇宫和官衙,西北部则分布有不少军营。永乐十九年,明成祖促成迁都北京(北京皇宫及官衙均仿照南京制度),将应天府改为南京(留都),仍设六部等机构。

明代的南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人口高达120万,其次为巴黎[2]。当时修建的大报恩寺为中国古代最高建筑。当时的来华传教士利玛窦这样评价南京:“在中国人看来,论秀丽和雄伟,南京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而且在这方面,确实或许很少有其他城市可以与它匹敌或胜过它。它真的到处都是殿、庙、塔、桥,欧洲简直没有能超过这些的类似建筑。在某些方面,它超过我们的欧洲城市……有广阔的园林、山和树林,相间着湖泊,然而城中居民区仍然占有它的绝大部分。”[3]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杀,福王朱由嵩在南京即位,即弘光帝。1645年,南京被兵攻陷,降为江宁。

煦园内的石舫乾隆帝题匾额“不系舟”

清初,江宁为江南省省府,以后直到清末一直是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驻地。康熙六年江苏、安徽分别独立建省后,江苏巡抚和江苏布政使驻扎在苏州两江总督和安徽布政使驻扎在江宁,安徽巡抚驻扎在安庆。1780年,安徽布政使迁往安庆后,在江宁又设立江宁布政使,管辖江宁府和江苏省长江以北的三府二州一厅: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海州直隶州通州直隶州海门厅

晚清:天国倾覆与近代的黎明

太平天国天王府(复原)

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江宁,定都于此,号“天京”,洪秀全兴建了豪华的宫殿。1864年7月,曾国藩曾国荃湘军攻破天京后纵火杀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创所所长郭廷以院士、在其所著《近代中国史纲》记载:“湘军‘贪掠夺,颇乱伍。中军各勇留营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被戳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均被虏),老者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方。’凡此均为曾国荃幕友赵烈文目睹所记,总计死者约二、三十万人(死亡人数有争议),”[4][5][6][7][8]。南京在战争中受到重创,以至于虽然在1858年天津条约中列为通商口岸,但没有外商愿意前往经营。直到1899年,南京仪凤门(今兴中门)外长江边的下关开辟商埠,开辟了商埠街大马路、二马路。1906年和1911年,沪宁铁路津浦铁路先后通车,车站分别设于下关和浦口,隔江相望,南京成为中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1910年6月5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型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行,

中华民国

1921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办公室
《国都界线图》,1929年
原国民大会堂,建成于1936年
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强硬将中国平民押进坑中准备集体活埋。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1日(民国元年)孙中山南京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出任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中华民国首都。2月溥仪在北京宣布退位,孙中山在南京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由袁世凯继任,为防止袁世凯阔权,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为规范。同年,改江宁府南京府

北洋军阀混战期间,南京曾为军阀孙传芳的大本营,成为号令华东诸省的中心,1926年冬,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击败孙传芳部队,取回南京。1927年(民国16年),中华民国奠都南京,同年置南京特别市。1929年(民国18年)6月1日,安葬孙中山于南京中山陵,置首都特别市。1930年(民国19年)更改为院辖市(直辖市)。1931年(民国20年),六月一日公布《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其中第五条明定“中华民国国都定于南京”,确定南京在法律上做为中国首都的地位。1929年-1937年间,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首都建设,基本形成了近代南京的城市格局。

1929年(民国18年),国民政府为了迎接由北京至南京奉安的孙中山灵柩,趁势在南京进行建设,包括在长江口修建新码头(中山码头),并将移灵经过的道路进行拓宽与铺设柏油,形成今天的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并大量种植法国梧桐树绿化市容。此后直到1937年的数年间,南京陆续建成中正路(中山南路)、太平路、白下路、汉中路、中华路、雨花路、山西路、国府路、热河路、珠江路、莫愁路昇州路、上海路、广州路、以及颐和路一带住宅区道路,形成了南京的近代干道系统。

1937年(民国26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淞沪会战展开,日军开始对南京进行大规模的空袭轰炸,市容与城市建设受到严重破坏,11月国民政府迁都至重庆,12月8日日军进犯南京城,由于指挥官唐生智临阵脱逃,中国军队在南京的防御溃散,12月12日南京沦陷。12月13日开始后的大约六个星期时间,入侵的日本军队在南京进行了大屠杀,至少30万人遇难。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将南京做为扶植汉奸傀儡政权的根据地,1940年(民国29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替日本人统治大前方的沦陷区。

1945年(民国34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国抗战胜利,不久之后国民政府收复南京。1946年(民国35年)5月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由于不久之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国府已无充足的财政在这一时期的南京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南京不复抗战前的盛况荣景。

同年11月,中华民国制宪国民大会在南京的国民大会堂(今人民大会堂)召开。原本宪法草案定国都为南京,但审查会及第一读会决定改为北平。经大会主席团代表蒋中正出面说明,主张国都地点,不必定于宪法,始将第一读会通过的“国都定于北平”一条予以删除[9]。12月25日中华民国宪法三读通过,1947年(民国36年)1月1日公布,同年12月25日正式实行。自此,南京失去中华民国法定国都的地位。

1947年11月21日至23日依宪法规定举行第一届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选举,1948年1月21日至23日则举行第一届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1948年3月29日于南京报到召开行宪后的国民大会,4月在南京选举出蒋中正为第一届中华民国总统李宗仁为第一届中华民国副总统,5月20日在南京总统府举行就职典礼。1月间选出的立法委员则于5月8日自行集会于南京国民大会堂,并于5月18日正式开议。

1948年(民国37年)底,国共内战情况对国民党趋于不利的态势,1949年1月国府行政院及各单位开始迁往广州,仅总统府仍在南京。1月26日,中共政权攻占长江北岸的六合县县城(当时六合县属江苏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不属南京特别市)。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渡过长江。4月23日,解放军攻陷南京城,24日凌晨,解放军第35军攻占南京总统府。国民政府南迁广州,后又迁重庆成都最后迁抵台北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南京成为中央直辖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1950年1月改由新成立的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仍为中央直辖市,同时政务院设有驻宁办事处。1952年江苏建省,南京降为江苏省省会。由于南京民国首都的身份,在新政权统治下,发展受到压抑[来源请求]

1968年,连接津浦铁路沪宁铁路的南北交通要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南京的重要性又逐渐被领导层所重视,开始在南京兴建一些大中型企业,如南京炼油厂。

1994年中央政府升格为副省级城市,一直至今。

2015年江苏暴雨期间,南京2015年6月总降水量超过历史极值,多地水位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或历史最高水位[10][11],暴雨造成市区内多处道路塌陷,树木倒塌。2020年中国南方水灾期间,位于江宁区杨家圩市民公园旁的秦淮河大堤被曝光有违建餐厅营业,坝体出现渗水状况。7月26日夜,南京市相关部门对违建设施进行拆除[12]。7月29日,9名责任人被问责[13]

参考资料

  1. ^ 南京城1700年前是歪的,而且歪得厉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方早报,2006年11月29日
  2. ^ 《南京历史》,第53页——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3. ^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
  4. ^ 中共南京市委. 党史工作办公室;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南京出版社. 1997: 70 [2021-08-18]. ISBN 978-7-80614-35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中文). 
  5. ^ 茹芝山房吟草. 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丛书.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3: 319 [2021-08-18]. ISBN 978-7-219-025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中文). 
  6. ^ 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公民世纪"书系.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226 [2021-08-18]. ISBN 978-7-5087-071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中文). 
  7. ^ 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北京出版社. 1987: 576 [2021-08-18]. ISBN 978-7-200-001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中文).  |issue=被忽略 (帮助)
  8. ^ 中共南京市委. 党史工作办公室;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南京百年风云, 1840-1949. 南京出版社. 1997: 70-71 [2021-08-18]. ISBN 978-7-80614-35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中文). 
  9. ^ 荆知仁,《中国立宪史》,联经出版公司,1984年12月,461页
  10. ^ 央广网. 江苏、河南、安徽大部地区出现暴雨或特大暴雨. [2015-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3). 
  11. ^ 中国新闻网. 江苏启动暴雨Ⅲ级应急响应 常州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2015-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3). 
  12. ^ 堤坝里现违建是监管防线失守. [2020-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13. ^ 南京秦淮河河堤违建9名责任人被问责. [2020-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