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曙墓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
分类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时代1938年
编号5-2
认定时间2000年7月19日

张曙墓,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音乐家张曙及其幼女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空袭炸死,葬于凉水井公墓,但其坟墓因工厂建设而遭到毁坏;其后,张曙父女迁葬至桂林七星区,即现时张曙墓的位置。

历史

张曙是一名音乐家,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1938年12月16日来到桂林,创作支持抗日的歌曲。同月24日,他在文昌门福旺街一所民居里死于日军空袭,遇难时手抱幼女达真(幼女的年龄有争议,碑文提及她已四岁,一说指她为三岁)[1][2][3]。张曙遇难的经过有争议,一种说法指他与妻子出现意见不合,一家人吃午饭时响起空袭警报,他与幼女没有跟随妻子躲避,结果遭到炸死;另一种说法指,张曙只顾编修自己的作品,即使空袭警报响起仍拒绝与妻子去防空洞暂避,又因为室外大风而把发烧的幼女留在家里,最终遇难;也有说法认为,张曙一向不习惯躲避日军空袭,因而留在家中[1][2][3]

张曙的葬礼由另一位抗日音乐家郭沫若主持及致悼词,并由同样从事从事抗日宣传工作的常任侠介绍生平;葬礼完结后,张曙及其幼女的遗体被合葬至将军桥凉水井公墓,郭沫若为他题写碑文[1][4]。及后,凉水井公墓的张曙墓因工厂建设而遭到毁坏,被田汉等人在1942年发现[5]。田汉在抗日战争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然关注张曙墓的情况,多次打听未果,后来在1956年亲自找到张曙墓的断碑;在家属同意下,张曙和女儿被迁葬至桂林七星区灵剑溪(迁葬的具体年份有争议,一说1956年,一说1957年)[1][3][6]。1963年10月,郭沫若重新为张曙墓书写碑文[6]

外观

张曙墓坐南朝北,墓外有一面总长11.2米、前宽7.7米、后宽9.5米、高1.2米的装饰围墙,台基有两层[6]。墓呈长方形三层结构,长5米、宽2.78米、通高1.35米,用混凝土建成,表面有红水泥砾石;墓的前方有一个以白水泥制成的花圈浮雕,后方是高1.76米、宽1.67米的长方形墓碑,墓碑嵌上了白色大理石[6]

保护

张曙墓在1966年被列入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后在1980年12月获桂林市文管会维修、并重刻墓碑[6]。2000年7月19日公布为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7]

2012年5月,有民众发现张曙墓被用作晒药,墓碑周围铺满不同药材;这是由于张曙墓周边有不少店铺售卖药用植物,但附近缺乏用作晒药的平地,这些商家因而把草药拿来张曙墓[8]。此举被批评是不尊重烈士;文物稽查人员的负责人表示,在墓园晒药是不被允许的,将会在发现情况属实时教育违规民众[8]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梁亮; 周文琼. 名人故居:桂林抗战文化的独特风景. 今日头条. 2015-09-07 [2016-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0). 
  2. ^ 2.0 2.1 黄曼君. 郭沫若作品欣赏.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6: 283. 
  3. ^ 3.0 3.1 3.2 黄伟林. 长眠普陀山麓的音乐家张曙. 走进漓东. [2016-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1). 
  4. ^ 抗战文艺研究 (6–11). 重庆地区中国抗战文艺硏究会: 26. 1983. 
  5. ^ 魏华龄; 张益桂. 桂林历史文化硏究文集. 漓江出版社. : 364.  |issue=被忽略 (帮助)
  6. ^ 6.0 6.1 6.2 6.3 6.4 5.2. 桂林市志(下). [2016-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0). 
  7.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链接至维基文库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桂政发〔2000〕37号). 维基文库. 2000-07-19. 
  8. ^ 8.0 8.1 李桃. 抗日烈士张曙墓地竟被人当成“晒药坪”. 桂林晚报. [2016-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