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炳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耿炳文

大明总兵都元帅长兴侯
爵位 长兴侯
籍贯 安徽
族裔 汉族
出生 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
濠州
逝世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
京师
亲属 耿君用
耿璿耿𤩽耿瑄
江都公主
出身

袭父职

经历

管军总管
总兵都元帅
长兴侯食禄千五百石

耿炳文(1334年—1403年),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中国明朝开国军事将领,官至大将军,以功封长兴侯

生平

元朝末年,他与父亲耿君用追随朱元璋渡过长江。耿君用在1356年救援宜兴时,与张士诚交锋,力战而死。耿炳文承袭其父的管军总管之职,继续统领其部众。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初一耿炳文从广德长兴州,张士诚守将赵打虎以三千精兵迎战失利,逃往湖州。初三,炳文攻陷长兴,获战船三百多艘。朱元璋改长兴为长安州,在县署内设立永兴翼元帅府,炳文任总兵都元帅。炳文纳儒士温祥卿于幕下,协助策划防守。炳文固守长兴十年,前后历数十战,多次打败张士诚

朱元璋向张士诚全面进攻时,炳文带兵攻克湖州,围平江苏州)。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授镇国上将军兼右率府副使。耿炳文随大军征讨中原,攻克山东沂、峄等州,攻下汴梁,巡视河南,侍从太祖北巡。又随常遇春攻占大同,攻克晋、冀。随大将军徐达征讨陕西,打败李思齐、张思道。洪武二年(1369年),镇守陕西,疏通泾阳洪渠十万余丈,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好处。洪武三年(1370年)任命为秦王府左相兼陕西行省右丞,封长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1]。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大将军徐达出塞,在北黄河打败元朝平章乃儿不花,再次返回陕西。洪武十九年(1386年),随颍国公傅友德征讨云南,平定曲靖蛮。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从永昌侯蓝玉北征,到达捕鱼儿海。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赐钞造第于凤阳,修葺先茔,追赠父亲耿君用侯爵。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耿炳文率兵平定陕西徽州妖人之乱。洪武三十年(1397年),任征西将军,擒获蜀寇高福兴,俘虏敌军三千人。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镇守辽东。

明太祖排列功臣之时,耿炳文与大将军徐达等人列为一等。朱元璋晚年杀戮功臣颇多,幸存的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二人。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爆发靖难之役时,朝廷仅能派66岁的耿炳文率兵北上讨伐,佩大将军印,号称30万人。炳文军13万人在八月到达真定徐凯率兵驻河间潘忠杨松率兵驻鄚州(今河北任丘),以先锋9000人据守雄县。燕军趁中秋之夜突袭雄县,又击败了援兵,潘忠、杨松被执,燕军攻陷鄚州。炳文在移动部队渡过滹沱河时被燕军攻击,部将李坚甯忠顾成被执,斩首3万余级。炳文与残军10万人退入真定城(今河北正定),坚守不出。耿炳文拙于攻略,长于守城,故能固守长兴达十年之久。朱棣攻城三日,一直没有攻下,于是对诸将说:“攻城下策,徒旷时日,钝我士气。”遂解围而去。但是,此时惠帝朱允炆接受黄子澄的建议,撤换耿炳文,以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接任,齐泰坚决反对却不被采纳,由景隆调兵五十万伐燕,战事遂不可为[2]

永乐年间

燕王朱棣夺权成功后,登基称帝。耿炳文被罢免职务,赋闲在家。刑部尚书郑赐、御史陈瑛永乐元年(1403年)弹劾耿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僭妄不道”,耿炳文上吊自杀,终年七十岁[3]。耿炳文的三个儿子前军都督佥事耿璿、后军都督佥事耿𤩽、尚宝司卿耿瑄也都受到牵连被杀。

但是,根据顾诚在《靖难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婚姻关系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一文中的考证出耿炳文在靖难之役中于真定死难,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史学界的认可。耿炳文的外甥黔国公沐晟《耿公墓田碑记》称这位舅舅“年已六十有五,援真定,殁于阵。上更痛甚,亲制文遣命中官谕祭。命有司治坟茔,赐临濠山地三白顷、佃户二千人、守坟人二百户,仪仗户十五户,以京卫军士充之,先后隆恩叠颁洊至。”黄金《开国功臣录》载耿炳文于洪武三十二年(即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自辽东率众十余万援真定,战殁于阵,年六十五”。黄佐《革除遗事》:“炳文死于阵,年五十六。”明正德朝尚宝司少卿姜清《姜氏秘史》、万历朝焦竑《国朝献征录》都载耿炳文出兵援真定后不久去世。永乐初年,廷臣劾奏耿炳文葬礼“逾制”,朱棣“命速改之”。

家庭

炳文长子耿璿是懿文太子朱标长女江都公主驸马[4]。他和兄弟耿𤩽(后军都督佥事)、耿瑄(尚宝司卿,正五品)都被朱棣杀害;另一子耿琦去云南投靠了姑父沐英的家族。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 明史》(卷百三十):“耿炳文,濠人。父君用,从太祖渡江,积功为管军总管。援宜兴,与张士诚兵争栅,力战死。炳文袭职,领其军。取广德,进攻长兴,败士诚将赵打虎,获战船三百余艘,擒其守将李福安等,遂克长兴。长兴据太湖口,陆通广德,与接壤,为门户。太祖既得其地,大喜,改为长安州,立永兴翼元帅府,以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之。温祥卿者,多智数。避乱来归,炳文引入幕府,画守御计甚悉。张士诚左丞潘元明、元帅严再兴帅师来争。炳文奋击,大败去。久之,士诚复遣司徒李伯升帅众十万,水陆进攻。城中兵七千,太祖患之,命陈德华高费聚往援。伯升夜劫营,诸将皆溃。炳文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常遇春复帅援兵至,伯升弃营遁,追斩五千余人。其明年,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卫亲军指挥使司,以炳文为使。已而士诚大发兵,遣其弟士信复来争。炳文又败之,获其元帅宋兴祖。士信愤甚,益兵围城。炳文与费聚出战,又大败之。长兴为士诚必争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士诚迄不得逞。大军伐士诚,炳文将所部克湖州,围平江。吴平,进大都督府佥事。”
  2. ^ 明史》(卷百三十):“始,炳文守长兴,功最高,太祖榜列功臣,以炳文附大将军达为一等。及洪武末年,诸公、侯且尽,存者惟炳文及武定侯郭英二人。而炳文以元功宿将,为朝廷所倚重。建文元年,燕王兵起。帝命炳文为大将军,帅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时年六十有六矣。兵号三十万,至者惟十三万。八月次真定,分营滹沱河南北。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忠、松俱被执,不屈死。鄚州陷。而炳文部将张保者降燕,备告南军虚实。燕王纵保归,使张雄、鄚败状,谓:“北军且至。”于是炳文移军尽渡河,并力当敌。军甫移,燕兵骤至,循城蹴击。炳文军不得成列,败入城。争门,门塞,蹈藉死者不可数计。燕兵遂围城。炳文众尚十万,坚守不出。燕王知炳文老将,未易下,越三日,解围还。而帝骤闻炳文败,忧甚。太常卿黄子澄遂荐李景隆为大将军,乘传代炳文。比至军,燕师已先一日去。炳文归,景隆代将,竟至于败。”
  3. ^ 明史》(卷百三十):“燕王称帝之明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僭妄不道。炳文惧,自杀。”
  4. ^ 明史》(卷百三十):“子璿,前军都督佥事。尚懿文太子长女江都公主。炳文北伐,璿尝劝直捣北平。炳文受代归,不复用,璿愤甚。永乐初,杜门称疾,坐罪死。”